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安史之乱后,唐朝名义上虽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但实际已经四分五裂,大不如昔。到公元907年,存活将近300年的大唐终于寿终正寝,历史迎来下一时代,各怀鬼胎的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军阀割据,战火纷飞,关于无名小卒真实的故事也就发生在这个混乱的时期。
后梁干化二年(公元912年)三月,战火依旧。一座名叫枣强的城被难以计数的后梁大军围攻,战况十分激烈。枣强城不是大城,将士也只有几千人,不过好在城墙坚固,易守难攻,梁军一时半会儿进不来。
似乎后梁大军志在必得,连攻数日。几日下来,城没拿下来不说,还死伤过万。即便如此,梁军还是没有知难而退的迹象。所谓“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城里情况更糟糕,物资是个大问题。比如石头,弓箭之类的守城物资实在经不起这样日以继日的消耗,存货已然不多。
城早晚是要破的,这应该是大家的共识。因此自然的考虑起了退路,趁城还未破,投降可能不算晚。一日,大家商量投降的事,似乎没个统一的意见。就在这举棋不定时,一个无名小卒横空出世。他大义凛然地说:“贼自柏乡丧败以来,视我镇人裂眦,今往归之,如自投虎狼之口耳。因穷如此,何用身为!请独往试之。”
守城将士细思极恐,小卒说得不无道理,谁也不敢保证后梁不借机报仇。那么他们和梁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呢?这还得慢慢说来。
枣强本属于赵国领地,而赵国最初又是依附后梁的,不过后来两方元首互相猜疑算计,而生起事端。后来,后梁皇帝朱温率大军征讨赵国,赵国为了不被吞灭只能求救、依附于晋。晋、赵一联合,后梁大败叫亏。因此就结下了深仇大恨。不过这次来攻并不是单纯报仇,而是带着救人的使命来的。
这年一月,桀燕的幽州被晋、赵两国联军围攻,令燕国皇帝刘守光瑟瑟发抖,于是向后梁求救。虽然此时的刘守光已经脱离后梁自立为帝,但朱温还是不能不见死不救,毕竟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嘛。经过商议,朱温决定亲率大军攻打赵国镇州以解救刘守光,而实施此计划还得先打枣强等城。此次攻城任务的是朱温部将宣义节度使杨师厚、副使李周彝。
就在商议投降与否的当晚,为了一城人,无名小卒无畏无惧地前往梁营诈降。他见到的最高长官就是上面提到的李周彝,对他是刨根问底。当然李最关心的还是城几时能攻下来,无名小卒说非得半个月以上。其实这明显夸大了城内实力,他的目的是争取多一点时间,也许那就是生的希望。
似乎李周彝不好忽悠,没有表露暂缓攻城的意思。无名小卒又欲刺杀李周彝。于是他以攻城,斩杀守城将领为借口求一把利剑。然而李周彝只给他一根扁担,让他做挑夫。不过就算只有扁担,小卒还是没放弃刺杀念头。他找准时机,用扁担狠狠地敲打李周彝脑袋,才敲一下,当再要挥担的时候就被侍卫制止了,行刺以失败告终。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无名小卒行刺后怎样怎样,但可想而知,肯定不会有什么好待遇。
军中大将被行刺,消息很快就传到朱温的耳里,此时攻城受挫而怒气还未消尽的朱温愈加愤怒,他立即命令杨师厚昼夜不停地猛攻枣强城。很快,城就被攻破,之后惨不忍睹,老幼被屠杀,无一幸免。不过,不论结果如何,无名小卒侠义的精神还是值得赞扬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