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問人物

艾問人物,全球傳播,與時代創始人同行3小時前

500

人們嘲笑的不是你的夢想,而是你的實力。

真正的牛人,會用實力回應嘲諷,用行動成就夢想。

馬雲如此,王興亦如此。

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經濟哀鴻遍野。

但王興立下的“打造下一個千億公司”的flag卻奇蹟般實現了——而且,還是美元。

        500       

5月25日,美團發佈2020年Q1財報。儘管餐飲和酒店業務遭受疫情重創,但淨虧損的大幅收窄,以及共享單車網約車業務的收入增長,還是讓市場對美團的未來充滿信心,隨後美團股價一路攀升,最高至138港元,市值漲至1038億美元。

至此,美團成爲騰訊、阿里之後,第三家市值跨過千億美元門檻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王興,也成了那個距離“二馬”最近的男人。

 

500

富二代的創業史

 

王興做商業的天賦,來自於兒時的耳濡目染。

王興的父親叫做王苗,是當地一位有名的成功商人。

1979年,被下放到老家種田的王苗等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轉機,機緣巧合成爲了一名建築工人。靠着骨子裏的勤奮和商業本能,他從最底層的泥瓦匠幹起,一直做到工程承包商,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發了財的王苗,自然成了大家眼中的富豪,但他並未滿足於小富即安。1992年,王苗將自己300萬積蓄投資了一家小型水泥廠,也由此踏上了中國房地產的東風。

2003年,王苗又參與創立了當地最大的水泥公司——永定興鑫水泥,當時年產值就有200萬噸。

在鼎盛時期,王苗旗下擁有一家房地產公司、一家融資擔保公司,一家小貸公司、一家建材公司,另外還通過資本運作控股了多家當地其他行業公司。

父親是當地首富、知名的水泥業大佬,這讓王興從小就品嚐着優渥的家庭條件,也接觸到了同齡人無法觸及的世界。

王興的興趣愛好非比常人,從小對科技情有獨鍾。因爲早早了解到蒸汽式火車,王興10歲就喜歡爬火車,14歲開始玩無線電,1995年龍巖永定縣城接入了互聯網,一臺電腦大幾萬元的時候,16歲的王興就能拿着自己的電腦瞭解世界。

王苗作爲富一代,在教育上相當有的放矢。加上王苗的妻子是廈門大學知名經濟學者王亞楠的高徒。王興的姐姐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而王興更是直接保送清華。

在大學裏,王興就對創業表現出極大興趣,他加入清華科技創業者協會,成爲社團的活躍分子。

        500     

 (王興與家人)

 

但一帆風順的人生非王興心中屬意,他想要超越父親的成就,開創新的時代。

王興的創業概括起來,即是九敗一勝:  “多多友”、“遊子圖”、“校內網”、“飯否網”、“海內網”、美團,前幾次創業都失敗了,只有美團這最後一次,打了翻身仗。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經過三四年的恢復,馬雲結束了自己的艱難時期,阿里迎來了快速增長。

2004年,“富二代”王興放棄了在美國繼續留學,毅然回國創業。父輩支持,優秀的同學傾心助力,有識有膽的競爭者少,可真真是天時地利人和。

在創業中,王興一直在團隊中擔任核心,無論是 “多多友”、“遊子圖”還是“校內網”,啓動資金大多都是王興投的。父親王苗給予的支持無疑給了王興即使戰敗,還能重頭再來的資本。

王興在開始創業的頭幾個年頭裏,屢戰屢敗,但從沒有氣餒過。

那些失敗的創業項目,放到現在看,大多屬於方向正確,只是缺乏鯉魚跳龍門的那一關好運而已。校內屬於融資失敗被摘了桃子,飯否和海內屬於政策因素。

        500       

在王興的飯否主頁上,有一句英文版的個性簽名:“Create like a god. Command like a king. Work like a slave.”

大意是:只要可以能像上帝那樣創造世間萬物,能像一國之君那樣號令天下,王興寧願像奴隸一樣嘔心瀝血地工作。

“ 

作爲時間的囚徒,我們只能從現在看到過去。”在王興的觀念裏,他無法再在攻讀學位這種他認爲的俗事上蹉跎歲月,人生短暫,必須做點什麼。

生於1979年、畢業於2001年的王興,錯過了求伯君、楊元慶、張朝陽和馬雲等中國高科技歷史上四大科技偶像擁有的10年黃金期,但最終還是趕上了中國O2O互聯網的風口。

 

500

千團大戰

 

2010年春節過後,王興創立的美團網正式上線。

跟此前的校內網、海內網、飯否一樣,最初的美團同樣是copy to china的典型項目。

那時,團購網站市場十分火熱。2011年中,已經有超過5000家團購出現在中國市場。

千團大戰,廝殺激烈。

拉手網、窩窩團、點評,糯米氣勢如虹,美團只能算是第二梯隊,算是第五名。

2011年,馬雲過得不太舒心。剛度過支付寶風波,B2B網站欺詐門又逼得他不得不“揮淚斬衛哲”,一些受牽連的創業元老被降級,做起了副業,副總裁幹嘉偉被派去接手考察投資團購網。

阿里投資部見過了團購戰場上的前幾名,最後選擇了規模不是最大,數據卻十分穩健的美團,美團點評的高管團隊有1/3清華校友,如王慧文、楊錦方等也是在清華的時候就與王興認識,王慧文更是王興的下鋪宿友,這樣的團隊配置也是阿里青睞的重要因素。

幹嘉偉由此與王興接上了頭,經歷過多次溝通後,阿里順利參與進美團B輪融資。後來王興成功將幹嘉偉從阿里挖到美團。

幹嘉偉江湖人稱阿甘,來自阿里B2B最早最核心業務:中國供應商,其銷售團隊被稱爲“中供鐵軍”,是中國互聯網地推行業的標杆,牛人輩出,最知名的是滴滴CEO程維。

幹嘉偉加入美團後,幫助其建立了與中供媲美的地推鐵軍,而王興本人對持久戰也十分擅長,將成本控制到極致,2012年美團已成市場第一。

美團的崛起,讓馬雲放棄賽馬策略,重點扶持美團,甚至關掉“親兒子”口碑網,將淘寶流量開放給美團。

2014年,騰訊與Groupon一起打造高朋,沒有成效,後來再投點評;百度後知後覺,全資收購糯米網,有了一張王牌。

散兵遊勇的團購網站多數關閉,大戰此時已接近尾聲,BAT會戰清場。美團的競爭對手從散戶變成了巨頭。

        500    

在2014年美團年會上,王興直接定調:“2015年是O2O的決戰年”,美團決戰的彈藥補給,依然有阿里一份貢獻——2014年5月,美團C輪拿到3億美元阿里是投資方之一。

“美團離破產永遠只有6個月時間。”王興心裏的警鐘從沒停下。

整個2014年,美團交易額從去年的160億翻兩倍至450億,移動端交易額佔比90%以上,員工數量即將超過一萬。

美團的團購市場份額已超過62%,超過第二名、第三名2到3倍,自信下半年的交易額將遠超上半年,並最終實現千億總額的目標。

當時美團佔據60%的市場份額,大衆點評大概22%、23%左右,行業關注的並不是王興,而是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之爭。

這時的王興、程維還是無話不談的朋友,而距離美團成爲滴滴的直接競爭對手,還有4年。

        500       

美團依然埋頭髮展自己的“T形戰略”。但隨着規模日益擴張,自然也會動了別人的蛋糕。

馬雲和王興分歧越來越大。

 

500

合併背後

2015年,資本寒冬到來。這時,虧損的美團一年要燒10億美元。

美團預計2016年要虧59億元,仍接近10億美元,在資本的冬天下,美團與點評資金鍊難以爲繼,雙方恰好相繼啓動融資,認清這個情況後,雙方迅速坐到談判桌上,從坐下來到協議合併,僅耗時兩週半,就達成合並。

而合併的背後鬥爭激烈,不僅點評一方多數創始人出局,美團和阿里的矛盾也越來越明顯。

合併之後,王興專門去拜訪了馬雲和逍遙子。由於看到滴滴與快的的合併例子,王興向阿里表態,希望可以同時得到騰訊和阿里的支持。

“你完全搞錯了,我們認爲滴滴合併快的對阿里來說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我們不會讓這種錯誤再次發生。”馬雲如此回應到。

原本美團和點評分別有阿里和騰訊的投資,2014年王興還透露阿里大約持有美團10%至15%的股份,屬於財務投資者。而到合併時採取了5:5的換股方式,導致騰訊持股比例超過了阿里。華爾街日報還稱合併後的美團點評會進行新一輪融資,如果騰訊領投10億,這樣阿里已經沒有了話語權。

美團和點評的合併,成了美團與阿里決裂的關鍵。

        500        

這一切,與王興不甘屈居人下的性格有關。

王興不願意美團成爲阿里整個商業生態的一部分,然而阿里的風格一直都是將被投企業納入自己的商業生態。

王興也在公開場合稱阿里並沒有給美團多少扶持,反而一直想控制美團。

騰訊通過多輪投資,打包點評的方式,一步步成爲美團大股東,將美團從阿里系拉入騰訊系,今天微信九宮格已有三個是美團了;意識到美團不可控的阿里,則與螞蟻金服共同注資60億元與多年前投資的拉手、窩窩團一起重啓口碑,爲幾年後的戰爭布好了局。

阿里的掌控欲愈強,美團的擺脫欲就愈濃。

阿里一直都強調中心化、而騰訊越來越信奉去中心化。張勇說阿里是商業操作系統,這意味着旗下公司是“組件”,被投公司是“插件”,大家一起在操作系統協同下,給客戶和用戶提供服務。馬化騰說騰訊是連接器,被投公司甚至自家不同事業羣,都保持相對獨立。

對標亞馬遜的美團訴說着“我即是巨頭”,拒絕成爲互聯網巨頭的“棋子” 的王興則有着自己的創業理想,與阿里的吞併一切相比,顯然,王興更適合騰訊。

        500       

商業世界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2008年到2012年,京東在阿里的縫隙中發展壯大,當年錯失了壓制京東,阿里不想在美團點評上再出意外。

美團點評合併後,在阿里最高層的會議上,蔡崇信力主發力口碑、拿下餓了麼以牽制美團點評。至此,原本籍籍無名的餓了麼開始頻繁進入公衆視線。

一場合並,直接影響了阿里騰訊兩家公司的戰略方向,也左右了餓了麼和美團的歸屬。

 

500

戰略戰術      

 

阿里轉身擁抱餓了麼,美團則加快了自己的佈局。

2016一開年,美團點評宣佈完成33億美元融資,新估值超過180億美元,由騰訊、DST、摯信資本領投,國開開元、今日資本等跟投,創下未上市公司融資金額的新高。

融資的同時,美團點評的整合調整變得更加頻繁起來。1月,結婚消費服務完成整合,2月,成立家裝事業部;3月,休閒娛樂業務完成整合,教育業務完成整合,4月,分拆貓眼電影業務,5月,組成大交通事業部……

2017年,12月,美團點評再次調整架構,建立了新到店事業羣、大零售事業羣、酒店旅遊事業羣以及出行事業部四大業務體系,聚焦到店、到家、旅行、出行四大LBS場景。

這一年,美團外賣的交易額1710億元,佔據全部交易額3600億的近一半。

緊接着,美團點評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七個城市繼續推廣打車業務,昔日給他看過產品原型的程維,在財經的採訪中說了6個字:爾要戰,便戰。

而滴滴逐漸進軍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與美團的短兵相接,只會越來越多。

一路奮進的王興,很快迎來了階段性戰果。

2018年9月20,美團赴港交所上市。身穿黑色西裝、系藍色領帶的王興手持鼓槌,難掩興奮心情。

        500        

2018年,王興帶着美團完成了三件大事:上市、收購摩拜、收縮邊界。

來到2019年,美團沒了與滴滴鏖戰的狂飆突進, 變得愈發“穩”重,在於餓了麼一戰之後,美團外賣突圍而出。此外,美團的到店酒旅業務也實現豐收。

商業邏輯不斷走向成熟,擺在美團面前的仍有一場場惡戰:

在到家和到店業務上和餓了麼口碑的組合的巔峯對決;在酒旅業務上有攜程、飛豬以及新晉友商OYO的強勢對攻;出行業務上要和滴滴、高德、哈囉等翹首對抗;最後是在新零售這一創新業務中與盒馬鮮生等對壘。

美團是否能一直逆風前行,攻城略地,坐穩寶座,這隻有時間能解答。

而回顧過去,王興披荊斬棘的十年裏,在團購、電影票、酒店、外賣、景區門票這些業務中,美團都不是第一個開始做的,但都成功完成了“超車”。王興被看作是“後發先至”類型的創業者。

眼界、執行力、運氣、堅持,被人們總結爲王興成功的四個法寶。

在創業一次次失敗之時,王興並未頹喪,而是不斷學習,“每挨一棍子下次都跳得更高”。

而除了超強的學習執行能力,最重要的是一開始的戰略就要搭好。

王興給美團搭了一個T型擴張的框架:

以喫這一高頻入口切入更多垂直場景,先是從喫切入到喫喝玩樂,再從喫喝玩樂切入到喫穿住行,上市前美團新的願景已是Eat Better,Live Better,就“Live”的描述來看,就是一個足夠宏大到可與阿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相提並論的願景。

從大面上看,美團和阿里都是平臺,但美團選擇的路徑是先把垂直這條線做紮實,再做平臺擴張,某種程度上類似京東。王興崇尚對整條供應鏈的控制,只有這樣纔可達到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最好的用戶體驗。這實際就是零售業。

在戰略上王興看的夠遠,在執行上王興對自己的工作也十分清晰:

“機會總是有很多,但重要性不同。CEO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證重要的工作,能夠總是得到很好的貫徹實施。”

與王興手握鉅額財富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他至今沒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這在功成名就的互聯網大佬中絕對算個異類。美團創業9年間,王興一直保持一顆赤子之心與艱苦創業的狀態,與員工坐在一起辦公,也不允許員工稱其王總,而是稱呼興哥。

       500       

接地氣的王興,目標卻很遠大。

王興要做服務業的亞馬遜,短期贏利不是他追求的目標。

美團能不能支撐這麼多百億級業務的運營,也曾受到過質疑。

他回應:唯一的檢驗標準是看各個業務做得好不好。

唯一的檢驗標準是看各個業務做得好不好。目前我們每個業務的經營狀況都很好,同時我們有足夠的現金儲備——200億現金。

外賣領域我們是第一,約佔56%的市場份額,同時我們的效率比對手高很多。到店餐飲和貓眼電影都是行業第一。酒旅業務,我們的間夜數已經超過攜程,估計再用1-2年,我們會超過整個攜程加藝龍再加去哪兒的間夜數。還有一塊是我們目前重點發展的餐飲生態平臺,但還很早期,討論第一、第二意義不大。

        500       

對王興來說,長線價值永遠是最重要的:

比如電商早幾年,淘寶做得非常厲害,馬雲做對很多事,其實也做錯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他選擇了做一個大平臺。

2003年專注做垂直電商的那些公司,一開始在策略上就輸了。如果美團只專注做電影票的話,根本不可能贏。

做企業如同帶兵打仗,將帥一定要眼觀全局,排兵佈陣合理,比敵人犯的錯誤少,才能贏到最後。

當被問到美團爲何能夠脫穎而出時,王興腦海中總是浮現出麥克阿瑟將軍的演講:

戰鬥是永遠的,創業者面對的永遠只有從一個戰場變成另一個戰場,從一個困難變成另一個困難。

只有已經死去的人才會看到戰爭終結。

參考:楊陽《美團簡史:八年與八個關鍵詞》

           虎嗅 《王興、唐巖與阿里,孰強孰弱?》

           梁寧《美團的破局與開局 》

           和訊《2019,美團突圍》

END

作者:淺溪

編輯:楊潔琳

圖編:萬姍紅

艾問人物,致力於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點擊閱讀【艾問人物】更多精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