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人才有兩種,一種是能決勝於一城一役的將才,一種是能洞察天下大勢,從而能把整個局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在楚漢戰爭中,我們都知道劉邦身邊有一個張良就是屬於第二種人,他對劉邦的路線決策起到了導師的作用,要不憑劉邦一個小流氓出身怎麼最後就能當上皇帝呢?

有人說項羽的失敗主要就得於他身邊沒有像張良那樣的人才。其實這話錯了,項羽身邊還真的有一個在智謀上一點都不次於張良的人,這個人就是范增。俗話說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可惜的是,范增的悲哀之處就在於遇到了項羽這樣一個胸無城府的豬一樣的隊友。

在項羽的隊伍中,范增算是絕對的元老級人物。想當初項羽的叔叔項梁起兵反秦的時候,已經70歲的范增就投奔他去了,那個時候項羽還是毛頭小子一個。
項羽是楚國的武將出身,讓他領兵打仗還行,但如果說讓他去籌劃全局,這可真的有點難爲他了。范增就是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候來到了他的身邊,從而讓他一舉奪得了各路反秦隊伍中的盟主地位。

當時六國都已經讓秦國給滅完了,六國諸侯的後人們也都不知道跑到哪片野地裏面種莊稼去了。但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麼絕對的領導人能夠起來領導反秦,范增就建議項梁,你把楚懷王,也就是氣死屈原的那個人的孫子接來吧!

什麼也不用讓他幹,就是每天像菩薩一樣的供着他就行了。讓他藉助於他祖宗的威望給咱們將來奪取天下找一個藉口。於是項梁就把一個據說是原來楚王的後人放羊娃給找來了。這就等於在自己身邊立了一個紙皇帝。
那時候的人實誠,一聽說原來赫赫有名的楚國後人還在,呼啦啦的都來投奔他了。項梁就取得了和秦國對着幹絕對的領導權。如果沒有范增,他一個武夫想破腦瓜子也是想不出這樣的點子的。

後來項梁戰死,項羽接了班。對范增像對待自己老爹一樣尊重,並且還稱他是“亞父”。范增也毫不客氣的經常以對待兒子的語氣來教訓項羽。但項羽是什麼人呢?不是你范增家的猴崽子,人家可是霸王啊!所以在很多時候,范增的建議儘管是出於真心,但二三十歲還處在青春逆反期的項羽真的不喜歡他那一套板着臉的樣子。

在很長時間內,劉邦和項羽的實力是沒法比的。但范增的眼睛很毒,他老早就看出劉邦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如果不及時清除,早晚是要奪取天下的。
於是鴻門宴上范增提出要趁機把劉邦給殺了,可惜項羽耳根子太軟了,聽不得劉邦和張良的幾句軟話,再加上一個喫裏爬外的項伯的維護,結果劉邦就成功的逃出生天了,項羽自己給自己掘了一個墳墓。

當時劉邦已經40多了,項羽還是一個二三十歲的愣頭青。論陰謀詭計,兩人真的不在一個級別,沒有了范增的項羽,就是一個沒有爪子的老虎,很容易就讓人給收拾了。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劉邦就千方百計給項羽添堵。說自己多麼的崇拜范增,你項羽多麼沒本事,全靠范增給你撐着。結果項羽果然就着了劉邦的道了,懷疑范增和劉邦有勾結,和范增大吵了一架,把老頭子給氣跑了。

可憐的范增還沒有到自己的封地,背上的瘡就發了炎,沒有過上一天清閒的日子就一命嗚呼了!
范增死之後,項羽橫衝直撞的,打仗沒有章法,也沒人敢給他提意見。最後終於被劉邦給滅了,連帶着自己最心愛的女人也沒保住。如果他能聽范增的話,恐怕就沒有後來劉邦什麼事了。

本文出自本公司旗下編輯 明明如月,內容原創,圖源網絡,抄襲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