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可否認,在我們當時那個年代,小時候鄉村學校的教師們喜歡通過體罰的方式來懲罰做錯事、不遵守紀律、未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浙江餘姚市某中學,上課期間,教師趙某一手抓住班內女學生的頭髮,另一隻手就用力地對其抽耳光。

師德,一個老生常談的詞,經常被大家放在嘴邊議論。這原本是教師從業者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但是因爲近些年發生的與教師相關的負面消息較多,導致越來越多的非教師從業者也開始關注這個詞。畢竟很多人都有孩子,都會送往學校上學,作爲父母,大家自然也關心自家孩子有沒有在學校受到不公平對待,被老師隨意體罰等。

近日網上流傳的一個視頻讓我陷入了沉思,爲什麼在師德問題被高度關注的今天依然還有教師“頂風作案”,肆意妄爲?我感到很不解。

浙江餘姚市某中學,上課期間,教師趙某一手抓住班內女學生的頭髮,另一隻手就用力地對其抽耳光。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抽了好幾下。最終導致該名女學生眼角被扇出血,頭皮被拉傷,頭上還有一個很大的包,頭皮和臉都腫了。

當看到這個的結果時,我腦海中只有一個暴徒的形象,而不是教書育人的教師。究竟問題出在哪兒呢?

對於教師而言,如果學生有做到不對的地方,及時進行糾正、指導,這是合理的行爲,也是教師應該做的。畢竟這是在幫助學生改正壞習慣,同時減少對其他同學的影響。但是在教育方式的選擇上,就真的只能通過抽耳光等體罰的方式進行嗎?不禁好奇這究竟是在發泄私憤還是在教書育人呢?

不可否認,在我們當時那個年代,小時候鄉村學校的教師們喜歡通過體罰的方式來懲罰做錯事、不遵守紀律、未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雖然這種方式確實能很好地起到震懾效果,但是會給學生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而這並非一時半刻就能消除的,並不利於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隨着時代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在進步,對於教育領域而言也是如此。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們不能還停留在原來的體罰層面,而是要用心去溝通。有些孩子只是初犯,或者不小心犯錯,只要溝通提醒一下就能解決問題,那麼爲什麼非得走到體罰那一步呢?

對於教師而言,要明確,通過體罰解決問題都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或者說問題就從沒有得到解決過。只是大家擔心被體罰而暫時妥協,這並非是真正的教書育人方式。

對於上述事件中的女學生,據其父親表述,該女生成績優異,從一年級到八年級都擔任班長,那麼我個人是不理解這樣一個女學生究竟觸犯了什麼,究竟犯了多大的錯,會讓這位趙老師如此動手教訓呢?

教師們,你們必須清楚,打出去的是耳光,丟掉的是師德,與此同時,還有可能你的工作和名聲也隨之一去不復返。據餘姚市教育局回應,目前這位趙老師已經被停職了,不知道將來還有多少個這樣的“趙老師”,但是真心希望大家做任何決定之前,先想想師德。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真正爲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將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朋友,而不是敵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