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的来说,刘黑闼崛起之时,当时的局势已经没有足够斡旋的空间了,没有足够强势点外援支持,刘黑闼独自面对李唐自然难以相抗,加之窦建德旧部也并非真心支持于他,和李世民所率主力部队交手,李世民又采取闭守不战,袭扰粮道的打法,刘黑闼所部渐渐落入困境当中,洺水一战,虽然没有诛杀刘黑闼,但是刘黑闼所拉起的势力基本上被瓦解,后续借助突厥之力虽有复起之势,但已经不足以威胁到李唐了。唐朝统一战争中,刘黑闼是李唐完成统一过程中一个意外的对手,他本是窦建德的部将,在窦建德被杀后被众人推举而出,领兵反叛李唐,起初所向无敌,连败唐军,半年时间就恢复了窦建德时期的地盘范围,河北、山东之地再起战火,不过最终在洺水之战中,李世民率部击溃了刘黑闼的主力军,随后刘黑闼被李建成彻底击败,唐朝统一战争后期最强对手,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唐朝统一战争中,刘黑闼是李唐完成统一过程中一个意外的对手,他本是窦建德的部将,在窦建德被杀后被众人推举而出,领兵反叛李唐,起初所向无敌,连败唐军,半年时间就恢复了窦建德时期的地盘范围,河北、山东之地再起战火,不过最终在洺水之战中,李世民率部击溃了刘黑闼的主力军,随后刘黑闼被李建成彻底击败,唐朝统一战争后期最强对手,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刘黑闼是如何从巅峰走向败亡的呢?首先要说的就是,当时的时局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和契机,让刘黑闼能够和李唐较量了,李唐拥有刘黑闼无法抗衡的实力。

刘黑闼起兵是在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也就是窦建德被杀之后不久,从刘黑闼起兵反唐这件事来说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此时已经不是隋末动乱之际了,已经不是群雄割据反隋的阶段了。

当时李唐已经平定了的薛举、李轨和刘武周,又灭了中原的王世充,已经实现了北方的基本一统,而且在刘黑闼起兵后不久,南方战局也迎来利好消息。

《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四年)冬十月乙巳,赵郡王孝恭平荆州,获萧铣。

南方实力最强的萧铣被灭,杜伏威则臣服于李唐,林士弘也是在萧铣败亡后,吸纳萧铣的败军,实力才有所恢复,关中以北的梁师都也不足以对李唐构成致命威胁,可以说,刘黑闼起兵之时,虽然李唐尚未完成全国统一,但是刘黑闼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拉拢的外援了。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刘黑闼连败唐军,恢复了窦建德时期的地盘又有何用,他的威望最多也只能在原窦建德势力范围内起到影响,当其走向巅峰时,也是他面对扩张瓶颈期的阶段,随之李唐开始主力反扑,刘黑闼自然是败亡不远。

再者,刘黑闼反叛之势发展迅速,主要原因不是他个人影响力强,而是因为窦建德被杀所导致的效应。

有人纳闷为何李渊要杀窦建德,李唐对于其他反隋实力领袖主要的态度还是以宽仁以待为主,即便是和窦建德同时被押送到长安的王世充,也是被流放,没有被处死,当然王世充莫名的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可能存在阴谋论,但是李渊对于窦建德是很果决的,直接斩首,历史上也没有过多记载,李渊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要说窦建德之前对李唐还算是有些交情的,俘获的唐将基本上都送会唐境了,窦建德崛起于河北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仁义的名号,但这也害了他。

毕竟李渊要考虑窦建德的影响力,王世充早已失去民心,杀与不杀都意义不大,但是窦建德不同,他要是不死,一旦找到机会逃脱,那么河北山东之地会即刻追随于他,那么李唐又要花费力气去征讨。

总之在窦建德败亡后,他的旧部只是暂时四散了,李唐也没有快速整合窦建德旧部的能力,不能放任一个定时炸弹存在,所以李渊诛杀窦建德,有足够的理由。

《旧唐书.刘黑闼传》会高祖征建德故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等将赴长安。

在李渊诛杀窦建德后,召集了窦建德的故将到长安,所以引起了众人的惊慌,我个人认为当时李渊应该没有必要对这些人下手了,最多是将其调入长安,削弱他们在河北一带的影响力就可以了,但这引起了范愿等人的猜忌,害怕自己西行就真的变成“西行”了,众人密谋联合反叛。

有意思的是,据说范愿等人起事前找人算命,说必须推举出一个姓刘的人才能成功,说白了不就是找一个替罪羊嘛?万一起事失败了,可以把责任推给那个人,也就是给自己找一条后路,范愿等人还是挺精明的。

一开始他们找的也不是刘黑闼,而是刘雅,显然刘黑闼不是他们最初设想的人,而刘雅不同意,结果被杀,显然刘雅应该是一个比较容易控制的人,但他也不杀,知道范愿等人的鬼主意,坚持不参加起事。此后范愿等人才找到刘黑闼,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临时的备用人选。

《旧唐书.刘黑闼传》武德四年七月,设坛于漳南,祭建德,告以举兵之意,自称大将军。淮安王神通、将军秦武通、王行敏前后讨之,皆为所败。于是移书赵、魏,其建德将士,往往杀官吏以应。

黎州总管李世勣不能拒,弃城走保洺州。黑闼追击破之,步卒五千人,皆殁于阵,世勣与武通仅以身免……遣使北连突厥,颉利可汗遣俟斤宋耶那,率胡骑从之。黑闼军大振,进陷相州。半岁,悉复建德故地。

《旧唐书.徐圆朗传》会刘黑闼作乱,潜结于圆朗,因执彦师举兵应黑闼,自称鲁王。

刘黑闼反叛初期,唐军应对不足屡屡战败是其急速扩张的原因,同时主要原因还有各地窦建德旧部的支持,这就是李渊诛杀窦建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毕竟窦建德在其旧部心中还有地位,所以刘黑闼反叛之际,是能够得到众人支持的,这是他能够成为第二个窦建德的原因。

同时要注意的是,刘黑闼并不是所有窦建德旧部共同推举出来的领袖,只是范愿等人推举出来的,原窦建德部属,类似齐行善,麹棱这样不支持刘黑闼的人也大有人在,要说扶立新的首领,窦建德的后代是比刘黑闼更好的选择。

所以说众多窦建德旧部,只是在刘黑闼初期对李唐取得军事胜利之机,趁机反叛李唐,主要是窦建德被杀这件事的后续效应,而不是众人真心追随刘黑闼,刘黑闼也不是追随窦建德起事的人,他原是李密部下,之后又被王世充所用,最后才投效窦建德,在窦建德集团的影响力也不大,不足以取代窦建德的位置。

他在称汉东王的时候,虽说复用了窦建德时期的官员,但是同时也任命范愿为左仆射,董康买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右将军,这些人都是推举刘黑闼起事的人,他也明白自己在原窦建德势力集团中的地位,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只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实力集团。

但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战局不利之时,刘黑闼未必可以获得窦建德旧部的真心全力支持,这也是他败亡的一个原因。

就刘黑闼和李世民的交手而言,李世民的战略决策避开了其兵锋,利用坚守错刘军兵锋,袭扰粮道,乱其军心,最后实现一举击溃。

《旧唐书.刘黑闼传》于是太宗又自请统兵讨之,师次卫州,黑闼数以兵挑战,辄为官军所挫。

《资治通鉴.唐纪六》幽州总管李艺将所部兵数万会秦王世民讨刘黑闼,黑闼闻之,留兵万人,使范愿守洺州,自将兵拒艺。

李唐于武德四年(621年)发动大军刘黑闼,一路是李世民率主力军出关中,率部抵达卫州,今河南浚县西南,同时李艺率部从幽州南下,实现两路夹击刘黑闼的目的。

战争初期,李世民坚守不战,刘黑闼也不能强行攻城,那样的话损失太大,同时刘黑闼原本是打算自己率部先北上击败李艺,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之后专心对战李世民的,不过范愿无大才。

被唐军虚张声势进攻吓坏的范愿向刘黑闼求援,刘黑闼只能回防洺州,派去偏师抵御李艺南下,结果被李艺打败,李艺一路南下和李世民会师于洺州。

两军于洺水一代列阵,此次决战,相对来说,刘黑闼处于劣势地位,即便之前他屡败唐军,但是此次面对的主力唐军征讨,他不能退,尤其是后方部分州郡已经被李艺所收复,他若此战不能战胜唐军而退,那结果都是容易出现分崩离析之态,还是那句话,众多窦建德旧部不一定真心支持他。

所以李世民是不急于战的,而是选择拖,战局僵持一天,局势也就对李唐更为有利。

《旧唐书.忠义.罗士信传》寻从太宗击刘黑闼于河北,有洺水人以城来降,遣士信入城据守。贼悉众攻之甚急,遇雨雪,大军不得救,经数日,城陷,为贼所擒。

《旧唐书.太宗本纪》五年正月,进军肥乡,分兵绝其粮道,相持两月。

在两军对峙时期,李世民用一座洺水城重挫了刘黑闼军的锐气,虽然最终城池被攻陷,但是多日持久的猛攻,刘黑闼所部将士过于劳累,已是疲态,所以唐军在数日后就再度攻下洺水城。

同时李世民分兵袭扰刘黑闼的粮道,加上60余天闭守不战,这些都让刘黑闼所部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中,刘黑闼在窦建德之下时,号称神勇将军,靠的就是善于侦查敌情,找出对手的漏洞之处,之后突然袭击,所以经常打胜仗,不过和李世民僵持60天打开不局面,可见当时唐军防守也是很严密的,刘黑闼找不到机会。

最终没有退路,缺少后勤补给的刘黑闼,只能选择强行进攻。

《旧唐书.太宗本纪》黑闼窘急求战,率步骑二万,南渡洺水,晨压官军。太宗亲率精骑,击其马军,破之,乘胜蹂其步卒,贼大溃,斩首万余级。

《新唐书.刘黑闼传》豫壅洺水上流,敕吏曰:「须贼度,亟决之。」黑闼果率骑二万绝水阵,与王师大战,众溃,水暴至,贼众不得还,斩首万余级,溺死数千,黑闼与范愿等以残骑奔突厥。

可能当时刘黑闼也找到了唐军阵营防御上一定的漏洞,随意率部主动进攻,刘黑闼所部只是被暴涨的洺水所断了退路,之前两军有过激战,历史记载是从中午战至黄昏,可以说是李世民率精锐骑兵先行击退了刘黑闼的骑兵所部,之后袭击其步军,造成了刘黑闼所部的后撤。

在这种局面下,后撤的刘黑闼所部遭遇洺水暴涨,无法渡河,也无力和追击而来的唐军交战,所以仓促之间,难以应战,刘黑闼见局势不妙,扔下部队自己跑了,其部被唐军击溃,跳到河里淹死的也不在少数。

总的来说,刘黑闼崛起之时,当时的局势已经没有足够斡旋的空间了,没有足够强势点外援支持,刘黑闼独自面对李唐自然难以相抗,加之窦建德旧部也并非真心支持于他,和李世民所率主力部队交手,李世民又采取闭守不战,袭扰粮道的打法,刘黑闼所部渐渐落入困境当中,洺水一战,虽然没有诛杀刘黑闼,但是刘黑闼所拉起的势力基本上被瓦解,后续借助突厥之力虽有复起之势,但已经不足以威胁到李唐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高祖本纪》《旧唐书.太宗本纪》《新唐书.刘黑闼传》《旧唐书.刘黑闼传》《旧唐书.徐圆朗传》《旧唐书.忠义.罗士信传》《资治通鉴.唐纪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