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剛一到前沿,美軍這些經過二戰洗禮的老兵油子,馬上發現修理山是志願軍防守的薄弱環節,立即將這裏定爲主攻方向,派出一個加強師即美第25步兵師(加強土耳其旅、韓軍第1師15團、美64重型坦克營、美999裝甲炮兵營)全力攻擊修理山。第三次戰役中,50軍就打了一個揚眉吐氣的翻身仗——在漢城西北的高陽大破英軍第29旅,全殲英軍皇家重型坦克營,首先突入漢城,震動了志願軍總部,從此司令員彭德懷對這支部隊刮目相看。

大家好,我們的集散化小倉庫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的前身,是1948年10月17日,由中將軍長曾澤生率領在長春戰場起義的原國民黨滇系第60軍。1950年9月下旬,50軍由湖北緊急開往東北,加入東北邊防軍序列。本來準備整體成建制改爲炮兵第二年參戰的50軍,在換裝時突然接到命令,要求緊急入朝。部隊在沒有地圖,沒有翻譯沒有作戰動員,一切供給都沒有的準備情況下,於1950年10月26日全部渡過鴨綠江。
儘管彭老總和志願軍總部首長對50軍愛護使用,但50軍在第一次、第二次戰役期間的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由於遭敵阻擊、行動遲緩和兵力不集中等原因,部隊連續撲空,甚至敵人長什麼樣都沒看見。二次戰役結束部隊進行了整頓,爲了振奮士氣,50軍提出了“敢於同敵人見面就是勝利”的口號,可見是多麼的無奈。經過整頓,部隊求戰熱潮空前高漲,全軍指戰員憋足了勁,一定要打個翻身仗!
第三次戰役中,50軍就打了一個揚眉吐氣的翻身仗——在漢城西北的高陽大破英軍第29旅,全殲英軍皇家重型坦克營,首先突入漢城,震動了志願軍總部,從此司令員彭德懷對這支部隊刮目相看。
1951年1月15日,第三次戰役結束不久,“聯合國軍”在水原至利川間採用“磁性戰術”進行試探性進攻。當察覺志願軍第一線兵力不足、物資供應困難時,決心發起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回漢城。此時志願軍主力部隊在漢江北岸廣大地域進行休整,美軍的進攻直接打破了志願軍的休整計劃,志願軍被迫迎戰。1月27日,彭德懷司令員制定了“西頂東放”的部署:在西線,我軍展開50軍和38軍112師,以四個師的少量兵力阻擊敵主要進攻集團,爭取時間,掩護我軍主力完成戰役整補及戰役預備隊開進;在東線有計劃地後退,待“聯合國軍”一部態勢突出、翼側暴露時,集中主力實施反擊,從翼側威脅西線敵人主要進攻集團,以動搖其佈勢,制止其進攻。
50軍在野牧裏至慶安川以西40公里左右正面展開防禦,縱深約30公里。位於50軍防禦區域的最西端的修理山,主峯海拔473.8米。其周邊分散着十幾座小山,俯瞰着由水原通往仁川和漢城的公路,是防禦的核心要點。但是,由於防禦正面過於寬大,兵力有限,志50軍防禦修理山的只有148師444團,該團不足3000人,70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只有4門82迫擊炮、2門92步兵炮和師裏配屬的4門山炮,總共才只有山炮炮彈116枚、八二迫擊炮彈124枚、七0炮彈32枚,平均每門炮只有15枚炮彈,且全在1月27日至30日期間打光了。這4天,平均每門炮每天打4枚炮彈,在一線作戰的步兵營每天只能得到30來枚炮彈的火力支援。 他們主要作戰武器是機槍、步槍和手榴彈。
剛一到前沿,美軍這些經過二戰洗禮的老兵油子,馬上發現修理山是志願軍防守的薄弱環節,立即將這裏定爲主攻方向,派出一個加強師即美第25步兵師(加強土耳其旅、韓軍第1師15團、美64重型坦克營、美999裝甲炮兵營)全力攻擊修理山。美軍第25步兵師,外號“熱帶閃電師”,在朝鮮戰場,被稱爲“最優良的戰爭機器”。連同加強部隊,美25師擁有的兵力約爲25000人,坦克200多輛,裝甲車35輛,各型火炮300多門(不含火箭筒、坦克炮),還有遠東空軍第5聯隊配合作戰(擁有各型飛機500餘架)。
顯然,這是一場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的戰鬥!
1月28日,戰鬥正式打響。美軍照例先是一通炮火,地面加上空中,剎那間修理山便淹沒在硝煙之中。隨後,開始試探性進攻,被志願軍擊退。在摸清志願軍火力配備情況後,美軍開始正式進攻了,整整一天,美軍衝鋒6次,全部被打退。美軍碰上了硬釘子。
29日,美軍捲土重來。這次美軍進一步加強了火力,動用2個榴彈炮營對修理山前沿高地狂轟濫炸。在如此密集的火力攻擊下,防守這個高地的8連副連長、副指導員在抗擊美軍第一次衝鋒時英勇犧牲,指導員也身負重傷,排長全部傷亡。當打退美軍第四次衝鋒時,連長負傷倒下,全連彈藥用盡。15時,美軍發起第五次衝鋒,前沿陣地失守。但志願軍並沒有放棄,2連立即奉命反擊,在18時奪回陣地。 25師師長徹底震驚了,他沒想到僅僅前沿的一個小高地,美軍傷亡200餘人、打了整整3天,還是沒能拿下,更遑論修理山主陣地了。
美軍也不是善茬,總結經驗,調整戰術,重新配備火力,經過精心準備後,又發起攻擊。志願軍面對敵人猛烈的炮火,如果一味勇敢,恐怕連一小時也堅持不下去。先輩們在戰鬥中,也在開動腦筋,不斷總結經驗,儘量保存自己,殺傷敵人。通過對美軍戰法的研究,志願軍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的打法:以少數兵力放在前面防禦,大部兵力放在側翼機動;在配置火力時,儘可能疏散隱蔽配置,但火力打擊集中,把自己的主要輕武器火力集中的第一線。這樣,有效地降低了美軍優勢火力的殺傷作用,減少自己的傷亡,但抗擊美軍衝擊能力不減弱。
就這樣,英勇的志願軍官兵在不斷地英勇抗擊,不斷地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牢牢地將修理山控制在自己手裏。爲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主力在東線集結、打贏橫城反擊戰(殲敵1.2萬人,迫使敵後退26公里)贏得了極爲寶貴的時間。在50晝夜的漢江阻擊戰中,50軍全軍與陣地共存亡的有7個整連、31個整排、138個整班,減員萬人。但是,他們斃傷敵軍11000餘人,俘敵61人;擊落擊傷敵機15架,擊毀擊傷坦克、裝甲車40輛。修理山也被美軍戰史稱之爲“血嶺”。
志願軍第50軍在漢江南北兩岸50晝夜阻擊戰以劣勢的戰備、悲壯的戰況、輝煌的戰績,感動了志願軍統帥。高度評價第50軍戰績的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告訴曾澤生軍長:“有我彭德懷在,50軍不但不會編散,而且優先換新裝備!”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