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东周王室衰落,不但无法控制中原诸侯国,而且自身难保,面临戎狄和楚国的战争威胁,所以需要齐国称霸,并授予侯伯之位,使齐国称霸名正言顺,这是齐国称霸成功的关键。在齐桓公和管仲去世之后,楚国很快卷土重来,成为中原各国和齐国真正的威胁。

引言

西周灭亡之后,东周建立。但是东周国力衰弱,军事力量弱小,已经控制不了各诸侯国,导致中原秩序混乱。于是,拉开了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春秋五霸,也称春秋五伯,侯伯,被成为诸侯之长。这意味着,在不改变周朝体制的情况下,将管辖诸侯的权力交给侯伯,成为春秋时期的重要特征。

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桓公的霸业,从公元前679年,到公元前643年,前后共三十七年。

01 齐恒公为什么要称霸?

1.东周王室维护周朝体制的战略需要。

东周不如西周,西周国力强盛,军事足以控制诸侯,是名副其实的中原共主,所有诸侯国都臣服。西周灭亡,东周王室建立,国力衰弱,不但不足以控制中原诸侯,而且北面临戎狄的入侵,南面临楚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东周王室继续有大的诸侯国出来,承担保护东周王室和中原的重任。齐桓公就是应运而生的第一个侯伯,也是第一个被周王室授命领导中原诸侯的诸侯之长。

2.中原诸侯国面对楚国和戎狄的安全威胁需要。

当时中原诸侯国,面临戎狄的入侵。戎狄侵入中原腹地,四出劫掠邢、卫、齐、鲁、曹、郑、宋诸国边境,凶悍异常,为中原各诸侯国所忌惮和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中原诸侯国纷纷自危,依靠东周王室已经不可能,因为东周王室自身都难保,只能依靠一个大的诸侯国,来承担保护中原各诸侯小国的重任。

此时,中原南方的楚国,已经日益壮大,不断窥视东周王室,想取而代之,成为中原共主,控制中原诸侯国。楚国并先后灭申国、邓国,并侵入蔡国,成为东周王室和中原诸侯国的心腹大患和最大威胁。戎狄只是侵扰中原,获得财富;而楚国是灭国,想吞并中原。在这种情况下,给齐国提供了称霸的历史机遇,获得东周王室和中原所有诸侯国的支持。

3.管仲的支持和鼓励,使齐桓公有称霸信心。

齐恒公称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仲的激励。齐王公孙无知被杀,公孙无知的两个儿子公子白和公子纠争齐王王位,先到为王。鲍叔牙带公子小白先一步被立为国君,就是齐恒公。管仲带公子纠晚到一步,公子纠被杀,管仲被俘。管仲与齐恒公的师傅鲍叔牙很熟,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所以向齐恒公推荐管仲。鲍叔牙对齐恒公说:君欲霸王,非管仲不可。于是齐恒公重用管仲为相。

齐恒公召集管仲问:社稷可定乎?管仲对曰:君霸王,社稷定。君不霸王,社稷不定。齐恒公曰:吾不敢至于此其大也。管仲又请,公曰:不能。管仲辞恒公曰:君免臣于死,臣之幸也。然臣之不死纠,为欲定社稷也。社稷不定,臣禄齐国之政而不死纠也,臣不敢。乃走出。至门,公召管仲,管仲反。公出汗曰:勿已其勉霸乎。管仲再拜稽首而起,曰:今日君成霸,臣贪承命。趋立于相位。

齐桓公对称霸没有信心,但是管仲有信心而且有能力,并坚持要齐桓公答应称霸,才辅佐他。管仲的支持,是齐桓公决心称霸的关键。

02 齐恒公称霸方略

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采取了以下的称霸方略,使齐国强大起来,并实现了称霸。

1. 富国富民

管仲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经济学家。齐国要称霸,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所以,管仲为相时,采取了系列的经济措施。

一是重视农业,提高农耕技术、水利及养殖业。在封建社会,农业决定人口。粮食充足,人口就多。人口多,兵就多,应对战争的能力就强。所以,古代战争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齐国地处目前的山东一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是发展工商业。特别是渔业、盐业、森林、工艺、铁矿与铁器制造。齐国自姜太公治国时,就大力发展渔业和盐业,使齐国富强。管仲为相,更是通过国家大力发展盐业和铁矿及铁器制造等,使国家富强。

三是制造货币和发展金融。管仲制造金币,使齐国的商品更加有利于在各诸侯国交易。

四是通过对外贸易获得财富。管仲将盐铁列为政府管制的专利品,通过操纵价格而使齐国获利。

2.实施强兵方略,建立军民一体、军政一体的强军体制。

管仲将齐国内政区域分为轨、里、连、乡,同时将军事组织,与行政组织融合。五家为轨,每家各出一名战士,故五人为伍,轨长率之,成为军事组织。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率之,成为军事组织。四里为连,故两百人为卒,连长率之,成为军事组织。十连为乡,故两千人为旅,乡良人率之。五乡为师,故一万人为一军,军帅率之。

这种编制模式,是军民一体、军政一体的强军体制,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后面的商鞅变法,也汲取了管仲的这种强军体制,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

3. 尊周王室,挟天子以令诸侯。

西周灭亡,东周成立,诸侯国都瞧不起东周国君,在这种情况下,齐国带头尊周王室,获得周王室的高度信任。这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很好的政治基础,也和当初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政治上,齐国就有了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的尚方宝剑。齐桓公利用这个特权,多次举办联盟会议,建立相互协作的军事联盟体制,共同抵御戎狄和楚国的战争威胁。

4. 构建统一战线,团结诸侯,抵抗戎狄入侵。

根据戎狄和楚国的威胁程度,在管仲的谋划下,齐桓公采取了先对付戎狄,后与楚国决战的战略。而要实现这个战略,就必须建立统一战线,把中原所有诸侯国的力量联合起来,统一指挥,这可能是春秋时期最早的合纵战略,就是把弱者联合起来,对付强敌。到战国时期,这个合纵战略就经常被使用,以对付秦国威胁。

要实现合纵战略,齐桓公首先是开会,开了很多结盟的会,订立各种同盟条约,史称齐恒公九合诸侯。开会很重要,就是与所有的诸侯国直接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相互加深了解,增加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才签订盟约,实现统一指挥。这个活,过去是西周王室干的活,但因为东周王室衰弱,缺乏这个号召力,于是齐桓公就取代东周王室,来统一指挥诸侯国。

第二是建立军事联盟,要想这个联盟能持续存在,必须体现它的价值和作用。齐桓公于是利用这个联盟,先打戎狄。公元前663年,戎狄入侵燕国,齐恒公带兵讨伐戎狄,打败戎狄,救了燕国。公元前661年,戎狄入侵邢国、卫国。齐恒公率宋、曹两国的部队伐戎狄,帮助邢国、卫国复国。经过几次作战,中原各诸侯国基本认可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服从齐国指挥。

5. 征伐楚国,抵御楚国北侵中原。

齐恒公北破戎狄后,开始转向对楚国的斗争,因为楚国才是真正中原诸国和齐国真正的威胁。公元前656年,齐恒公带领鲁、宋、陈、卫、郑、曹、许八国征伐亲近楚国的蔡国,并越蔡国国境征伐楚国。楚国看到齐国联军军容严整,不敢亲启战端;齐恒公也知道楚国疆土广大,劳师远征,难以取胜。于是两国开始谈判,在召陵会盟,从此楚国放弃了北上入侵中原的野心,保证了中原的安定局面。齐桓公兵不血刃,通过强大的中原军事联盟,迫使楚国放弃了北上入侵中原的野心。

03 齐国称霸时间为什么短暂?

齐桓公和管仲同一年去世之后,齐国霸权因为内乱而丧失。齐国称霸时间为什么如此短暂?值得我们总结总结。

1.不战而屈人之兵,没有建立对楚国的霸权威信。

齐桓公称霸的时间比较短暂,前后才37年。虽然解决了戎狄的威胁,但并没有彻底解决楚国的威胁,只是与楚国达成了双方妥协,暂时遏制了楚国北上入侵中原的野心。齐楚没有经过决战而定胜负,齐国没有损耗楚国的国力,也没有建立使楚国真正畏惧齐国。在齐桓公和管仲去世之后,楚国很快卷土重来,成为中原各国和齐国真正的威胁。

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策略有利有弊,好处是自身实力没有得到损耗,没有经过战争就使敌人退兵。但弊端是,没有经过战争,敌人的实力也没有得到损耗,只是推迟了战争的爆发,不能真正解决敌人的威胁。

2.齐国领导交接体制不稳定,导致内乱衰落。

齐桓公的齐王之位,就是和哥哥公子纠生死之争获得的。齐桓公一死,他的五个儿子也学他,拉开了争夺齐王之位的内乱,使齐国因领导交接体制不稳定,而迅速衰落,丧失霸主之位。齐国霸主之位的丧失,使宋襄公有了取代齐国称霸之心。

齐桓公有六个儿子,当齐桓公和管仲同年去世,除世子外,其他五个公子都想当齐王,相互残杀。后来,宋襄公率曹、卫等诸侯部队,扶持世子昭为齐王,称为齐孝公。

04 齐桓公称霸为什么能成功?

齐桓公称霸之所以能够成功,个人认为,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1.顺应了当时的时势,顺应了东周王室和中原诸侯国的战略需要。

齐国要称霸,首先需要东周王室的认可与支持。如果齐国在西周王朝这么干,想称霸,那就是谋逆篡位,必然被西周王朝联合中原诸侯讨伐齐国,必诛之。因为东周王室衰落,不但无法控制中原诸侯国,而且自身难保,面临戎狄和楚国的战争威胁,所以需要齐国称霸,并授予侯伯之位,使齐国称霸名正言顺,这是齐国称霸成功的关键。

2.制定了正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

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首先是尊王攘夷,这个旗帜既打消了东周王室的疑虑和担忧,又获得了所有中原诸侯国的信任和支持。宋襄公称霸为什么失败?是因为宋襄公想取代东周王室,遭到东周王室和中原诸侯国的反对,最终在与楚国的决战中一败涂地,国破身死,成为笑话。

齐桓公称霸的战略目标,就是尊王攘夷。战略方案,就是先解决戎狄威胁,后解决楚国威胁。这个战略秩序和谋划,非常高明。戎狄弱,楚国强;戎狄是暂时性威胁,楚国是长期性威胁;戎狄是骚扰性威胁,楚国是灭国性威胁;所以先打戎狄这个弱敌,然后集中力量打败楚国这个强敌的战略方针,是非常正确的。

3.富国强军,奠定了称霸的实力基础。

称霸需要实力,齐桓公和管仲非常清楚这个,所以在称霸期间,大力发展经济,实施富国强军战略,使齐国国力大增,军力强盛。这为后面与楚国的决战,奠定了坚实的力量基础。也为齐国在诸侯国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原诸侯国的依靠。虽然最后与楚国没有决战,但是楚国就是畏惧齐国的实力才妥协,放下北上的野心,与齐国握手言和。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发生了很多战争,但每一场战争过程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其中蕴藏着很多智慧和谋略,所以学习战史是领悟谋略和智慧的有效方法。今后我在写国际热点和军事评论时,也将写“学战史、懂谋略”的文章,敬请大家持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