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卿/文

宗致遠先生平和謙遜、待人溫厚,是一位學養豐厚的學者型書法家,長於行、草、楷、隸,偶涉篆書。

宗先生是職業教師,且一直從事以書法藝術爲主的藝術教育工作。所謂教學相長,職業生涯的畢生投入,使宗先生實踐和理論均臻於令人歎服的高度。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宗先生開始以其頗具個性化的書法藝術,在各種書法展賽中頻頻獲得大獎,並有大量論著發表,這是對其書法藝術成就最有力的詮釋。

行草 對聯

宗先生臨習碑帖很多,讀書多以古人書爲主,涉獵廣泛。據他的學生講,他喜愛的碑帖書籍,往往要買上3本,書房、工作室、車上各一本,以便隨時臨習閱讀。如此勤於用功,日積月累,收穫自然豐厚。

學識決定着其藝術的走向和高度。一路走來,根植於傳統的不斷創新,使宗先生的書法藝術走上了一條融會貫通的路子,在其主基調下不斷發展變化,形成了當下更爲明顯的個人風格。總體來講,大致可分爲3個方面:碑帖互融的行草書藝術;承襲二王、取法晉唐的小楷藝術;融入篆書、簡書意味的隸書藝術。

青年時代,宗先生學習書法主要以帖學爲主,後取法北碑,大量學習研究北魏墓誌及摩崖石刻,打下了深厚的楷書、行書根基。隨後,他取法趙之謙、于右任、謝無量、黃賓虹等近現代名家,以碑爲骨、以帖爲用,其作品瀟灑靈動、用筆老辣、拙中寓巧,形成了渾穆而不失飄逸的行草書藝術風格。

宗先生的小楷藝術,同樣標識着獨特的自我語言符號。他於二王及其他晉唐楷書名家,也是下了大功夫的。神采爲上,形質次之。他沒有照搬前賢的面貌,汲取嚴格的法度和晉唐小楷的風神之外,他借鑑明人王寵、祝枝山的小楷結構和筆法,打造出自我活潑靈動、神采飛揚的小楷藝術。他的創新,頗受褒讚。

隸書 橫幅 宋·歐陽修《玉樓春》節句

從其去年3月個人書法展部分作品可以看出,篆隸融合,是宗先生近年來在這一領域孜孜探索的一個方向。養成清雅易,學到古拙難。宗先生諳熟此理。隸由篆演化而來,他於隸中融篆、方圓並用,使篆隸相參、拙樸渾穆,點畫結體富於變化,造型別致而又生動有趣,頗有異趣。篆隸雜糅書體的探索,是宗先生書法藝術呈現的一個壯景的新亮點。

隸書 對聯 宗致遠撰

對於技術的經年錘鍊,使宗先生於書法創作早已如庖丁解牛般諳熟,於是就有了他那麼多華美流麗的翰墨篇章。讀其近幾年的作品,覺其深諳以古馭今、古爲今用之道,已經或者正在跨越技巧層面而臻於一個全新的高度。

隸書 中堂 明·劉鉉《題畫詩》

管窺之餘,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作解讀:宗先生的筆下,可理解爲匠心獨運,也可理解爲不經意的自由揮灑。其作品呈現極爲豐富的藝術信息,如疏密、枯潤、虛實、收放等諸多矛盾元素的融入,是自然之理和唯物辯證法的靈活運用 。在矛盾中求得平衡,在對立中達到統一,可入上乘境,自我的藝術語言當越來越豐富。

宗致遠宗致遠,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教授、《書法導報》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協學術委員會原副主任、開封市書協原副主席、河南省現代藝術院副院長、河南省書法篆刻院院長、河南珍寶藝術文物書畫司法鑑定所開封辦事處主任。書法作品參加全國第三、五、六、七、八屆書法篆刻展。獲全國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獎”提名獎、“全國第一屆扇面書法大展”一等獎、“第二屆正書大展”一等獎、 “第二屆全國行草書大展”二等獎、河南省“第二屆中原書法大賽”一等獎。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著作10餘種。

(原載於《開封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