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工的人》并不是围观式的观看,它打破了我们对民工生活的猎奇,没有把这些工人放置于让人同情或者怜悯的角度,而是理解、体验式地记录了一群乐观顺命的小人物,它是属于所有普通人的平民剧。究其生活,就像一场场困兽斗,他们白天在工地焊架子,晚上喝着啤酒吐槽工人的心酸,无数次梦想赚大钱,可以趾高气昂地辞职走人,但最终还是幻想的泡泡被戳破,重复机械的工作。

文丨小佳

《我们与恶的距离》是去年大热门的台剧佳作,今年,同样的制作公司大慕影艺,又推出了年度新作《做工的人》,目前在豆瓣评分也是准9分的成绩。

其实,《做工的人》的项目要早于《与恶》,但在剧本阶段耗费了太长时间,所以拍摄延期了。

《做工的人》依据林立青的同名散文改编而来,这本台湾畅销书捕捉了平凡工人的生活片段,电视剧的主创之所以在剧本阶段遇到困难,是因为原著散文式的呈现,缺少对某一具体人物或者事件的描写。

最终,本剧选取的主线故事就是工人兄弟阿祈、阿钦,和他们的工友小分队梦想赚大钱的喜怒哀乐。

而且好像他们每次都是没有了出路,但非要再重生一次。看似走到人生最低处,偏偏会跨过去,遇到一番新的情景。

类似的民工题材,内地也有两部作品丝毫不逊于《做工的人》,就是十几年前的《民工》和《生存之民工》。

《民工》同《做工的人》一样,也是亲情为基础,主线是鞠家父子两代民工的生活、感情经历,侧重在他们的感情追求。另外,还有父辈与子辈,两代人关于落后、现代等等时代话题,特别是子一辈从农村到城市,面对的思想冲击。

《生存之民工》纪录式的写实风格,演员水准之上的表演,聚焦了当时民工问题中最棘手的拖欠工资的话题,特别是民工之于社会的尴尬身份,徘徊在农村与城市之间,二者兼容但又游离在两地之外。

《做工的人》的重点不同于《生存之民工》严肃甚至残酷的社会议题,它是用喜剧来包装这些小人物的生活状态。

他们在意这个世界,但并不是要改变世界,而是这些人总会有新的力量让自己绝处逢生。

李铭顺饰演的阿祈是个每天幻想能发大财、有些不切实际的建筑工人,受他的启发,工友昌哥、阿全,就合伙想尽办法赚大钱:办寺庙赚香火钱、养鳄鱼做名牌包包、鉴别古董卖文物,看似都不着边际,反反复复,但在幻想甚至是荒诞之间正照应这群人的生活状况与态度。

比如阿全在工地上挖出鳄鱼,本来想着养大了卖掉鳄鱼皮做包包,就在饲养小鳄鱼的过程中,他们买肉投喂,废弃浴缸做饲养池,还想为它取个名字,这是他们发财梦的写照,也不经意间,成了工人枯燥生活中的一些小乐趣。

究其生活,就像一场场困兽斗,他们白天在工地焊架子,晚上喝着啤酒吐槽工人的心酸,无数次梦想赚大钱,可以趾高气昂地辞职走人,但最终还是幻想的泡泡被戳破,重复机械的工作。

只是在他们注定失败的结局中有一种昂扬的生活态度。

《做工的人》用略带荒诞、夸张的情节,展现了我们日复一日,深陷其中而无力改变的困境,并最终选择亲情的落脚,让艰辛苦涩之中又有一股暖意。

比如昌叔有一次投资失败,昌嫂就干脆不让他吃晚饭,昌叔就熟练地换上印着爱妻宣言的衣服,默默打扫起家务。再比如,昌叔只能穿着借来的西装参加古董鉴别节目,尽管投资失败,昌嫂还是会夸他「虽然西装不合身,但三个人之中,你最帅」。

这是他们生活有些困窘的记录,但也是生活不怎么富裕下的一种欢乐。试着换一个角度看待困境,犹如新生。

这对夫妻一生靠卖力气为生,但他们的脸上从未失去过笑容。

昌嫂的乐观、善良不仅仅在于他们这一家之内,还有所有生活相关的其他人和物,他们的自救与救人更富有一种纯碎的友善。

承包商蚬仔受伤送医,面对需要先交纳的住院费,大家都囊中羞涩,最后还是昌嫂出手相助。另外在饲养鳄鱼那场戏,昌嫂明明知道老公又在胡闹,但还是禁不住提醒,饲养的浴缸里要放上水,鳄鱼才能活。

还有这群工友在便利店,看到有顾客为难收银员,他们也都仗义出手,就是这群平日被忽略的人,反而帮助了别人的另一件小事。或许在收银员小玉这里,他们不自觉的善意就是一个英雄般的雪中送炭。

虽然是喜剧的基调,但是这其中还有他们人生各自的无奈,不单是主线的阿祈、阿钦兄弟俩,还有阿全、昌叔这样的配角。

在阿祈去当铺抵押房契时,好友昌叔给他支招,观众得以了解在当工人之前,昌叔曾办过公司,因为资金周转不灵,也是当铺的常客。还有阿全,在鳄鱼的那场葬礼上,他熟练地说着悼词,让兄弟们都很惊叹,原来阿全也在殡仪馆工作过。

这样的叙事安排比较有效率而且自然,在他们看似无聊的闲谈中,既悄悄安插进人物的前史,我们也能了解他们奔波的生活,这其中一定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

人生在世,有的时候并不是选择太多,而是无法选择,本剧也真实提到了普通人的各种无力感,很多时候大家是被一些默认的准则推着走。

阿祈这一家,上有老下有小,老婆美凤就传统的主妇形象,默默为一家操劳,她白天照顾住院的公公,虽然请了护工,但她还是担心照顾不周,只有自己要在老人身边才安心。

当她一脸倦容回到家,看到躺在沙发哼着小曲的老公,终于爆发了,美凤决心离开,但又因为自己的孝心和背负的责任再回到家。正是因为平常她一贯的坚强,这样的无奈和纠结才更加伤感。

《做工的人》这些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各自必须面对的琐碎,他们都是被束缚的人,甚至没有一个出口可以解决这些难处。

有的只是一边接受、一边负重前行。

剧集也没有设置冲突对立、阶级矛盾这样的情节,在这些工人背后,还是台剧最擅长的温情故事。最动容的是他们在一地鸡毛中总会有小美好、小热血。

有一场戏写到,他们赚了大钱要怎么花,阿祈是希望老婆美凤终于能到处旅游了;昌叔是盼望有了钱,女儿能在国外读书,一直读到博士;阿全心里想的,就是心宜的卖槟榔的女神。他们心里头那个赚了钱的最终目标都是自己最爱的人。

还有阿祈的弟弟阿钦,他的一生不可谓不苦,家道中落,自己与父亲关系破裂,早早出去混社会,反而被利用,再回到工地。

特别是他的前女友已经嫁人,看起来接下来将是人情淡薄的戏码,但编剧反而书写的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即使是错过的爱,仍然被牢记。

这些温情的故事还包括子一辈的感情,阿祈的儿子小杰,妓女的孩子小玉,他们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完全没有受到世态炎凉的传染,甚至,他们的点滴善意反而在感染着成人世界。善良的人会得到真心。

在这些人心中,比怎么生活更重要的,可能是为了什么而生活。

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生活,他们诚实面对。这绝不是说破罐破摔,而是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可贵的善良。

《做工的人》并不是围观式的观看,它打破了我们对民工生活的猎奇,没有把这些工人放置于让人同情或者怜悯的角度,而是理解、体验式地记录了一群乐观顺命的小人物,它是属于所有普通人的平民剧。

剧集绝不是沉重、灰暗的故事,对于生活的残酷,它有一种不顾一切的振奋,这些人始终有一种特别温柔和昂扬的生活态度,虽然可能有点理想主义,但是呈现了家庭与朋友之间最有力量的感情关系。

在琐碎日常里重新找回普通人的价值感。这份价值感的根源不在于得到,而在于始终有所相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