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的来说,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一方面是刘弗陵自身优势明显,深得汉武帝喜爱,一方面是历史上外戚专权乱政让他十分忌惮,而刘弗陵刚好没有强大的母族作为支撑。而此时如果立刘弗陵为太子,子幼母壮,那么吕后专权的历史又会重演,充分考虑之下,汉武帝是不会在此时立刘弗陵为太子的。

首先,刘弗陵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刘弗陵的母亲是汉武帝的宠姬钩弋夫人,历史上传说刘弗陵非武帝亲生,大概是讹传。至于汉武帝为什么要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我想原因有五点:
一、吕氏外戚专权对西汉前期君臣的影响
吕雉吕太后在汉王朝专权长达十五年,吕家人趁机封王封侯,权势熏天,几乎危及到刘家天下。吕后专权对汉朝初期的君臣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汉景帝、汉武帝一直小心防范外戚专权。
吕后薨逝,周勃、陈平诛灭了大部分吕家势力。在讨论立嗣问题上,防范新的外戚专政又成为重要问题。

吕后
汉文帝就是因为母亲薄姬家族势力单薄被立为皇帝的。周勃、灌婴等大臣对吕氏专权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们连窦太后失散多年的兄弟都防范起来。汉景帝也因太子刘荣母族势力过大而废除刘荣。
所以,西汉皇帝十分忌惮外戚专政的事情。
二、汉武帝对外戚专政的防范有增无减
汉武帝刚刚当上皇帝时,想要大兴儒学,推动立明堂、草巡狩、行封禅等事,但却受到窦太后的牵制和阻挠,因为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
汉武帝想要实行他的政策,只能等窦太后死后才行。
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的皇帝来讲,雄心被遏制,这是令他最恼火的事情,所以受制于窦太后的这段经历,让刘彻十分讨厌外戚专权。
另外,当初刘彻能成为太子,主要是与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的婚姻关系。在刘彻登基后,馆陶公主常常仗着自己帮助刘彻有功,居功自傲,频繁干政,这让汉武帝刘彻十分生气。

关于陈阿娇皇后被废一事,表面上是因为陈皇后无子,而实际上是因为陈皇后的母亲馆陶公主势力过大,汉武帝想要抑制外戚势力而废后,并不是喜新厌旧的缘故。因为据史书记载,陈皇后被废后,还花费巨资求医药,希望能怀上孩子。
虽然皇后名号没了,但是陈阿娇享受的富贵荣华一点都没有改变,而且还有机会亲近汉武帝。所以被废不过是抑制皇后一族的办法而已。
可见,吕后、窦太后专政的历史对汉武帝来说是影响很大的。
三、成也卫氏,败也卫氏
卫子夫原来只是一名侍女,后来受到汉武帝的宠幸,成为一国之母,卫家也因此飞黄腾达,成为当朝显贵。
卫青反击匈奴,战功赫赫,被封为大将军,卫君孺是丞相公孙贺的妻子,卫少儿与陈平的曾孙陈掌通、霍去病一起被封为骠骑将军。公孙贺既是卫青的姐夫,也跟随卫青北击匈奴,有功封侯。

卫子夫
“先是,卫长君死,乃以青为将军,击匈奴有功,封长平侯。青三子在襁褓中,皆为列侯。及皇后姊子霍去病亦以军功为冠军侯,至大司骠骑将军。青为大司马大将军。卫氏支属侯者五人。青还,尚平阳主。”
卫氏一族的权势,几乎是炙手可热。如此强大的外戚在汉武帝看来,就是眼中钉,心头刺,他一定会想办法遏制卫氏的发展。
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在反击匈奴时,汉武帝先对卫青大加赏赐,元朔五年春,在反击匈奴战役后,汉武帝封卫青为大将军,加封六千户,卫青的三个儿子也因此封侯。
后来霍去病出现,汉武帝看中霍去病,对卫青变冷淡下来。
最显而易见的是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出击匈奴,汉武帝用五千八百户益封赏骠骑将军霍去病,霍去病手下的官吏也多得封赏,但是卫青却没有得到封赏,手下的兵也没有赏赐。
汉武帝

汉武帝会对卫青冷淡,一方面是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爱转到了王夫人身上,一方面是他开始忌惮卫氏一族,心中渐渐对他们防范起来。
让卫士集团彻底覆灭的是“巫蛊事件。”
公孙父子的巫蛊之事由京师大侠朱安世告发,朱安世在狱中上书汉武帝,告发公孙敬和阳石公主私通,公孙敬让人在人偶上写下恶毒的话咒骂皇帝,埋在上甘泉的路上。
皇帝立即派人查证,证据确凿,公孙父子被抓,最后死在狱中,全家被抄。后来这件事又被江充利用,诬陷卫皇后、公主、太子等,卫氏一族身败名裂。
也许巫蛊之事只是汉武帝诛灭卫皇后一族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卫氏家族势力强盛,引发汉武帝的防范和猜疑,双方矛盾激化。

卫青
汉武帝忌惮卫青的地位,不会直接夺走卫青的兵权,相反他表面上会安慰卫家、稳定卫家。但是,在汉武帝心里,他没有真正信任卫家,而处于惊弓之鸟状态下的卫家,当然不会相信汉武帝给他们的安慰。
两方互相猜疑,使矛盾深入发展,朝中居心不良的大臣趁虚而入,产生了争夺储君之位的想法,这才是巫蛊之祸的深层原因。
总之,卫氏家族势力的壮大,让汉武帝担心去世后,卫家可能出现吕后专权的局面,那么汉朝的万世基业便会毁于一旦。
四、废太子刘据
汉武帝16岁登基,但有儿子时已经29岁了,对于古人来说,这个年龄得子确实有点晚,所以汉武帝对长子刘据是非常喜爱的。
他先举行了祭祀大典,让大文学家枚乘和东方朔为长子作祝,不久又封卫子夫为皇后,大赦天下。刘据7岁时,被封为太子,20岁入主东宫,汉武帝对他的培养源源不断,竭心尽力。
可以说,在汉武帝心中,刘据就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选,理想的接班人。
但是,汉武帝后来发现,太子刘据秉性懦弱,礼让恭谦,性格与自己相差太远,他既没有自己的雄才大略,也没有自己的野心勃勃,更没有框定天下、征服四方的能力,无论是政务、军事还是谋略,太子刘据都差太远了。渐渐地,他对刘据产生了不满之情。
五、偏爱幼子刘弗陵
随着卫家失势,卫皇后年老色衰,卫太子的优势渐渐消失。这时幼子刘弗陵出生了,太子的地位变得微妙起来。
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此时正得宠,再加上刘弗陵是怀胎十四月才生的,这让汉武帝联想到十四个月才出生的明君尧,所以汉武帝认为刘弗陵将来必定是尧舜之才。
刘弗陵7岁时,身材魁梧高大,聪颖过人,汉武帝常常当众夸奖他,说他像自己。像不像自己是汉武帝挑选继承人的重要标准,至此,汉武帝的立嗣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啦。
钩弋夫人

虽然武帝喜欢幼子,但太子刘据并没有大过错,所以,不能轻易废除。而此时如果立刘弗陵为太子,子幼母壮,那么吕后专权的历史又会重演,充分考虑之下,汉武帝是不会在此时立刘弗陵为太子的。
然而,汉武帝喜爱幼子的表现,给了朝中大臣不良的信号,他们开始陷害太子,使太子和武帝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爆发了“巫蛊之祸”,太子集团彻底覆灭。
六、处死钩弋夫人,托孤易嗣
太子死后,汉武帝虽然后悔过,但并没有改变他易嗣的决心。为了让刘弗陵顺利登上皇位,以后没有外戚专政的隐患,汉武帝狠心处死了自己的爱姬钩弋夫人。
后元二年,汉武帝在甘泉宫召见诸王,让刘弗陵带着诸王祭拜钩弋夫人的墓,意在让诸王拥护刘弗陵。
接着,汉武帝精心挑选了霍光、田千秋、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五位大臣作为辅政大臣,辅佐刘弗陵。
在立刘弗陵为太子后的第二天,汉武帝在五柞宫中安然去世。
总的来说,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一方面是刘弗陵自身优势明显,深得汉武帝喜爱,一方面是历史上外戚专权乱政让他十分忌惮,而刘弗陵刚好没有强大的母族作为支撑。历史上成王败寇,有时真的不是一锤定音,而是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存在的。
点亮在看,给你好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