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着突出的貢獻。

都知道,漢高祖劉邦建立了新的王朝,將國號定爲了“漢”,這源於秦朝末期的農民起義:他建立不朽的功勳,被項羽立爲了漢王。後來,他的後人劉秀也建立了漢朝,爲了便於區分,史書上將劉邦建立的漢朝稱爲“西漢”,把劉秀建立的漢朝稱爲“東漢”。

劉邦的父親年事已高,疏於對他的管教,使得劉邦從小放蕩不羈,特別鄙視讀書人。後來,他雖然坐上了皇位,但還是有“詩書乃無用之物”的想法。對此,他的臣子陸賈反駁道:“陛下是馬上得天下,難道還要馬上治天下嗎?”聽後,劉邦才意識到詩書的價值,要求陸賈編寫書籍,論述秦朝滅亡的原因,以便於西漢王朝進行借鑑。同時,劉邦還要求蕭何重新制定律法,依法治理國家。

晚年的劉邦寵幸戚夫人,自然也疼愛他們的孩子劉如意。那時候,劉邦選的太子是劉盈。可是,劉邦卻屢屢看太子不順眼,就想廢掉他,讓劉如意當太子。還好,呂后比較聰明,她懂得聯合大臣們的力量,見招拆招,成功化解了劉盈的危機。後來,劉邦在討伐英布的戰役中受傷,一病不起。公元前195年,這位西漢王朝的創造者劉邦與世長辭。

那麼,劉邦在稱帝之前,是什麼樣子的呢?

對此,民間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即:劉邦在稱帝前沒有名字,之所以被稱爲“劉季”,僅僅是因爲他在家裏排第三。按照古代“伯、仲、季、叔”的排名,他應該取這個名字。但是,在很多時候,人們都直接喊他“劉小三”,連“季”字都省了。而“邦”字,則是他登上大位後,爲自己取的名字。

都知道,劉邦是草根皇帝,對於這樣一位突然出現的歷史人物,史官們對其身世的記載,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史書記載了劉邦“感龍而生”的情況,即:他是私生子,非劉老太公所出。那時候,劉邦的生母劉媼在水塘邊睡着了,正夢到神仙在她周圍打轉。當時,正要下雨,劉老太公前來尋劉媼,發現有一條赤龍在她的頭上盤旋。從那以後,劉媼懷孕,生下了劉邦。

此外,史書記載,劉邦雖然長得儀表堂堂,但卻不討其父親劉老太公的喜歡,經常被他指責爲無賴。並且,劉邦到了而立之年,纔跟着大家一起學習、讀書,之後,更是成爲了當地的亭長。

然而,有些學者卻並不認可這一觀點。

他們認爲是當時的貴族有意爲之,因爲,劉邦的出身非常卑微,他下面的封建貴族無法接受這種情況。於是,聯合史官,有意神化劉邦的出身,以至於,劉媼懷孕正是應了當時統治階層的需求。而且,《史記》中對於劉邦出生的記載也是神話傳說,這個情況非常少見。

《史記》記載:“劉邦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君相貴不可言。”劉邦喜歡喝酒,每次喝醉,都能看到他的上方盤旋着一條龍。

此外,《史記》中還記載了劉邦“醉酒斬白蛇”的故事,其內容是這樣的:

“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爲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爲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爲蛇,當道,今爲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爲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

由此,通過這一番神化,劉邦從一介平民一躍成爲了赤帝之子。

此外,劉邦登上帝位後,總是在公衆場合表現出自己的喜好,不懂得保持低調。

有一次,他當着衆臣的面,對自己的父親說:“之前,你總說我是無賴,不如二哥。現在怎樣呢?我倆不知拉開了多大差距!”之後,衆臣響應劉邦,紛紛跪地,高呼萬歲。

其實,劉邦雖然位居皇帝位了,但是,他卻缺乏足夠的文化沉澱,對於國家的政治還是不夠“精通”。無奈,他只能沿襲秦朝的制度,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而且,劉邦崇拜黑色,於是,將古代的四帝變成了五帝,增加了一個黑帝。就這樣,劉邦成爲了黑帝的後裔。

然而,關於劉邦“感龍而生”的身世,明顯是當時的史官有意神化劉邦做出的調整,其目的就是爲了給劉邦添加了幾分神祕之感。所以說,我們讀史書,有時候也應該帶着批判性的眼光,可以質疑一切,以求真實,只有這樣,才能看清事實,尋求真理。

當然,除了劉邦,後世皇帝也愛這樣做。

劉秀出生於濟陽縣,他出生的時候,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而且當年嘉禾一莖九穗,因此得名秀。

楊堅出生在般若寺,史書記載當時紫氣瀰漫廳堂,楊堅母親呂氏看到生出來的孩子樣貌奇醜無比:額頭突出,並有五個隆起的部分從額頭直插到頭頂上;下頜很長,而且很突出。而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楊堅被寄養在般若寺里長大。雖然當時人看着是醜,但是仔細想一下,這不就是龍的樣貌嗎?

看來,史官拍了楊堅一個無形的馬屁。並且,除了他們外,還有趙匡胤,朱元璋等,無一不在出身上神話自己。

參考資料:

【《史記·高祖本紀》、《漢書·高帝紀》、《資治通鑑·漢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