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際上,謝道韞的成長是贏在起跑線上和後天努力的結合,在極爲看中身世種姓的晉代,她出生在顯赫的謝家,身後有一衆家族牛人,而她自己的婚姻連接了王謝兩家豪門,在這些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男性中,她耳濡目染,自是成就了自己的風度。反賊孫恩進攻時時,謝道韞多次苦苦勸說時任會稽內史的丈夫要及時秣馬厲兵,要提早開展防禦工事,要集中精力應對國難,可王凝之一心求神問道,對她的建議置若罔聞。

歷史上魏晉多名士,尤其是兩晉時期,風流名士狂狷瀟灑、放蕩不羈,佳話不斷。

其實,兩晉也有女名士。謝道韞就是之一。

她自幼聰明,文思敏捷。一個冬天,大雪紛飛,謝家圍爐而坐,賞雪吟詩。謝安吟了一句“白雪紛紛何所似?”轉頭看向他的晚輩們,示意他們回答。侄子謝玄快速回答:“撒鹽空中差可擬。”雖然反應敏捷,但是句中冬日雪天遼闊意境幾乎沒有。侄女謝道韞慢慢道:“未若柳絮因風起。”大受衆人稱讚。這也成了她傳世名句,而後世也用“

詠絮之才

”稱許有文采的女性。而彼時,小小年紀的謝道韞不過七八歲,卻靈性十足。


謝道韞不僅有文學功底好,更具有很高的思辨能力。有一次,她的小叔子王獻之跟一羣儒士辯論,眼看要敗下陣來,謝道韞坐在青幔後,圍繞王獻之的論題引經據典、侃侃而談,其他人見她立意高遠,有理有據,談吐從容,便甘拜下風。

可以說,謝道溫爲人聰明,有才學,有才氣,有膽識,有謀略,不負名士二字。可是,她一介女流要如何修煉出這種風骨?實際上,謝道韞的成長是贏在起跑線上和後天努力的結合,在極爲看中身世種姓的晉代,她出生在顯赫的謝家,身後有一衆家族牛人,而她自己的婚姻連接了王謝兩家豪門,在這些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男性中,她耳濡目染,自是成就了自己的風度。

謝道韞的父親是安西將軍謝奕,久負風流盛名。據說與大梟雄桓溫拼酒時不依不饒,不管桓溫如何找藉口,一路追到桓溫家硬是逼着他把酒乾掉,結果自己醉倒,在桓家睡了一整天。

她的叔父謝安,是典型的臨危不懼之人。淝水之戰捷報傳來時,謝安正在家裏津津有味的與人對弈,收到喜訊後,他不爲之所動,一直端端正正的坐着把棋下完了才起身。

她的親哥哥謝玄,就是淝水之戰的主帥。打敗苻堅的百萬人馬,贏得了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名留青史。


後來,她嫁給了王凝之,成了書聖王羲之的兒媳。夫家更是“文化圈”的名人。公公王羲之,無需多說,課本里的《蘭亭集序》耳熟能詳。而且王羲之不僅是大書法家,更是一個懂得生活、玩弄格調之人,袒腹東牀,用字換鵝,玩曲水流觴等經典故事頗多。

她有兩個小叔子,其中王獻之也是個叫得上名號的書法家;而王徽之則是個極爲灑脫的妄人,雪夜訪友“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丈夫王凝之,歷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官職,縱然名氣不如父親、兄弟,但也算得家學淵源,爲人行止端方。


但相傳謝道韞對王凝之並不十分滿意。她曾經吐槽自己的丈夫“天壤王郎”,就是說她以爲王謝之家的子弟每個都很出色,哪知道王凝之有天壤之別。

反賊孫恩進攻時時,謝道韞多次苦苦勸說時任會稽內史的丈夫要及時秣馬厲兵,要提早開展防禦工事,要集中精力應對國難,可王凝之一心求神問道,對她的建議置若罔聞。賊兵一路殺到王家門前,王凝之還寄希望於神佛,謝道韞奮起帶着受過訓練的奴僕仗劍執刀,護着她的小外孫乘亂突圍逃出城外。儘管最終落入敵手被俘,但謝道韞不卑不亢,義正辭嚴,“如果你要殺這麼小的孩子就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孫恩對她慕名已久,此時更是被她的風骨所震懾,不僅沒有殺她的晚輩,更是派人護送她返鄉安居。

謝道韞從此隱居會稽,不曾再嫁。當時的會稽太守叫劉柳,也是才子,久聞謝道韞才氣而登門求見。謝道韞不施粉黛,黑衣素袍,坦然相見,與劉太守相談甚歡,惺惺相惜,相互敬服。晚年,謝道韞,詩書爲伴,留下不少佳篇。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