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蘇戚墅堰軌道交通產業園主任賴巖松說:“從2015年成立以來,經開區的十大產業類項目,大部分都是落在我們這邊園區,從省重點到市重點到區,重點應該來說還是佈局的比較密集的。7年來,位於常州經開區潞城街道的江蘇戚墅堰軌道交通產業園深入提高“兩化”融合水平,用信息技術支撐產業升級,率先走出一條具有常州特色的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的成功之路。

在工信部日前組織開展的2019年示範基地發展質量評價中,江蘇常州裝備製造(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示範基地在381家“國字號”示範基地中躋身第一方陣,獲評五星級,全省僅2家。7年來,位於常州經開區潞城街道的江蘇戚墅堰軌道交通產業園深入提高“兩化”融合水平,用信息技術支撐產業升級,率先走出一條具有常州特色的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的成功之路。

上午10點,中車戚墅堰公司機車車間裏,工程師們正在對這臺出口尼日利亞的機車進行第三次調試,下半年它將與另外10臺機車一起出口尼日利亞。

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產品設計部總體設計師鄭錫鍇說:“結合當地多雨潮溼風沙鹽霧侵蝕特點,和用戶實際需求,對原始車型進行設計優化。”

軌道交通是科技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新基建”。近年來,中車戚墅堰公司持續推進“兩化融合”建設,從研發設計數字化、經營管控數字化、生產製造數字化、服務數字化四個方面,加快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公司落地。

中車戚墅堰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徐世保說:“現在的新基建是基於新的科技端,互聯網高科技,公司結合公司產品和研發、公司管理,公司是兩化融合示範企業,也在這一塊加快行動步伐,爭取從公司產品優質、效率第一,企業建設做這方面工作。”

上午,在位於潞城街道的信承瑞材料生產車間裏,三臺進口爐全負荷運轉,公司投入建設的一期項目將於今年上半年正式投產,年產2000套高壓電纜輔件,同步將完成一期新建部分智能倉儲建設,信承瑞智能軌道交通裝備建設將駛入“快車道”。

信承瑞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邵清說:“信承瑞佈局一雲三網建設也是以這個路線爲基礎,把產品整合成智能化數字化集成系統,推進智能化佈局。”

依託龍頭企業引領,江蘇戚墅堰軌道交通產業園大力建設具有領先技術、核心競爭力和強大影響力的產業集羣,有效集聚產業鏈資源,形成行業主導權和話語權。目前,已引進中國中車集團下屬的內燃機車龍頭企業等重點規模企業11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2家,相關軌道交通產業配套企業百餘家。

從畝均稅收6萬元,到突破14萬元,江蘇戚墅堰軌道交通產業園用了4年的時間。超百億元坤泰汽車、30億元欣盛芯片等一大批重大項目落戶,有效爲基地高質量發展賦能。

在潞橫路、興東路交界處,經過半年多的建設,佔地130畝的常州欣盛新廠房正式建成投用。公司投資30億元的高清顯示用驅動芯片項目入選2020年省重點項目,目前,設備已調試到位,所有產線正在做試生產,達產後日產量將達2000萬顆COF-IC芯片載帶。

常州欣盛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熊偉濤說:“新基建當中不管是芯片、還是超微線路這塊,都是國家支持的方向,從國家層面來講,更多實現國產化,替代進口,實現整個產業鏈國產閉環的循環。”

坤泰汽車核心系統項目於2017年11月落戶常州經開區,連續三年被列入省重大項目,計劃總投資104億元。隨着項目推進,總投資增至130億元,涵蓋汽車動力傳動、電動轉向、智慧底盤和智能駕駛系統等四大產品系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坤泰車輛系統(常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卞國勝說:“目前DCT從技術角度上來說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國內領先水平,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2015年以前,常州東部普遍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畝均稅收不高的情況,常州經開區成立後,提出“以畝均論英雄”的發展理念,決心將軌道交通產業元打造爲轄區園區標杆。近年來,堅持把重大項目作爲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塑造區域產業名片的重要抓手,聚焦先進交通裝備特色產業集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博瑞、信承瑞等龍頭企業爲引領,加強上下游產業鏈整合,引進了坤泰、信承瑞、欣盛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先進交通裝備產業年均增幅保持10%以上。

江蘇戚墅堰軌道交通產業園主任賴巖松說:“從2015年成立以來,經開區的十大產業類項目,大部分都是落在我們這邊園區,從省重點到市重點到區,重點應該來說還是佈局的比較密集的。經開區成立以後,我們園區順應體制機制改革的紅利,做好店小二的服務,所以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營商環境。”

醫療器械產業是現代醫藥產業的支柱之一,與製藥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相輔相成。在規劃初期,江蘇戚墅堰軌道交通產業園就將醫療器械產業作爲發展重點之一,經過七年的培育孵化,一批小而精的科技型企業脫穎而出,成爲園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軌道交通產業化基地是軌道交通產業園的代表項目,總佔地440畝,一期1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入駐30家企業。上午10點,在帝斯博(常州)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模具公司裏,生產口罩配套醫療設備的各條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一片紅火景象。公司隨園區2018年竣工首批入駐,到2019年新三板上市,再到如今50條口罩生產線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園區良好的環境與政策扶持。

帝斯博(常州)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張柱華說:“因爲我們的車間絕大部分是淨化車間,對基礎的建築、對園區的環境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我們這有這樣的一個園區,可以講,是爲我們整個發展提供了注入了非常大的一個動力。”

成立於2018年8月的鎂格生物也將公司選址在軌道交通產業化基地,公司從事外科手術器械、耗材設備的生產和銷售。在公司1500平方米的淨化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對實驗設備進行調試。目前公司正在申請註冊二級資格證,預計今年年底將正式投產。

鎂格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屈小豐說:“我們也是看好了生物材料的發展方向,能夠進行一下產品的提升,也是作爲我們公司的一個拳頭產品,然後推向市場。”

在嚴格的入駐基地條件下,一批高科技、高產出、高標準的企業分批入駐園區,入駐率已達85%,主要涵蓋軌道交通、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質量發展行業,其中生物醫藥板塊已有鎂格生物、帝斯博醫療、格雷斯海姆等多家國內外行業翹楚企業入駐。

江蘇戚墅堰軌道交通產業園企業服務中心主任鮑永剛說:“我們三期的一個標準廠房載體建設,預計6月份也將開工建設,總的建築面積達到73000平米,預計是在明年底竣工。”

常州經開區融媒體記者 徐姍 夏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