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1500種以上動物有同類相食的現象,而多數不是因爲缺少食物,而是在正常狀況下發生的。90%以上的水生動物在生命週期中的某個階段會出現同類相食,而部分食草動物也會有這種行爲。所以,都知道“食人”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現,一般只有未開化的部落纔會有這樣的行爲。

但是,如果沒有糧食,就連正規的軍隊都會有這樣的舉動。苻登將軍的軍隊就是這樣,也因此,他的軍隊被稱爲“食人魔軍”,本人被稱爲“食人魔王”。

正值七夕佳節,枹罕的官員特意將衛平請來喝酒,衛平來到宴會現場,感覺氣氛有些詭異。當時,天空中掛着一輪彎月,月光射進了清冷的寒輝之中。天空中羣星閃爍,猶如棋盤上的棋子。其中,最耀眼的兩顆是牛郎、織女星,它們閃爍着冷光,注視着地面上的情況。

宴會正在進行之時,啖青突然拔出寶劍,來到衆人前面,向衛平說道:“今天下大亂,我等休慼與共,賢主纔可濟大事,衛公已老邁,理應讓賢。狄道長苻登,雖王室疏親,但志略雄明,請諸君立之,以赴國難,有不同議者,但講不妨!”啖青手中拿着劍,怒視着衛平,衛平怎敢不答應!

這不是要詢問你的意見,而是要你屈服。衛平終於知道,這個宴會是專門爲他設立的,只爲逼迫他讓出兵權。之後,衛平沒有辦法,只能將河州刺史讓於苻登。之後,氐人將苻登推舉爲大將軍,他們將與羌人展開一場生死攸關的誓師大戰。雙方事先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誓要拿下這場戰爭的勝利。

我們知都道,將士們的士氣是戰爭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苻登準備在出徵前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以提高軍隊的士氣。戰車上供奉着天王苻堅的靈位,戰車的頂蓋是青色的,上面插滿了黃旗。

苻登來到天王苻堅的靈位前,雙膝下跪,痛哭一場,唸唸有詞:“昔日,陛下在五將山遇難,賊羌肆害聖躬,實苻登之罪也,今合義旅,有衆五萬,精甲勁兵,足以立功,即日直造賊廷,奮不顧命,上報皇帝酷冤,下雪臣子之恨。請陛下在天之靈保佑義兵每戰必克!”

仇恨的力量鼓舞着大家,讓將士們充滿了鬥志,他們卯足勁,向東邊進發。之後,苻登大軍來犯的消息迅速傳到了長安,姚萇帶着整軍待命的五萬將士前去迎敵,兩軍相遇於胡奴阜。姚萇對敵軍的情況感到震驚,前秦軍列成方陣,陣中白旗招展。陣中有一輛青色頂蓋的戰車,頂蓋上插滿了黃旗。

而且,戰車上還有兩面大旗:

一面寫着“報仇雪恨”;

一面寫着“至死方休”。

更可怕的是,前秦將士的頭盔和鎧甲上也寫着“死”、“休”二字,讓人不寒而慄。此外,在方陣外圍排布了很多步兵,他們都穿着重甲,只爲抵擋敵人的衝擊。最外層的步兵都拿着盾牌,裏層的步兵拿着長矛,最裏層的步兵拿着弓箭。

這就是苻登擺出的“方圓陣”,中間的騎兵可以彌補方陣被突破後內部陷入混亂的弱點,發揮出方陣的長處。之後,戰爭正式打響,姚萇的步兵率先對方陣進行了猛烈攻擊,方陣外圍的步兵立即豎起盾牌。第二隊步兵向外伸出長矛,用來刺殺敵人,最內層的弓箭手向外發射弓箭,以阻擋他們的進攻。

密集的弓箭向姚萇的步兵射了過來,他們的騎兵揮舞着手裏的兵器,用來抵擋弓箭,但還是有很多士兵中箭落馬了。之後,躲過箭雨的騎兵來到方陣前,但還是會被步兵的長矛刺中,從馬上摔下來。面對苻登猶如銅牆鐵壁般堅固的方陣,姚萇一時沒有辦法突破。

關鍵時刻,姚萇親自上陣,他拔出配劍,帶着步兵對方陣進行一輪又一輪進攻。但是,苻登的方陣卻十分“頑固”。每當方陣被撕開一個小口,方陣中心位置的騎兵便會立即趕過來,他們手拿重劍、彎刀將敵人擊退,重新填補上步兵。就這樣,姚萇的軍隊始終沒辦法突破苻登的防線,似乎勝利在向苻登招手。

之後,在姚萇的羌軍無力進攻之時,苻登的前秦兵就主動出擊,他們邁着整齊的步伐,堅定地向羌軍攻了過來,他們的氣勢足矣把羌軍鎮住。

結果,羌軍大敗!

之後,姚萇負傷逃跑,軍隊死傷過半。

這一戰,前秦軍斬殺羌軍兩萬多人,使苻登名聲大震。姚萇成功逃脫後,對前秦軍還是很不屑,他說:“不怕你現在鬧得歡,小心秋後拉清單。”他這樣說是有依據的。

隴西一帶長年大旱,且戰亂不斷,這裏根本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給苻登的前秦軍。都知道,糧食對於軍隊的重要性,相信苻登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苻登卻想到了解決糧食的辦法,他向將士們說:“你們不用擔心糧食的問題,你們早上出去打仗,回來就有得喫了。”果

然,苻登準備了很多熟食給將士們,即:敵軍的屍體。

那麼,人肉真的可以喫嗎?

大家只要想到孫二孃的人肉包子,就不會再有這樣的疑問了。而且,苻登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它不僅可以喫,還可以提高戰鬥力。”當時,戰場周邊都找不到屍首,因爲,已經被苻登的軍隊給處理了。

自此,苻登有了一個霸氣的稱號:“食人皇帝”。

參考資料:

【《晉書·卷一百十五·載記第十五》、《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六國春秋別本·卷四·前秦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