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畢業想回老家,不想去北上廣闖蕩…工作想做喜歡的,掙得少也沒關係…找對象找不着也無所謂,一個人輕鬆自在,財務壓力還小…不太想認識新的人,喜歡和家人朋友待一起,不是很喜歡“目的性社交”…

最近又看了一遍瓦爾登湖,又有了好多關於慾望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在今天這個消費時代,究竟有多少東西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大衆意義上的“成功”又是否適合我們所有人,精神與物質上的富足該如何取捨,總是很難取捨,迷迷糊糊

我提出這個問題只是想在三觀重塑的人生階段看看更多人對待生活人生的方法,成功學也好,三和也罷,都是生活方式,我沒有任何偏見

我相信有很多出生於縣城,或者小鎮,考到大城市的大學生朋友都會有和我相似的困惑,這個問題以下的幾千條回答應該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到大家

作者:默蒼離

媒體和大衆對“上進心”的定義太苛刻了。

你必須要拼命賺錢纔算有上進心,你必須努力實現XX歲之前“財務自由”纔有上進心。

所以你必須把自己當燃料去給資本燒,要麼你996,要麼你拿爹媽養老錢創業,你纔算有上進心。

然後你必須目標鎖定在名車、有白富美、有總裁頭銜、有一堆奢侈品,你纔算有上進心。

這都是消費主義和資本主義洗腦的謬論。

上進心,說白一些,就是希望自己越來越好。

畢業回老家,踏實工作,提升專業能力,不求暴富,只求自己在進步。

這樣的人你說他沒有上進心?

中國人,即使是最落魄和最懶惰的一份子,從靈魂深處也是希望自己對社會有益的。

只要他工作、積累、積蓄、對社會有益。

他就是值得尊重的人。

有的人選擇冒險,有的人選擇搏命,有的人力求改變世界。

而他們選擇這些的前提,是背後有千千萬萬踏實工作的人,在爲他提供直接或間接的支持。

所以請不要再用“上進心”去污名化勞動者。


作者:皮皮瞎

永遠不要把受虐當成上進

在一線城市996當程序員,很上進;在老家當個認真負責的公務員,也很上進。

在一線城市,每天花費3小時往返於擁擠地鐵,回到出租屋裏累得想睡覺;相比於小城市下了班去和朋友聚個餐,去健身房健個身,陪父母伴侶孩子玩一玩,其實並沒有更上進。

上進從來都不是跟別人比有多累、多苦、多心酸

上進是認真工作並熱愛生活

來源:知乎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博海拾貝 » 爲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和慾望,躲在舒適區只想安逸地生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