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的全軍大授銜中,共有1614名將軍被授予軍銜。那麼,哪幾個省產生的將軍最多呢?今天就帶大家盤點一下產生將軍最多的十個省份。

第十名:陝西
陝西省共孕育開國將軍64名,佔據全國將帥總數3.96?多來自於陝西的保安、子長、米脂、長安等市縣。
陝西籍的開國上將有3位,分別是李達、張宗遜、閻紅彥;開國中將5位,孔從洲、張達志、閻揆要等;開國少將、晉升少將56位,包括賀晉年、張松平、王扶之等。

第九名,河北
河北共孕育開國將軍81名,比第十名的陝西整整多出15名,佔全國將帥總數的5.01?但沒有開國上將及上將以上將軍。
河北籍開國中將兩名,分別是孫毅、韓振紀;開國少將和晉升少將人數較多,有79人,有王蘊瑞、劉永源、王猛等將軍。
河北籍的81位開國將軍,來自於定州、大名、蠡縣等48個市縣,有部分將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革命,但大部分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

第八名:福建
福建共孕育開國將軍84人,比排名第九的河北多三人,佔全國將帥總數5.2?
福建籍開國上將3人,楊成武、葉飛、劉亞樓;開國中將9人,包括郭化若、羅元發、傅連暲等將軍;開國上將即晉升少將72人,包括王集成、孫克驥、葉青山等將軍。
福建籍開國將軍,多是閩西暴動和中央蘇區“擴紅”時參加革命的老紅軍,多來自閩西地區的長汀、武平、上杭、永定一帶。

第七名,山東
“孔孟之鄉”山東省共孕育開國將軍89人,佔全國將帥總數的5.51?但與河北相同,沒有開國上將及上將以上將軍。
山東省孕育開國中將3人,分別是李耀文、仲曦東、劉振華;孕育開國少將和晉升少將86人,包括孔慶德、劉興元、孫繼先等將軍。
山東籍開國將軍,大多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八路,多來自於壽光、榮成、牟平、文登等49個市縣。

第六名,四川
四川省(含重慶市,因重慶和四川在新中國成立50多年後才分開)共孕育開國將軍98人,佔全國將帥總數的6.07?
四川省孕育開國元帥4人,分別是朱德、劉伯承、陳毅、聶榮臻;孕育開國大將1人,爲羅瑞卿將軍;孕育開國上將3人,分別是張愛萍、陳伯鈞、傅鍾;孕育開國中將3人,分別是畢佔雲、吳瑞林、賀誠;孕育開國少將和晉升少將87人。
四川籍開國將軍多來自川東地區的宣漢、達縣、平昌、通江、巴中、蒼溪、閬中等縣。

第五名,河南
河南省共孕育開國將軍109人,佔全國將帥總數的6.75?
河南孕育了開國上將1人,爲許世友將軍;孕育開國中將9人,包括鄭維山、錢鈞、李雪三等將軍;孕育國少將和晉升少將99人,包括蘇進、曹思明、尤太忠等將軍。
河南曾是鄂豫皖蘇區地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大批河南好兒女踊躍參軍,河南籍開國將軍多來自鄂豫皖邊界地區的新縣、商城、光山、固始一帶。
第四名,安徽
安徽省共孕育開國將軍130人,佔全國將帥總數的8.05?
安徽省孕育了開國上將2人,分別是洪學智和李克農將軍;孕育開國中將12人,包括徐立清、皮定均、陶勇等將軍;孕育開國少將和晉升少將116人,包括肖全夫、宋承志、查玉升等將軍。
安徽籍開國將軍多出自紅四方面軍,主要來自皖西大別山地區的霍邱、六安、金寨縣一帶。

第三名,湖南
湖南共孕育開國將軍202人,佔全國將帥總數的12.52?
湖南籍開國元帥有3人,分別是彭德懷、賀龍、羅榮桓3位開國元帥;開國大將有6人,分別是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許光達;開國上將19人,包括蕭克、王震、楊得志等將軍。
湖南籍開國中將45人,包括廖漢生、張震、劉志堅等將軍;開國少將及晉升少將129人,包括段蘇權、鍾偉、裴周玉等將軍。
湖南省開國將軍,中將以上的高級將領較多,元帥更是佔據開國元帥總數的三分之一,可謂含金量十足,主要來自湖南東部靠湘贛邊界的平江、瀏陽、醴陵、茶陵一帶。

第二名、湖北
湖北共孕育開國將軍232人,佔全國將帥總數的14.37?
湖北孕育開國元帥1人——林彪;孕育開國大將2人,分別是徐海東和王樹聲將軍;孕育開國上將14人,包括陳錫聯、王平、韓先楚等。
孕育開國中將31人,包括秦基偉、聶鳳智、王近山等;開國少將和晉升少將184人,含王誠漢、譚友林、唐金龍等人。
湖北籍開國將軍多分佈於鄂豫皖邊界的大悟、紅安、麻城、黃陂一帶。

第一名、江西
江西共孕育開國將軍327人,佔全國將帥總數的20.26?
江西省孕育了開國上將3人,包括肖華、陳奇涵、賴傳珠等人;開國中將38人,包括梁興初、吳克華、王恩茂等人;孕育開國少將和晉升少將286人,包括謝振華、曾克林、丁盛等將軍。
江西籍開國將軍主要來自於贛西南地區的蓮花、永新、吉水、吉安、泰和、興國、寧都、于都、瑞金一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