苏轼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大的。然而他的仕途却是非常坎坷的,一生多次被贬,到黄州,到岭南,最远的甚至贬到了海南。当时的岭南可不像现在这样繁华,一般在中原生活习惯的人被贬到这里可是很难生活的。更不用说是海南了,然而苏轼就被贬到了海南。


苏轼先是被贬到惠州,然而在惠州刚把房子建好,章惇又把他贬到了儋州,历史上基本无人能从海南岛流放后还能活着回来的。绍圣四年四月十九日,苏轼过海,开始了三年之久的昌化之旅,也是他人生最后的时光。

海南的生活是极其严酷的,苏轼终于在这里有了自己的家,可是海南生活的艰苦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一场雨过后,在他的屋子里竟然有一升白蚁。平时的米,面,酒,等生活必需品都要从惠州运过来。


不断的折磨以及艰苦的生活造就了苏轼,让他的光芒更加明亮,他被贬得越远,他身边的人就越多。当他被贬广东惠州的时候,苏州定慧寺的长老守钦派弟子徒步千里来探望他。多年的老友,隐士吴子野不顾年老,舟车劳顿,赶来陪他住了几个月。被贬海南儋州后,吴子野,巢谷和杨济甫渡海来探望他,陪他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

海南岛因为太偏僻的缘故,识字的人很少,更不用说写文章考科举了。在此之前海南都没有出过一个进士,因为处于天涯海角,不会有名师来这里教人,没有人指导,考科举就是登天,像苏轼这样的才子也还需要名人指点给他启蒙。

符确是自学成才的,等到需要点拨的时候,上天眷顾他,苏轼被贬到了这里。苏轼耐心指点他,临别的时候在他的扇子上题了一首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写完这两句之后,突然收笔不写了。符确不解,苏轼说:“侯汝登科,当为汝足”。

多年之后,符确终于金榜题名,可惜那是东坡已经离世了,他不远千里到许州找到年迈衰老的苏辙,请他把苏轼未题完的诗补全,苏辙在扇子上为兄长补足全诗: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他日千人看,使信东坡眼目长。


这首诗见证了海南第一位进士的成功之路,由苏氏兄弟合力完成,如果还存在,那将是中国文献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