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说荀彧不仅是曹操的萧何,而且还是曹操的张良。荀彧50岁的时候,就被曹操给逼死了,而萧何64岁的时候才善终。

萧何是刘邦的王佐之才,帮助刘邦管理内务后勤,被刘邦评价为开国第一功臣,功劳比韩信还要大。

荀彧是曹操的王佐之才,帮助曹操夺取北方半壁江山,不仅要管理后勤,还要帮曹操出谋划策,平定四方。

两个人相比较而言,荀彧懂的东西要更加全面。如果两个人的智商相等的话,显然荀彧要稍逊一筹,因为他懂得多,涉猎面更广,自然就没有那么深入了。


01萧何主管后勤、法令,有点类似前期的诸葛亮。

萧何过去是沛县主吏掾,好歹也是大秦帝国的公务员,地位比刘邦要高得多。在刘邦起义以后,萧何看出了天下大势,索性也就跟着反了。

按照道理,萧何这样的公务员,名声又那么好,必然是要成为领袖人物的。可是萧何却把刘邦推到了领袖的位置上。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

一来他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领袖,只适合辅佐别人成就大业。二来当时带头造反罪名实在是太大了,萧何的小心脏还承受不起。


成为刘邦的帮手以后,萧何帮助刘邦管理后勤工作。刘邦只管在前线打仗,后勤的粮食供给、运输,完全不要刘邦操心。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萧何这样的人,帮刘邦处理粮草的话,可能刘邦还真的没法子打胜仗。

刘邦到了关中以后,其他人都去抢财宝、女人去了,唯独萧何跑去秦王宫的档案库

,把秦国的档案典籍全都搜集了起来,这为后来汉朝建立各种制度打下了基础。

而且萧何拿到了重要的蜀地详图以及对蜀地的介绍,

他藏匿了这份介绍,使得项羽和其他人都觉得蜀地是不毛之地,这才把这地方送给了刘邦。

刘邦的后勤供应、法令制定,全都要依赖萧何。

所以萧何就跟刘邦的大管家很类似,刘邦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有多少家产,可是萧何的脑子里却一清二楚。

三国的诸葛亮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跟萧何就比较类似了。主要管理后勤工作,入了蜀地以后,又帮助刘备制定蜀令,方便管理蜀地军民。


02荀彧不仅要管后勤,还要帮曹操出谋划策。

荀彧对曹操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说,曹操的其他谋士他都可以不要,大不了得不到天下,但是曹操如果没有荀彧,可能连个小小的州牧都做不成。

曹操每次出征,几乎都是荀彧帮他坐镇大本营。这一份工作的分量我们应该了解,他要是反叛曹操,那曹操彻底没戏了,老家都被人给弄掉了曹操还能飞上天不成?

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三国志》

荀彧坐镇中央,还需要帮曹操运送粮草、兵马,以此保证曹操在前线不用为这些硬件条件所烦恼。诸葛亮当年六出祁山,就是因为常常断粮,所以不得不撤军。


曹操多次出征,如果没有荀彧在后方主政,那曹操真的是有家无回了。荀彧守城的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第一次,曹操带兵攻打徐州的时候,吕布偷袭了曹操的大后方兖州。

当时镇守兖州的就是荀彧,由于荀彧镇定自若,成功迷惑住了郭贡的人马,这才等来了曹操。

第二次,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带兵在前线,朝中大量官员表示袁绍必胜。

也是荀彧坐镇中央,不仅稳住了大局,而且为曹操下定了决战的决心。

第三次,曹操南征荆州,遭到了周瑜、刘备的联合攻击,最终大败而归。

同样还是荀彧,帮助曹操稳住朝中人心,给了曹操收拾旧山河的信念。

可以说荀彧不仅是曹操的萧何,而且还是曹操的张良。出谋划策方面,他能够指点曹操果断出击,坐镇后方上,他又能多次保证曹操后院安宁。


03荀彧还是比不上萧何。

从最后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看得出荀彧和萧何之间的差距。荀彧50岁的时候,就被曹操给逼死了,而萧何64岁的时候才善终。

有人说,萧何不就是会倒腾点粮食吗?他怎么可能比得上多谋善断的荀彧呢?

其实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个误区,倒腾粮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恰恰相反。

在古代,粮食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你有10万人马,却没有足够的粮食,不用两天不战自败。同样1万人马,人家粮食充沛,战斗力就是比你这10万人马要强。

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三国志》

一来人家吃得饱,打仗有力气,二来人家心里有底,打起仗来有精神,相对来说会减少忐忑不安的心态。

诸葛亮每次出征,都要算好了来去路上的粮草消耗,剩余部分才是他能在前线呆的时间。曹操在官渡之战时,没了军粮,甚至用杀管粮食的人来提升士兵们的士气。

可是粮食从哪儿来?需要从普通老百姓的嘴巴里一点点抠出来,这是非常残忍且现实的事情,如果做不周全,必然会引起民变。

由此可见,萧何的这份工作,做的是非常到位的,诸葛亮在这方面也十分有专长。而荀彧在粮食供应这方面虽然也不错,却比不上前两位。


总结:天下大才少通才。

我一直认为,天下的通才,其实并不值得夸赞和鼓励。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努力变成专才,通才是极少数天才才能达到的境界。

既然如此,又何必大肆鼓吹这些通才呢?其实每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做到十分出色,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正如萧何,在后勤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即使他不会像张良那样出谋划策,他照样是建立大汉朝的第一功臣。

相对来说,荀彧真的是什么都懂,既能够管后勤,又能够管法令,而且还能给曹操在军事上出谋划策,这固然是好的,但是每一样都做到位的话,必然在每一样上都没有专才出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