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朝代變更,都需要經歷腥風血雨,所以很多歷史都會變封鎖。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段歷史曾被封鎖了200多年,它的出現喚醒了無數的國人。

這段歷史發生在清軍入關之後,揚州守軍誓死不降,最後被屠城80多萬,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揚州十日。那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呢?

這就必須提到1645年發生的揚州之戰,清軍入關後,鑲白旗旗主愛新覺羅·多鐸率軍10萬,兵分兩路攻打揚州。由於實力相差懸殊,南明守將史可法用血書告急朝廷,請求救援,但沒有得到任何回覆。

此時的揚州僅僅只有1萬多守軍,而且裝備落後,怎麼也不可能是清軍的對手。但是史可法並沒有放棄,決定誓死反抗,以死報國!

兩軍交戰多日,揚州守軍已經無力抵抗。爲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多鐸派明降將勸降,後多爾袞致書誘降,史可法回應道:"我爲朝廷首輔,豈肯反面事人?" 我爲朝廷首輔,豈肯反面事人?

危難關頭,史可法對諸將說:"吾誓與城爲殉,然倉皇之中不可落於敵人之手以死,誰爲我臨期成此大節者?"副將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爲吾後,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後來寫下五封遺書,一封給了多鐸,其餘都給了家人。不久之後又做遺書給母親和夫人:"……北兵於十八日圍揚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來!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隨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無益,不如早早決斷也!" 吾誓與城爲殉,然倉皇之中不可落於敵人之手以死,誰爲我臨期成此大節者? 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爲吾後,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 ……北兵於十八日圍揚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來!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隨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無益,不如早早決斷也!

最後揚州城破,史可法誓死不降,決定英勇就義,以死報國。

臨終前他對多鐸說道:“我爲朝廷大臣,豈肯偷生爲萬世罪人!吾頭可斷,身不可辱,願速死,從先帝於地下!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頭可斷,而態不可屈。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 我爲朝廷大臣,豈肯偷生爲萬世罪人!吾頭可斷,身不可辱,願速死,從先帝於地下!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頭可斷,而態不可屈。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

但是多鐸並沒有這麼做,城破之後,縱兵屠掠,十日封刀,一夜之間使得幾世繁華的揚州城在瞬間化作廢墟之地。

後來因爲文字獄,關於這段歷史的書籍全被銷燬。而一向喜歡研究中國歷史的日本,保留了這段歷史的珍貴資料。

200多年後,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找到了《揚州十日記》,並帶回中國。他希望以此喚起國人心中的舊恨,助推革命走向成功。

關於揚州屠城的人數一直以來都頗具爭議,當時和尚的死亡簿統計有80萬人。但是《明季南略·卷三》記載:"揚州煙爨四十八萬,至是遂空。" 揚州煙爨四十八萬,至是遂空。

不管是48萬,還是80萬,這都是華夏民族的屈辱歷史。如今每年的陰曆四月二十五日,揚州都要舉辦紀念史可法系列活動,來銘記那場大屠殺對揚州人帶來的傷害。

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不知道這段歷史是否讓您有所觸動,以史爲鑑,讓我們做更好的自己。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