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丁磊:我們不會去造城,也不會去造路,華人運通智慧城市、智捷交通是用技術來對這個事業作貢獻,但比如臨港,我們幫助智能網聯園區的技術升級,具體落實到項目,比如自動駕駛車輛穿過隧道怎麼辦,我們幫他解決這樣的問題。我的電子架構能夠適應未來智能交通,整個機械部分能夠通過備份冗餘,在任何的原始路上開,就像碩士畢業,做小學生題目肯定沒有問題。

文 | 陳昊 魏微

路已經在鋪,新車7月見。過往皆爲序章,華人運通的故事,得到今年夏天才可以真正講起。

4月2日,華人運通再次回到公衆視野。對於華人運通車路協同戰略競爭力在哪?首款量產車的最新信息,以及華人運通的商業模式等關鍵問題,這一次,華人運通創始人兼董事長丁磊爲我們作了詳細解答。

新車今夏亮相

實際上,在華人運通瞄準的未來車路協同的出行體系中,已經早有玩家進入,比如BAT、華爲、中國移動等,華人運通的競爭力將在哪裏?

丁磊的回答是:相較於通信運營商、硬件設備提供商、互聯網企業等,華人運通從“車”出發,以打通車路城的協同技術和數據處理爲主要支撐,填補整個行業空白,引領整體產業閉環。

智能汽車,毫無疑問是華人運通整個戰略運轉的關鍵節點。這次發佈會,丁磊也帶來了關於首款車的最新消息。

汽車產經網瞭解到,華人運通首款車型產品前期開發已經完成,進入整車測試階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兩冬兩夏”測試。新車推出的時間線也一同公佈,根據計劃,首款量產定型車將於今年7月發佈;12月,工程車下線;2020年底,首款車型正式量產

除了量產車的消息,華人運通此次還展示了最新的概念車型Concept-U,此前已發佈過Concept-H、Concept-A兩款概念車。

用“升維”打法瞄準未來出行

智能汽車只是其中的一個基本環節,在整個“三智”戰略中,更大的想象力、競爭力在於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部分。“華人運通是‘升維’做面向未來的產品。我的電子架構能夠適應未來智能交通,整個機械部分能夠通過備份冗餘,在任何的原始路上開,就像碩士畢業,做小學生題目肯定沒有問題。但在智能化道路上開,他的優勢就會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來。 ”丁磊表示。

在丁磊看來,汽車行業發展到今天,正面臨百年一遇的機遇,5G網絡、邊緣計算、雲計算、物聯網、AI等新一代技術的到來,使汽車行業迎來顛覆性的技術變革、產業重組和跨界融合。更多智能技術被運用到未來出行當中,汽車將具備數據採集、數據分享的功能。依然從傳統的單車尋求突破,是新時代的“閉門造車”,無法打造面向未來的產品,更無法適應未來交通發展,因此,“車、路、城”必須同步考量。

丁磊說“我們公司內部有一句口頭禪是‘看問題要看遠一點’。”顯然,華人運通的眼光一直在聚焦在至少5年以後的交通出行世界,但是在那之前,如何生存、如何盈利?丁磊對此很淡定,他表示:“現在我們做的很多業務,有其本身的商業模式,很多是to B的,是能夠爲整個城市交通效益做提升的,因此我們已經有銷售收入了。”

to B是華人運通商業邏輯的核心。丁磊對此作了進一步闡釋,他說:“比如臨港,我們幫助智能網聯園區的技術升級;具體落實到項目,比如自動駕駛車輛穿過隧道怎麼辦,我們幫他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在鹽城也不是造路,而是路建完以後,幫助改建他的智能傳感系統,這個投資不是很大。這個本身是有商業模式,它是to B的,就會形成收入。在改建智路,或者路升級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技術,又反哺到智能車的開發。這是非常好的商業邏輯,城也是這樣。”

丁磊透露,2019年1月,華人運通打造的“全球首條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智能化城市道路”開通試運行。同時,華人運通還將參與江蘇鹽城、上海臨港等多地智能化道路和智慧園區的規劃建設。

以下爲採訪實錄(有節選):

媒體:剛纔丁總您講的那些架構非常先進,尤其是車、路、城市之間協同問題,但是到2021年等您的車開發了之後,我相信能夠實現智能路網,智能城市的地方非常有限,您這個車如果那麼智能,它怎麼樣開?開始出的車,是不是隻是車比較智能,而不依賴於社會系統?

丁磊:華人運通是“升維”做面向未來的產品。我的電子架構能夠適應未來智能交通,整個機械部分能夠通過備份冗餘,在任何的原始路上開,就像碩士畢業,做小學生題目肯定沒有問題。但在智能化道路上開,他的優勢就會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來。

我不想去重複現在路上有的車,要做就做能夠在未來的路和城行駛的車。智能主要是在車的電子架構和整個電子管控系統,還有高精度的傳感器。我們可以一次開發,比如2021年有這樣功能,我們添加上去,如果沒有這部分的功能要求,我們可以節省成本,不放這些東西。但是開發是一次完成的,但我們的架構,無論是物理架構,還是電子架構,都是可以開放式的演進。

另外一個角度,整個國家現在對智能網聯、車路協同,包括智能道路的建設是將來是一個重點發展,這個比我們想象要快,到那個時候有一大批傳統的機械式的、或者只有量變不能產生質變的產品,這些產品就會碰到很大的麻煩,就像冷兵器無法適應現代戰爭一樣。

媒體:華人運通規劃智能交通的前景大家是認可的,是比較超前,但是未來實現需要三五年的時間,在大願景實現之前,我們靠什麼活下去,在盈利沒有實現前,我們靠什麼而生?

丁磊:我們這個產品很有競爭力,完全是新世代品類,沒有可比性。這樣的產品在社會上,會有需求。這是第一。

第二,現在我們做的很多業務,有其本身的商業模式,很多是2B的,是能夠爲整個城市交通效益做提升的,因此我們已經有銷售收入了。與此同時,在這些方面開發應用的技術,能用於整車開發,反過來又能運用於2B業務上面,相輔相成。剛纔說的智慧園區,很多商業化的交通工具,也可以應用我們技術,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所以說從過去的單個垂直業務鏈上面,確實很多企業很艱難,因爲他只有一個業務鏈,並且也不具備對未來的擴展性,一個平臺就是一個平臺,生命週期只有四、五年。我們這個平臺完全開放,可以一代一代往下做,電子架構在未來十年裏也能夠繼續擴展,機械架構也可以擴展到不同的平臺。所以說我們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最近大家對這個行業比較悲觀,所謂的三降,銷量下降,售價下降,新能源補貼下降。那些企業在垂直業務鏈同質化競爭,才產生現在這樣的困境。華人運通非常從容和自信,我們不會再進入這樣原始同質化競爭,而靠升維的、系統的競爭能力。這個競爭能力的來源首先要靠戰略,我們的品牌視頻裏有一句華人運通內部的口頭禪,碰到問題總是“要看得遠一點”。看得遠一點,你要有更高戰略的高度,有了戰略高度,所有的資源,都會向你匯聚。

媒體:華人運通這個名字在我們看來,不像是一個造車企業名字,剛纔您也說了,造車之前先造路。在造路方面,華人運通起到什麼規模化的效應,造路過程中的資金、政府配合,盈利模式到底是什麼?

丁磊:我們不會去造城,也不會去造路,華人運通智慧城市、智捷交通是用技術來對這個事業作貢獻,但比如臨港,我們幫助智能網聯園區的技術升級,具體落實到項目,比如自動駕駛車輛穿過隧道怎麼辦,我們幫他解決這樣的問題。在鹽城也不是造路,我們是路建完以後,幫助改建他的智能傳感系統,這個投資不是很大。這個本身是有商業模式,它是2B的,本來就會形成收入。

在改建智路,或者路升級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技術,又反哺到智能車的開發。這是非常好的商業邏輯,城也是這樣。剛纔說了一個典型的案例,不同來源的異構數據,重構好以後它們才能溝通,溝通才會有作用,否則數據是無用的。這個上面華人運通的概念比較新,是技術的領先者,標準的參與者,是這些設施、建設的參與者,我們完全是融會貫通。

媒體:從合資企業、國有企業、政府部門再到現在創業,您評價一下這幾段經歷的難度係數?剛纔提到華人運通之前有過CEO經歷的就有三位,只有有了這樣工作經歷的人,纔可以避免這個企業走過很多坑,那麼具體有過什麼樣的坑,可以給我們舉一兩個例子嗎?

丁磊:第一個問題,我不想每一段都去評價,但這些經歷對我今天做的事情,好像是一種內在的必然,都是有原因的。我要做城市、做交通,如果沒有在政府機關管理過一個城市,你很難想像。你要做車,一個CEO必須做出判斷,出錢的人如果不懂車,還是有點麻煩的。

我在上海大衆8年、上海通用16年,參與創建,從質量部長做到CEO,年輕工程師不可能再重複這樣的經歷。我們打造的平臺可以提供給年輕的工程師來形成跨越,形成這樣一股真正的中國力量,能夠在世界的行業舞臺上有一席之地——這個好像是我的使命。

第二個問題非常好,實際上我們大概已經避免了四、五個重大的失誤。這種決策,比如對車型的選擇,對我們未來的電子架構的判斷,自動駕駛的判斷,如果沒有這種行業的積澱很難判斷,這些方面應該說已經很慶幸了。“三智”不是我一個人的貢獻,是我們團隊高度共識、高度認同的,所以說是避免了很多重大的坑、重大的失誤。這種失誤,如果在一般的企業裏面,就差不多完了。

具體的例子,等咱們第一部量產車,量產定型車發佈的時候,我給大家講一下。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