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1年6月22日,德軍三路大軍閃擊蘇聯,以航空隊爲編制的德國空軍,率先對蘇聯邊境地區的空軍機場和作戰飛機進行重點打擊,蘇軍說法是損失了66個機場和1200架飛機,德軍統計的是1811架,其中地面損失1489架。那麼,我們從上面分析數據上看到,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空軍就遭受到重大的損失,爲什麼到1943年以後,蘇聯空軍卻又後來居上,在蘇軍發動戰略大反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呢。

翻開蘇德戰爭歷史,大部分描寫的都是地面部隊如何展開進攻和防禦,對空軍和海軍的作用使用的篇幅較少。實際上,戰爭爆發伊始,蘇軍部署在西部邊境地區大量機場的飛機被毀,使蘇軍失去制空權,從而加速了德軍閃擊蘇聯的進度。那麼,蘇聯空軍遭到重大損失以後,爲什麼能那麼快在戰場上又恢復制空權了呢?
如果單從德軍發動閃擊戰的理論上來看,空軍和地面裝甲打擊力量配合是最佳搭檔。基於此,德軍對空軍的建設也是不遺餘力的,但他們沒想到,斯大林和蘇軍對空軍的重視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蘇德戰爭,空中打擊力量的較量在戰爭打響前就開始了。
一方面,德國空軍是把進攻作爲建軍基礎。由於德國的地理環境和擴張需要,德國空軍的建設基本上由戈林一人說了算,從一定程度上講,空軍成了他私人的財產。由於戈林是戰鬥機駕駛員出身,又是戰鬥英雄,發展進攻性空軍就成爲首選。因此,在戰爭之初,德國空軍多以轟炸機和空降兵打頭陣,但是德國空軍有致命的弱點,噴氣式戰鬥機太少,機構臃腫。從1939年二戰開始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德國空軍從26萬迅速增加到168萬,到1943年底時,爲了加強本土防禦,兵力增加到最高峯196萬。
另一方面,蘇聯空軍的建設一直穩步發展。1939年,蘇聯通過了大力發展航空工業的一系列會議文件,特別是加強了航空發動機及新型作戰機型的研製。這不僅是蘇軍接連在對日本關東軍的兩場邊境作戰中得到了啓示,也是蘇芬冬季戰爭帶來的啓發。
根據朱可夫回憶錄提供的資料:從1939年初到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蘇聯建立了23個飛機制造廠和航空發動機廠,向蘇軍移交了17745架作戰飛機,其中3719架是新型作戰飛機。按蘇軍要求,這兩年當中,蘇聯航空工業製造出了20多個型號新型戰機。1940年蘇聯又通過了組建106個航空兵團的決定,但到1941年5月只組建了19個。不過,在空降兵建設上,到1941年6月1日,5個空降軍的人員全部配齊。
但與德軍不同,蘇聯空軍在加強進攻性武器的同時,還注重空中防禦力量的建設。以各個軍區爲防區設立防空區,大量的高射炮部隊和防空雷達配備到部隊。這一點我們從蘇聯電影《這裏的黎明靜悄悄》中就有體會,蘇軍很多部隊就配備了女子高炮分隊和女子飛行中隊。
從這個層面講,蘇德兩國空軍建設各有所長,但蘇軍的發展相對要健全和配套一些。
從蘇德戰爭兩國空軍的較量來看,雖然蘇軍佔有數量和防空方面的優勢,卻並沒佔到便宜。相反,德國空軍反而在戰爭初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德國閃擊蘇聯是從空襲開始的。1941年6月22日,德軍三路大軍閃擊蘇聯,以航空隊爲編制的德國空軍,率先對蘇聯邊境地區的空軍機場和作戰飛機進行重點打擊,蘇軍說法是損失了66個機場和1200架飛機,德軍統計的是1811架,其中地面損失1489架。但1200架也好,1800架也好,相對於蘇軍已接收的17745架飛機總數,也就十分之一不到,這也是德國空軍在東線戰場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
其次,東線戰場空中作戰機會多但都是配合行動。雖然蘇德戰爭大小戰役無數,但真正意義以空軍爲主的作戰卻並不多見。這主要是雙方都把重點放在地面裝甲對抗和地盤爭奪上。由於德軍多以轟炸爲主,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戰場,蘇軍大量戰鬥機損失是在與德軍護航戰鬥機的交戰中。按德軍說法,從戰爭打響到莫斯科戰役開始,蘇聯空軍就損失了14500架,德軍自己也損失了1603架。這個數字雖然有些誇張,但在後續的戰鬥中,空中打擊力量基本都沒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再次,蘇聯空軍補充快損失也快。按照德軍公佈的數據,蘇德戰爭期間,德國空軍最多時也才3800架飛機,除去戰場損傷和維修,再扣除損失掉的1603架,也就是說到1941年底,德國空軍在東線戰場上的飛機也才1000多架。但與之對應的蘇軍,即使損失了14500架,但仍有3200多架。這也說明到斯大林格勒戰役時,戈林爲什麼只能用轟炸機代替運輸機爲保盧斯第6兵團空運物資了,因爲這時候,德國空軍的戰鬥機在空中已經不具優勢,更別說發動單獨的空中打擊了。
從這個層面講,蘇德戰爭中,兩國空軍的作戰僅限於搶奪制空權,德國空軍最大的貢獻就是轟炸機的作用,這不僅體現在對列寧格勒的圍困,也體現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兩場大戰的序幕進攻上。
那麼,我們從上面分析數據上看到,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空軍就遭受到重大的損失,爲什麼到1943年以後,蘇聯空軍卻又後來居上,在蘇軍發動戰略大反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呢?
第一,強大的工業基礎是支撐。前面講了,德國空軍整體素質上優於蘇軍,這是由於德軍有一大批優秀的飛行員和有豐富的空中作戰經驗。但蘇聯強大的航空工業基礎和製造力是德國比擬不了的。1943年7月份止,在蘇德戰場力量對比上,蘇軍作戰部隊有660多萬人,105000門火炮和迫擊炮,2200臺野戰火箭炮發射架,100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近10300架飛機;而德軍及僕從國軍隊有530萬人,54000門火炮和迫擊炮,585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約3000架飛機。(數字來源於朱可夫回憶錄)從這裏就可看出,僅一年多點時間,蘇聯的國防制造業生產能力明顯高於德國。
第二,德國空軍受西線影響太大。客觀上,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的空軍力量大部分精力要應對與英國空軍在英倫海峽和大西洋作戰上,後續又有盟軍登陸,牽扯了大部分兵力。但對德國空軍打擊最大的還是克里特島的空降作戰,這場戰鬥把德國空軍的銳氣打沒了,也使兵力寵大的空軍不得不縮減員額,編制20多個師加入到地面部隊。
第三,空軍是作戰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德戰爭空軍發展的經歷證明,戰場上沒有空中地面之分,少哪個環節都不行。就整個蘇德戰爭歷程來看,蘇德兩軍都存在陸海空三軍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德軍有裝甲閃擊戰的優勢,卻打不過蘇聯地大物博和國防潛力巨大的持久戰;蘇軍有炮兵和航空兵的連續支援火力,卻避免不了與德軍裝甲硬碰硬的重大傷亡。
總結:現代戰爭,空中地面海上甚至太空都成爲了既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戰爭空間,但就蘇德戰爭來講,兩國空軍的較量都處在服務於地面裝甲打擊力量的對決。對兩國空軍遭受到的重大損失,不僅在作戰理念上要轉變,還在於對空中作戰力量的使用。蘇聯空軍經過二戰重大損失和考驗,不斷對機型和續航能力等多方面的改造,蘇軍的戰鬥機直到現在仍然處在世界上比較領先的地位。
更多的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朱可夫:回憶與思考》
精彩推薦:二戰明斯克戰役,蘇軍把防守打成進攻,築壘地區梯次防禦成爲擺設
二戰勒熱夫爭奪戰,爲何說是一箭雙鵰戰略?雙方出發點都差不多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3個集團軍被圍格羅德諾,古德里安抄了後路
二戰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的裝甲爲何沒有作爲主攻?沼澤太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