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名家長護學

近日,河南焦作一所小學的做法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據報道,學生家長說疫情期間,學校老師線上線下工作非常繁忙,學生家長自願組織了護學崗,保證孩子上下學的交通安全問題。

每天學校有28名家長輪流執勤,他們會提前二十分鐘到達學校,早上的職責是保證孩子們保持一米的安全距離進入校園,還會對校門口的交通進行疏導。家長稱:“每天看到孩子安全地進入校園感覺很欣慰。”

究竟是自願還是被自願

針對這條新聞,網友們也是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自發?呵呵”

“家長不用上班的嗎?真是閒的”

“耽誤時間,學校讓家長整天這樣參與簡直是浪費工作時間”

也有網友說是家長自發組織的,不能怪學校。

不過從評論區可以看出,部分家長真的很排斥這樣的事。

而且不少家長認爲自願只不過是“被自願”而已,壓根沒人想來,但是學校硬性要求,不來不行,不管家長有什麼事都要參與進來。爲了說法好聽,就變成了:我們自願組織,看到孩子們安全的進入校園很欣慰。爲何家長頻頻發難

最近我們也注意到不少家長抱怨學校事情太多的新聞,尤其疫情期間,所有的線下課都停了。線上課老師們都要佈置作業,後面都會跟着要求:家長協助監督完成。

不知道你們看到過沒有,反正兜媽是在某視頻平臺上看到過不少家長被“逼瘋”的搞笑視頻。

有一個很出圈的視頻就是:媽媽大吼大叫着唸叨孩子,爸爸就在旁邊:“輔導孩子寫作業要有耐心”;媽媽:“那你來!”過一會爸爸也暴跳如雷了。

幾乎每個家庭都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家長們這麼“上火”也是有原因的,每一科都有作業,每一科都需要輔導,家長會的孩子不會,在這個過程中難免遇到摩擦,老師又經常會在班級羣裏麪點名催促,家長對老師的指令比對自己領導還上心。

時間一久,難免心生不滿,尤其是成績沒那麼好的孩子,對親密親子關係的建立都有影響。

攀比風氣“功不可沒”

要說家長咋就這麼氣孩子作業做不好、寫不完。一方面,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可以好好讀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另一方面,還有一個常見的原因:攀比。

舉個例子,一個男生已經上高三了,疫情期間老師在家長羣催交作業,孩子沒做完,父親就發火了,原因是:別人都做完了,你沒做完,老師點我的名,你讓我丟臉了。

孩子和父親大吵一架,不歡而散。

近兩年,經常可以看到“入想要進入好的幼兒園,家長必須是名校學歷”的新聞,學校還會考慮和比較寒暑假家長帶孩子去哪個國家旅遊的事情。兜媽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有所耳聞。

所以,現在做家長的壓力太大了。

大家都在攀比,你是清華那我就得是常青藤畢業;我的孩子所有興趣班都要上,不能輸,當然成績更不能輸!一來二去,學校和家長、家長和孩子、學生和老師、家長和家長、孩子和孩子,這之間的關係就變得越來越複雜。

從實際出發

不管以後孩子、家長、學校以什麼樣的形式相處,都應該從實際出發。

如果學校體諒家長工作繁忙,減少不必要的活動,是不是可以減少家長的抱怨呢?家長如果對自己的孩子投入更多的耐心,不把“面子”看的那麼重,孩子是不是也輕鬆一點?

我們一直在說公開成績對孩子不好,成績屬於隱私,同樣的,許多老師在家長羣公然批評家長的行爲似乎也值得商榷。

兜媽在想,如果我們考慮問題都從實際出發,多爲別人着想,也不會那麼多糟心事了是不?

家庭中必要的犧牲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長。

現在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當新婚夫婦結婚後,生了孩子,誰來帶?誰會爲孩子做出犧牲?有的家庭,媽媽就變成家庭主婦了,從此圍着竈臺轉,一天最關心的就是孩子丈夫的一日三餐,放棄以前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帶孩子。

這也導致現在許多年輕女孩“恐婚”“恐生”,她們擔心自己結婚了就變成黃臉婆,失去了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被禁錮在小小的兩室兩廳。

當然也有心疼自己家女兒的姥姥,想着女兒工作,自己年紀也不大,可以幫忙帶帶外孫。或者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不管兩方老人誰帶,都要犧牲他們完美的“夕陽紅”時光。

不能和小姐妹出去旅遊了,我孫子還在等着我;不能去跳廣場舞了,我孫女等我接她放學;不能出去喫好喫的了,我孫子等我回去做飯。

有的老人想過一下退休生活,兒子女兒不同意,如果老人不幫自己帶孩子,自己負擔不了。至於孩子爸爸,我們似乎很少看到“全職爸爸”吧?

不過不管怎麼說,一個家庭總要有人爲孩子做出犧牲,我們也很難評判到底誰來做這個犧牲纔是正確的,畢竟清官難斷家務事。

只能說放好心態,平衡生活中的關係,起碼和和睦睦,不能讓一個人扛下所有。

回到開頭所說的“家長護學”這件事上,你們覺得這樣合適嗎?你們怎麼看待家長對孩子的付出和犧牲呢?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爲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