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學習成績非常好,每次考第一,可是除了成績好別的一無是處?

01

有一個成績很好的男生,很聰明,會好幾門語言。畢業後直接保送研究生,接着直接攻讀博士,並順利留校工作。本來前途光明,未來可期。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博士生“被離婚”的原因,看看他媽媽的行爲,你就知道了

小時候父母離婚,他媽媽便把所有的愛和精力都傾注在他身上,除了讀書,媽媽什麼都不讓他幹。

每次開學,他都會帶上好幾箱衣服,穿髒後,再從箱子裏挑一件相對乾淨的,等到放假,把所有衣服塞回箱子裏,帶回去給他媽媽洗,而他連洗件衣服都不會。

博士生“被離婚”的原因,看看他媽媽的行爲,你就知道了

媽媽替他包攬了一切家務,只爲他能夠專心學習,將來有出息。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生活得並不如意,工作平平,家庭不和,生活中挫折不斷,甚至“被離婚”。

他的閃閃發光,好像只停留在讀書考試時代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也許,也是很多人的故事。

博士生“被離婚”的原因,看看他媽媽的行爲,你就知道了

02

其實,這個男孩年少時春風得意,長大後淪爲平庸,是註定的結局。

因爲,除了學識,他好像從未成長過。

即便而立之年,他依然是知識的巨人,思想的瘸子,行動的矮子。

因爲,人生不是隻有學習一件事。

這是個本可避免的悲劇,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心理學上認爲,替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實並不能讓他感到快樂,反而會讓孩子非常氣餒,會剝奪孩子體會自己能力的機會。

孩子無法瞭解自己是否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無法從能力增長中獲得安全感。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遇事無措、形成依賴、能力低下。

博士生“被離婚”的原因,看看他媽媽的行爲,你就知道了

03

在德國,孩子做家務有明確的規定:

6歲之前的孩子可以玩耍,不做家務;

6-10歲的孩子,要洗碗、掃地、買東西;

10-14歲的孩子,要修剪草坪;

14-16歲的孩子,要洗汽車,整理花園;

16週歲以上的孩子,每週大掃除一次。

對於不願意做家務的孩子,父母可以向法院申訴。

不只是德國,其他很多國家,父母在孩子做家務的問題上,都是儘量的支持引導。

研究表明:美國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的時間爲1.2小時,韓國孩子是0.7小時,英國和法國的孩子大約是0.5-0.6小時,而中國孩子卻不足0.2小時。

其實,讓孩子從小做家務,不僅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使孩子的身體系統不斷髮育完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

博士生“被離婚”的原因,看看他媽媽的行爲,你就知道了

04

知乎上有個問題:

我家是個女兒,我現在教她做家務,以後會不會便宜了婆家?

其中,有個女孩的回答,真摯而深刻:

“我媽媽曾經告訴過我:我要你從小就會做家務,不是爲了讓你以後討好任何人,而是希望將來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擁有在這個世界上獨立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

博士生“被離婚”的原因,看看他媽媽的行爲,你就知道了

做家務是孩子建立自我認知、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也是獲得自信展示魅力,塑造良好生活品質的有效途徑。

孩子學會了乾淨、整理、分類、收納,將來不論外出讀書還是結婚生子,都能將自己的生活打理得精緻而整潔。

真正能跟隨孩子一生的,不是父母的庇護,而是她自己的能力。

適時學會放手,予以注目,孩子會走的更堅挺、更長遠。

博士生“被離婚”的原因,看看他媽媽的行爲,你就知道了

05

孩子經常做家務還有以下好處:

①增強自信

在蒙氏教育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

Help me to do it myself (幫助我自己做事)。

從嬰兒期開始,孩子就想要自己做事。

每當孩子學會一項技能,完成一項任務,那種成就感和自豪感,任何禮物都無法替代,就像當初一點點驚喜於自己能爬行和走路一般,孩子對於成長中的每一絲進步,都有不可言狀的歡欣。

博士生“被離婚”的原因,看看他媽媽的行爲,你就知道了

②學會擔當

侄子小的時候,和爺爺奶奶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像家中的小皇帝,而且常常對爺爺奶奶大吼大叫。後來,跟着他媽媽生活,不僅被要求着自己喫飯穿衣洗澡鋪牀,而且每天都要幫家裏倒垃圾,每週末要掃地抹桌子,對房間大掃除。再見到侄子時,他彬彬有禮,跑前跑後幫媽媽洗水果拿茶葉。主動給阿姨們帶來的小寵物餵食,照顧小弟弟小妹妹。和過去相比,已判若兩人。

孩子作爲家庭中的一員,主動分擔家務,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的融洽,也有助於孩子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從小培養孩子責任擔當的意識。

博士生“被離婚”的原因,看看他媽媽的行爲,你就知道了

③獨立自主

孩子學會了自己喫飯,扣扣子,整理房間,慢慢地,開始會做飯、掃地、洗衣服,然後,昇華至人生的每一個決定。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爲了團聚,唯有對孩子的愛,是爲了分離。

我們將自己的愛、時光、智慧和經驗如數教給孩子,只爲有一天他們有足夠強大的內在力量離開我們。

博士生“被離婚”的原因,看看他媽媽的行爲,你就知道了

這是一次“痛並快樂着”的分離。孩子只有從心理上不再依賴父母,才能成長爲真正獨立的個體。而父母現在的放手是爲了以後更好的目送。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爲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