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肖超 陳鋒 北京報道

曾在資本市場引發過一時震動的泰晶轉債(113503)最終落幕。

5月26日,泰晶轉債走完它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最終以125.47元/張的價格收盤,對應的轉股價值爲127.37元。這與其宣佈強制贖回前364.94元/張的價格相比,已經跌去66%;而與其3月19日創下的最高價420元/張相比,跌幅達70%。

27日,泰晶科技(603738.SH)發佈贖回結果暨股本變動公告稱,截至贖回登記日(26日)收市,未轉股比例爲4.28%,公司共贖回泰晶轉債92050張,按照約定,贖回價格爲100.45元/張。

這也意味着,與127.37元的轉股價值相比,被強制贖回的超過9萬張可轉債券,僅因其未轉股,相當於給持有者帶來近250萬元的損失。

北京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規則上來說,沒有任何因素可以限制這部分剩餘可轉債券轉股,因此也無法判斷投資者最終未選擇轉股的原因,記錯贖回登記時間、缺乏相關投資知識或其他意外條件都有可能。

最後一日成交額仍破億

泰晶轉債在5月6日晚宣佈擬提前贖回後,於5月7日因大跌觸發熔斷,最終收跌47.68%,當天成交額8000萬元。

在此後直至贖回登記日的13個交易日中,泰晶轉債雖然整體延續跌勢,但每個交易日的最高價始終高於開盤價,而這也給部分資金提供了進行“存量博弈”的底氣。

在5月8日成交量鉅額放量至7.7億元后,泰晶轉債在其後幾個交易日的成交量分別爲5.7億元、3.7億元、2.8億元、2.6億元、2.4億元、1.6億元和4.8億元。即便在5月26日泰晶轉債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成交額仍有1.6億元。

在這其中,泰晶科技一共發佈了9次關於贖回的提示性公告,但最後的轉股比例也僅有95.72%,超9萬張可轉債被凍結和強制贖回。

無獨有偶,千禾轉債(113511)定於5月28日收市後停止交易和轉股,並最終收盤於202.82元/張,轉股價值爲204.91元,而贖回價格僅爲100.47元/張,兩相差距巨大。

而據上交所官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千禾轉債的累計轉股比例爲96.48%。不僅如此,5月28日,千禾轉債的成交額也達到了1.3億元。

此外據《華夏時報》記者梳理統計,4月以來,除泰晶轉債及千禾轉債外,還有佳都科技(110050)和老百姓(113531)兩隻可轉債被登記贖回,截至贖回日的未轉股比例分別爲2.09%和0.62%。

轉債指數十一連跌

自泰晶轉債宣佈贖回引發廣泛關注後,轉債市場連續回調。5月11日後,轉債指數更是出現罕見的“十一連跌”,累計跌幅達4.79%,跑輸滬指2.12%。

國融證券張志剛團隊最新發布的研報認爲,轉債市場的不斷下挫主要由三個因素導致:一是政策抑制炒作,成交量明顯降溫;二是由於5月債市連續調整,轉債的債底保護下降,債性高的權重轉債集體大跌;三是股市的表現也加重了轉債市場的恐慌心理。

在政策面上,深交所在5月22日發佈《關於對可轉換公司債券實施盤中臨時停牌有關事項的通知》,這也意味着深市上市的可轉債也將與滬市可轉債一樣,引入熔斷機制。

但同時二者盤中臨停規則也稍有不同,按深交所規定,在其上市的可轉債無論漲跌幅觸及20%還是30%,都只是停牌30分鐘;而上交所上市的可轉債一旦觸及30%的漲跌線,將直接停牌至當日的14點57分。

在可轉債的運作邏輯層面,仍以泰晶轉債爲例,多位分析人士認爲,其炒作之火爆,一方面是遊資的操縱,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態度也頗有曖昧之處。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陳欣也撰文指出,需警惕可轉債異象背後的市值管理。陳欣認爲,泰晶科技一方面面對盈利能力逐年大幅下降的趨勢,2021年12月又面臨泰晶轉債回售期,具有較強的市值管理動機一次性解決減持和可轉債轉股的問題。

此外,泰晶科技實控人喻信東一家於2019年11月披露減持公告,計劃合計減持公司不超過6%的股份,到2020年2月爲止減持約2%,尚未實施完畢。同時,泰晶科技於2月末也公告了其董事、高管王斌的再減持計劃。

因此陳欣提出,這或許可以解釋泰晶科技在2月初已觸發泰晶轉債的強贖條款後的態度不明確,以及選擇在3月兩次發佈不提前贖回公告的原因。同時,對於上市公司通過延遲披露是否行使贖回權的違規行爲和“不提前贖回”公告影響市場的做法,也亟待監管層摸索出更爲有效的監管措施對其進行規範。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