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童說星座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劉備在葭萌關一待就是一年多,打張魯那是不可能的,他就在那招牌似的“厚樹恩德,以收衆心。”
龐統因爲壽命較短,36歲就死於箭下,所以與“臥龍”諸葛亮其後的耀眼相較,未免讓人覺得“鳳雛”名不副實。但實際上,龐統在劉備帳下不過五年時間,卻也立下了絕大功勞。
“隆中對”名揚天下,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目標,但是促成這個目標能夠實現的,正是龐統。可惜天不假年,不然“臥龍”“鳳雛”分駐荊、益,蜀漢的發展猶未可知。
龐統二十多歲就成了南郡功曹
龐統死得早了一些,他其實比諸葛亮還大兩歲,成名乃至入仕更是在“養望”的諸葛亮之前。兩人之所以“臥龍”“鳳雛”並稱,倒不是天下英雄無敵手了,而是兩人是一個“朋友圈”的,而且兩人還有那麼一點沒有血緣的親戚關係。
諸葛亮躬耕南陽時住的地方離龐統家很近
荊州的名士圈裏聲望最隆的就有一位叫龐德公的,而龐統就是龐德公的從子,也就是家族子弟。諸葛亮呢,他的姐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臥 龍”“鳳雛”之名,就有史書說的龐德公點評的。
《先賢傳》:鄉里舊語,諸葛孔明爲臥龍,龐士元爲鳳雛,司馬德操爲水鏡,皆德公之題也。
司馬德操也就是司馬徽的名氣更大,因爲他屬於全國性人物,《三國志》說,“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司馬德操從混戰的中原到荊州之後,就去拜訪了龐德公這般名士,於是也就認識了諸葛與龐統,所以也有說法,是“臥龍”“鳳雛”是司馬德操提出來的。
《清江三孔集序》:“諸葛孔明、龐士元隱約襄漢之間,不輕以身從人。司馬德操曰:孔明臥龍,士元雛鳳也。先主用之,俱以爲軍師。”
《襄陽記》: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爲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不過,劉備一開始只是“三顧茅廬”了諸葛亮。如果排除劉備重視諸葛亮的劉表拐彎外甥和荊州豪族親戚的身份,他沒有當時招攬龐統,是因爲龐統已經做官了。
南郡是誰的地盤 龐統就成了誰的手下
司馬德操雖然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但是史料中記載,因爲最先接觸了龐統,所以他認爲龐統是南州第一人。
《三國志·龐統法正傳第七》: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
那個時代流行“舉薦制”,想要任官就需要好名聲,名士的評價很重要,於是龐統就在劉表手下擔任了南郡功曹。功曹是一郡主官的主要佐吏,負責考察記錄官員業績和選拔人才,什麼時候這種職能可都是關鍵位置。
劉表死了,曹操來了,劉琮降了,因爲南郡幾乎被曹操佔據,所以這段時間,沒有龐統的什麼消息,但當時南郡的襄陽、江陵都落入曹操之手,很難說一郡功曹的龐統有沒有在曹操手下繼續爲官,因爲他當時並沒有逃離。而曹操佔據江陵沒多久,應該還來不及瞭解當地的人才情況。
等到赤壁之戰後,周瑜佔據了江陵,這時候龐統搖身一變又在周瑜手下爲官,而且應該是相當得周瑜器重,至少兩人私人關係應該不錯。
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南郡太守。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
龐統可不是江東人士,所以能送葬一直到吳,要麼是官階夠,要麼是與周瑜親善。不過,送葬只是送葬,哪怕很多東吳之人都慕名來見,但當時孫權麾下人才濟濟,想必也沒有特別關注這個荊州人士。
外國友人都認爲龐統是大材小用
“臥龍”“鳳雛”起名,兩人對自己都是極爲自信的。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而龐統則自稱能輔佐帝王。
論帝王之祕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
只是,曹操、孫權都錯失了這位“鳳雛”。兜兜轉轉一圈之後,龐統又到了劉備帳下。
怎麼到的劉備處,史書無記載,但是可以推斷一下。就是周瑜死了之後,孫權爲了讓劉備在前面頂着曹操幹仗,於是將江陵那一塊原南郡之地借給了劉備。龐統從孫吳回到南郡後,自然而言的就接着當官,只不過這一次當的是劉備的官。
但是,四十多歲的劉備風風雨雨這麼多年,對於龐統這種有名氣的小青年也沒怎麼上心,
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
讓龐統當縣令,可是龐統還沒幹好,被免官了。不過很難說這不是龐統爲了引起劉備註意而以退爲進的計策。一般人不敢這麼幹,但龐統不是一般人啊,他的朋友圈更非一般。
先是外國朋友看不過去了,魯肅給劉備寫了封信說他大材小用,
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這時候諸葛亮也發話了,劉備這才親自接見了早就被司馬德操推薦過的“鳳雛”龐統。
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爲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併爲軍師中郎將。
劉備的態度可謂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對龐統的親善只在諸葛亮之下,而且和諸葛亮又在官職上並肩了,可謂一時統亮了。
一勸劉備藉機取益州
諸葛亮雖然在“隆中對”中已經明言劉備欲得勢必取益州: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劉備聽了直接曰:“善!”就是這種戰略也深得他的心。只不過當時只是兩人在那叨叨。
赤壁之戰後,劉備得了荊襄四郡半之地,實力還是很弱小。那該怎麼辦呢,自然是想取益州了。
當時劉璋因爲曹操要征討漢中,他怕漢中張魯再反過來衝擊益州,於是就向劉備求助,請他到北邊幫着對付張魯。當然不是白幫,劉璋不僅給兵還負責輜重糧草。
在劉備權衡利弊的時候,龐統說話了:
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古人做事有時候口是心非是難免的,劉備馬上就大義凜然地說了,
“今指與吾爲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龐統肯定知道劉備是怎麼想的,不然勸劉備做失信於天下的事,劉備早就把他推出去砍了。於是他又勸了一句,
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爲人利耳。
這話說的有水平吧。先是替劉備給劉璋畫個大餅,讓劉備心理負擔小點,就是說等您統一了天下後再封給劉璋一個大大的封國就行了。然後又嚇唬劉備,您要是不去奪益州,小心益州就被人奪去了。
二勸劉備襲殺劉璋
因爲忠於建文帝而被朱棣誅了十族的方孝孺曾經評價諸葛亮與龐統:
然徽以孔明、龐統並稱,吾竊有疑焉。論者惜統早死,故功業不及孔明;餘謂使統不死,終非孔明比也。孔明之學,庶乎王道;而統之言,皆矯詐功利之習。
說的諸葛亮行王道,而龐統爲詭道。認爲龐統狡詐功利就是因爲他勸劉備殺劉璋。
當然這只是方孝孺在爲劉備漂白。因爲他只是選取了龐統給劉備出的一個計策。
劉璋之迎昭烈,或說昭烈就取益州,昭烈恐失信於天下,統則請就其來迎而襲殺之;昭烈之不即從,所以堅益州之民服從之志,猶有王者之用心也。
而這只是龐統作爲軍師給劉備提的建議之一。可以說,若沒有龐統的直抒胸臆,劉備還在那裏扭扭捏捏的呢。
方孝孺說的這個計策,是在劉璋帶了三萬人去迎接劉備入蜀之後。劉璋這個地主做的好,一個地主之誼就讓劉備全軍喫喝了三個月。
三個月白白浪費了,龐統自然擔心自己計策失效,於是勸說劉備,
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
劉備當然不傻,這時候殺了劉璋,劉璋的兒子們還都在蜀中各地呢,就算有法正、張松這些帶路黨,可是一旦打起來,到時候他這萬把人怎麼可能得益州。於是否決了龐統的建議,
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這話回答的也有水平,就是彆着急啊,等我的仁義恩信之名傳遍了益州再說。
好喫好喝一頓之後,劉備就帶着劉璋配給他的白水關二萬人馬浩浩蕩蕩北上了。
劉備名爲幫着劉璋打張魯 結果在此待了一年多
三勸劉備速速拿下益州
劉璋雖然算是三國好親戚,要兵給兵,要糧餉給糧餉,可是他也不是傻子,一年多了,你劉備來了個北線無戰事,很顯然是有問題的。
於是雙方矛盾就有了,這回就該圖窮見匕了。給劉備出主意的又是龐統,給出了上中下三計。
上策是挑選精銳孤軍突襲成都做斬首行動;中策是搶了劉璋配給劉備的白水軍,用這兩萬人掉頭去打劉璋;三是退回白帝城再做圖謀。然後說,可不能再猶豫不決了。
劉備選的是中策,用手段把白水軍的將領楊懷高沛喊過來直接殺了,又把軍中將士的家屬扣在白水關作爲人質,發兵南下攻打劉璋。給出的理由很強大:你劉璋答應給我的兵沒給夠,答應給我的輜重糧草也沒給足。
先期趁着劉璋軍沒有防備,再加上益州東州派帶路黨的幫助,可謂勢如破竹,但是一旦劉璋反應過來,他的兒子據守城池之後,劉備這個自己打仗很難打贏的特點就暴露出來了,被阻擋在雒城。沒辦法,劉備不得不把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全招來攻打益州,而未能全功的龐統則在亂軍中爲箭所射殺。
“進圍雒縣,統率衆攻城,爲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德陽市羅江縣白馬關鎮的龐統祠
在龐統死後沒多久,荊州二路大軍一路攻城略地,終於三軍會師,又得本投了張魯的馬超背主來助陣,成都開城投降。
劉備終於拿下了益州,“隆中對”似乎就落在了實處。可惜,鎮守荊州的關羽身邊沒個得用的謀士,最終爲東吳所破,將劉備勢力壓制在了益州一隅。
對於己方的背信棄義,龐統雖然是出謀劃策之人,但是內心也許有所自責。《三國志》說,劉備在拿下涪城後,置酒作樂,還告訴龐統玩得開心些。龐統沒客氣,“伐人之國而以爲歡,非仁者之兵也。”這臉打的,劉備也生氣了,說武王伐紂還前歌後舞的,怎麼就不仁了,你給我滾出去!
裴松之註解《三國志》時評論說: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
而對於劉備,他則說: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
當臣子的內疚,當主子的毫無愧色,可見,劉備之前所謂的各種“不忍”全都是糊弄鬼的。而正是因爲龐統早就知道劉備存了什麼心思,所以在他的勸說之下,劉備終於放下包袱開動機器,背信棄義地拿下了益州,終於纔有其後三分天下的格局,對此,相較一直沒有發言的諸葛亮,早死的龐統自然是功不可沒的。
參考資料 :《三國志》《後漢書》《九州春秋》《襄陽記》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