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鄭若熙)近些年來,類似“武術大師”與搏擊格鬥高手對打的“鬧劇”經常上演,5月17日山東淄博舉行的一場民間擂臺對決引發網友熱議。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大師”以傳統武術名義招生、培訓,四處約戰、斂財,吸引了大衆的注意,又演變成一場鬧劇。

(鄭若熙)近些年來,類似“武術大師”與搏擊格鬥高手對打的“鬧劇”經常上演,5月17日山東淄博舉行的一場民間擂臺對決引發網友熱議。現場視頻顯示,“渾元形意太極門的掌門人”馬保國在30秒內,被業餘搏擊愛好者王慶民擊倒三次,最後一次直接休克。事件一出,部分網友戲稱這又是一個“大師”的倒掉,將其看做是一場鬧劇。但是,放任這種鬧劇的發展,容易引起普通羣衆對“傳統武術”的誤解,加劇羣衆不信任和不認同感,不利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

“武術大師”招搖撞騙,扭曲異化傳統武術內涵。受金庸等武俠作品的影響,許多羣衆對於傳統武術抱有不合實際的幻想,再加上目前傳統武術的傳承並不普及,自帶“神祕面紗”。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大師”以傳統武術名義招生、培訓,四處約戰、斂財,吸引了大衆的注意,又演變成一場鬧劇。表面上看來可能只是“大師”的倒掉,實際上隱藏了對傳統武術的信任危機。讓大衆產生“武術已死”的質疑,埋沒了真正的傳統武術的價值和內涵。

此外,以馬保國爲代表的“武術大師” 不僅在國內舉辦宣傳擂臺賽,在國外也經常舉辦類似活動,藉此收徒、斂財。馬保國曾提供所謂擊敗歐洲MMA冠軍皮特的視頻,事後被對手證實是“被僱傭來拍一部短片,沒真打,動作是設計好的”。 這種類似“騙局”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了中國功夫在國外的形象,進而影響我國“走出去”戰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