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在柏林

朱德在柏林

1920年11月到1924年9月,周恩來赴歐洲勤工儉學,從事革命活動,在歐洲的4年時間裏去了英國、德國和比利時,但主要生活在法國。周恩來從1922年3月至1923年初在柏林居住近一年時間,是巴黎之外居住時間最長的城市。

對於周恩來在柏林的生活和革命活動,許多文章中都有記載。但是,周恩來在柏林居住在什麼地方,各種說法不一。多年來,不少人一直不懈地尋找周恩來等中共早期代表人物在柏林的足跡。原柏林自由大學孔子學院負責人、柏林德中友協主席餘德美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2007年,餘德美出版了《中國人在柏林》一書,引起人們的關注。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紀念日前,記者採訪了餘德美女士。

餘德美生於1943年,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德國人。“二戰”後,她在柏林成爲一名記者。上世紀70年代,她逐漸開始關注和研究在柏林的中國人的情況。尤其是上世紀20年代赴柏林尋找革命理論、開展共產主義活動的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情況。她被史沫特萊等作家筆下的中共領導人的傳奇經歷所吸引,開始在柏林尋找周恩來、朱德留下的足跡。

餘德美說,關於周恩來在德國的史料很少,只有幾張照片成爲研究的線索。一張照的是周恩來單獨坐在遊船上,一張是與張申府、劉清揚等人在船上一起照的,還有一張是在湖邊與張申府、劉清揚等人的合影。餘德美認爲,從照片看,很可能是在柏林市中心動物園新湖區照的,就是今天有名的“新湖邊上咖啡館”旁的遊船碼頭。

周恩來是1922年3月來到柏林的,關於他在柏林的住處,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周恩來剛到柏林時給他一位住在倫敦的友人發過一張明信片。在這張明信片上,他提到自己住在皇家大街54a號,說他的房東是一位叫呂克的老婦人。

爲了證明周恩來在柏林的住處,餘德美女士來到柏林的檔案館查找了當時的街道資料,但在當時的皇家大街上沒能找到54a這個門牌號。但是,餘德美在這條街的45a號找到了一位叫呂克的房東老太太的記錄。餘德美認爲,“54a”有可能是周恩來的筆誤。用德語說54是先說4後說5,與其他語言相反,很有可能因此而導致學習德語時間還不長的周恩來產生筆誤。從目前的材料來看,可以初步認定,周恩來到柏林的第一個住處是皇家大街45a號。1950年這條街更名爲聯邦大街。今天在聯邦大街上仍有45a號,這是一座60年代建的樓房。

上世紀20年代,周恩來經常直接從這裏乘電車去康德大街,參加中國人在那裏的共產主義組織的活動。後來爲了便於工作,周恩來也搬到了康德大街。周恩來在“文革”期間曾經對一位德國朋友說過,他20年代曾在德國柏林的一條以著名哲學家康德命名的街上居住,具體門牌已經記不清楚了,只記得附近有一個湖,經常在湖邊同一些朋友討論革命形勢。

康德大街是柏林市中心的一條著名大街。20世紀初,康德大街幾乎成了柏林的一條唐人街。當時街的兩邊佈滿了中國商店和中餐館。從中國各地來的留學生也大都住在這條街上。當時的一些檔案顯示,這條街的118號是中國學生的活動中心。當時周恩來和朱德就在附近居住。

餘德美說,周恩來是同張申府、劉清揚夫婦一起從巴黎來到柏林的。他們來柏林的直接原因,是柏林的生活費比巴黎低。張申府原是北大的講師,在中國共產黨籌建過程中,北京的成員最早就是李大釗和張申府。劉清揚五四運動時擔任過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會長,是覺悟社社員。1921年9月,張申府受陳獨秀的委託,到國外發展中共黨員,周恩來就是由劉清揚和張申府介紹入黨的。當時留法勤工儉學的中國學生近2000人,大多在法國生活困難,也找不到工作。學生與學校經常發生衝突,並遭到法國警察鎮壓,很多學生後來轉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由於從巴黎轉去莫斯科的學生在巴黎很難申請到簽證,中央決定讓周恩來到柏林幫助學生們辦理赴蘇聯的手續,周恩來將他們送上去莫斯科的列車後,便留在柏林繼續開展工作。

周恩來在柏林的最主要工作,是將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團結起來,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建立共產主義組織。1922年6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在巴黎成立,周恩來從柏林趕來參加會議,在會上就組織章程草案作了報告。將近一年後,總部設在巴黎的旅歐少年共產黨已有成員72人,領導旅法、旅德和旅比支部。1923年2月,旅歐少年共產黨在巴黎臨時召開代表大會,通過了周恩來的建議,將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改名爲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周恩來當選爲執行委員會書記。爲了便於從事黨團工作,周恩來於1923年初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從柏林返回巴黎。

餘德美女士介紹,朱德於1922年來到柏林,直到1925年被驅逐出境。朱德在德國的情況,在檔案館中可以找到一些材料,例如他在大學的註冊記錄等。另外,朱德因參加遊行和集會,曾兩次被抓,媒體對此也有報道。

1922年,朱德和孫炳文、賀治華、章伯鈞一起從上海乘船來到法國馬賽港,目的是尋找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加入黨組織。他們上岸後聽說張申府、周恩來等已經去了柏林,便於第二天急不可待地一起前往德國。朱德到達柏林後經多方打聽,找到了周恩來。他向周恩來表達了加入共產主義組織的強烈願望。在周恩來的幫助下,中央於1922年11月批准朱德加入中國共產黨。

朱德在德國的時間比周恩來要長一些。他於1922年在德國哥廷根大學註冊入學,學習社會學。1986年,朱德誕辰100週年時,哥廷根市還在他曾經居住過的房子上安裝銅牌,以紀念這位偉人。爲了便於開展和參加政治活動,1924年12月下旬朱德再次移居柏林。

朱德迫切希望瞭解歐洲強盛的原因,以拯救多災多難的中國。他經常帶着一張標有密密麻麻註釋的地圖穿行在柏林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博物館、學校和啤酒館,無論是工廠還是帝國議會大廈,甚至是普通家庭,只要有可能,他都要去親眼看一看。

餘德美說,當時中國大學生協會大約有280名會員。在康德大街118號的活動室有幾間房,共產黨和左派學生經常在這裏活動,來往柏林的一些同志也常在這裏暫住。這裏有圖書館,乒乓球桌和辦公室等。當時在柏林的中國學生中間,關於政治道路之爭十分激烈。

朱德與德國共產黨一起經常組織反對帝國主義遊行和集會。在1925年的一次集會上,朱德參與討論了中國的政治形勢、南非問題和保加利亞問題。德國警察禁止外國學生參加集會,不允許他們討論中國之外的問題,包括朱德在內的17名中國學生遭到逮捕。但在大使館的干涉下,學生們很快被釋放。然而就在同年,朱德再次因參加集會被捕。幾天後朱德被放出來時,他的護照卻被北洋政府註銷,朱德被德國當局驅逐出境。在國際紅色救濟會的幫助下,朱德登上了開往列寧格勒的輪船,開始了他革命生涯的新篇章。

“二戰”以後,在康德大街118號附近,周恩來、朱德等原先居住和從事共產主義運動的地方,得以重建。今天這裏有一家老中餐館。來到這個地方,可以想見,周恩來、朱德等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曾在這裏開展革命工作,暢談中國的未來。

(駐柏林記者 王懷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