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穎妻子穿短褲被家人罵哭

    作爲林志穎妻子的身份,陳若儀第一次亮相綜藝。可第一次竟然是#林志穎媽媽說陳若儀穿短褲不禮貌#的話題,飆到熱搜。

    在家庭類真人秀《婆婆和媽媽》中,林志穎和陳若儀去婆婆家拜訪,在這之前她細心準備了禮物,考慮婆婆的喜好和生活習慣。

    誰知婆婆見到她,連基本的客套都沒有,就指着她褲子上的破洞說:

    你褲子的拉鍊怎麼不拉好?

    在陳若儀解釋了這是一種設計之後,婆婆還是不太滿意,問她要不要換下?來“我們”家裏穿這種短褲不太禮貌。

    更令人生氣的是,站在旁邊的林志穎沒有爲妻子說話,甚至還在和稀泥,替媽媽講話。

    他說:媽媽對他們要求比較嚴格,對兒媳的要求也許也就比較嚴格。

         

    在這段婚姻裏,他們擁有別人無法企及的財富,還有三個可愛的兒子。但是,卻可以感受到陳若儀的壓抑:

    她認爲婆婆很能幹很優秀,也覺得林志穎很優秀,所以很怕自己說錯話,怕自己做錯事。

    同時,“林太太”這個身份也是她的桎梏,她必須承受着網絡暴力:

    別人覺得她長得醜,沒有才能,還齙牙。

    慢慢的,她自己也信了,覺得自己“配不上”。

    嫁入豪門的陳若儀,本來自身很優秀,卻因爲長期自我價值感低,喪失了應有的自信與活力。

    在婆媳關係中,更是如履薄冰,一腔委屈。

    甩手掌櫃,只會加劇婆媳衝突

    《紅樓夢》中,賈寶玉說: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

    在有些人眼裏,對已婚女性的形容詞,往往是委屈、隱忍、喜怒無常……

    人的行爲都是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看起來歇斯底里或者情緒化的妻子,很可能是內在缺愛的投射,渴望愛的變相訴求。

    女人在婚後變成了“魚眼珠”,那麼男人一定不是無辜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蹺蹺板效應”,說的是兩個關係越緊密,共享的感情和經歷就越多。老公冷漠情感疏遠,就把壓抑的情緒都給了老婆。

    婆媳關係中,男人缺位,就會婆媳衝突爆發。

    我有一個朋友,結婚前是一個走路帶風,堅強理智的女性。原以爲結了婚,她還能保持之前的“颯”,做個走路帶風的妻子和母親。

    可沒想到的是,她竟然變成了一個異常敏感,沒有安全感的女人。婆婆做任何事,她都惡意去揣測。老公回來晚了,她就疑神疑鬼。

    婚姻,把她這顆珍珠,變成的“魚眼珠”。

    婆婆經常給孩子喫鹹,爲了哄孩子喫飯要追着喂半天。這些小事她跟老公說了之後,老公一般只會告訴她:要不你自己帶,別人給你帶孩子你還這麼多事。

    作爲全職媽媽的她,老公工作的事情從來不跟她說,夫妻兩個已經好久沒有說過體己話了。

    時間久了,她變得敏感而脆弱,動不動就發脾氣。

    實際上,她是在共享他們的壞情緒,在替他們兩個人表達不滿。男人的冷漠與忽視,通過蹺蹺板讓女人表達了出來。

    我們常常能看到女性在婚姻中自怨自艾,價值感低,情緒無常,實際上不是她病了,而是婚姻病了。

    看起來男人沒有做什麼,所以不該有什麼錯。可恰恰是什麼都不做,安靜地當一個甩手掌櫃,才把感情“逼”進死衚衕。

    好男人,要站在妻子這一邊

    蔡少芬也曾經因爲婆媳問題上過熱搜,不過張晉的做法卻值得肯定。

    有一次他們在分頭找酒店的過程中,張晉和媽媽率先到達酒店,蔡少芬卻迷了路。

    安頓好媽媽後,張晉就要去找蔡少芬。

    媽媽不同意兒子去找,說要讓芬芬“長記性”,記得以後要看手機。

    在媽媽的反對下,張晉亮明態度:我一定要去找芬芬。

    問題面前,他堅定站在老婆這一邊,即使老媽會有點不爽,卻也只能尊重兒子的選擇。試想一下,如果他聽從了媽媽的話,那以後媽媽是不是就也可以“欺負”芬芬了?

    蔡少芬的幸福,就在於她有一個擋在她前面的老公。在任何人,任何事面前都護着她,她怎麼會不幸福?

    婆媳有交集,有衝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從來不吵架纔是壓抑的表現。

    在這些衝突中,老公把妻子放在什麼位置,就是家庭有沒有界限感的表現。

    妻子有時候就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裏的好與壞,都會通過妻子折射出來。

    “受氣”的小媳婦,不是別人在欺負她,而是老公在縱容別人欺負她。

    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男婚女嫁,女性大多要融入一個新家庭去生活。有老公的保駕護航,和自生自滅,完全是兩個狀態。

    如果連自己的老公都不偏向自己,那誰又來爲自己“撐腰”呢?

    婆媳問題的本質,是主權的爭執。每個人都想做家裏的女主人,老媽想讓兒子覺得自己重要,老婆想讓老公覺得自己做的對。

    可是一個家只能有一個女主人,那個人一定是妻子。夫妻關係纔是家庭關係的核心,母子關係只能是漸行漸遠的分離。

    自己的女人自己疼,老婆由老公疼,老媽自然該由老爸疼。

    即使有衝突,男人也應該立刻站出來,作爲兩個女人之間的橋樑。問題的核心不在於那些雞毛蒜皮的瑣事,而在於中間人如何解決。

    夫妻間的攙扶,需要兩個人的努力

    只要夫妻關係穩固,婆媳問題也許根本就不是問題。

    那麼,夫妻之間如何給感情“加固”,如何做到相互支撐呢?

    a. 你要“打開”你自己。

    很多夫妻慪氣或者遇到問題時,希望對方“猜”出自己的心意。

    就像心理學上的假設透明理論——我們總是以爲自己心裏明白的,對方也清楚。

    其實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我們覺得過不去的坎,在對方眼裏可能就是一件小事。

    想要讓對方“看到”自己,那就要“打開”自己。

    具體操作層面是這樣的:

    我們衝對方表達的不應該只有憤怒和責備,還應該表達自己真實完整的感受。

    例如,與其跟老公抱怨“你媽太過分了,你們全家欺負我”,不如跟他說“發生了一件事,我覺得受到了委屈,我需要你安慰我”。

    b. 試着“打開”伴侶的心。

    收起自己的攻擊性,關注對方的感受比關注事情的對錯更重要。

    同時,我們要讓對方覺得“被需要”。他們是家庭中重要的成員,家人都非常需要他的陪伴。

    即使他做得不那麼好,也沒有必要惡語相向。

    與其衝着他喊“嫁給你我受夠了委屈”,不如告訴他“我需要你來解決這個問題,我相信你能做好”。

    c. 打開問題的癥結,不讓委屈變成“舊賬”。

    很多時候,提起一個人的委屈,她們說的往往不是什麼大事,而是發生在多年前的小事。曾經沒有沒釋放的情緒,都在心裏“滾雪球”成了巨大的疙瘩。

    伴侶情緒的任何事情,都不要覺得是小事。

    當然,對於不習慣坦誠相待,經常談心的夫妻來說,理智溝通、表達需求、接納對方,並不容易做到。

    因爲袒露真實的自己,也就意味着露出自己最脆弱的部分,對方可能不理解,可能會不在意。

    改變的過程是會有“陣痛”的。可是和諧的婚姻,需要大量的刻意練習,沒有捷徑。

    林志穎妻子穿短褲被罵哭,此類婆媳矛盾,丈夫是關鍵。一句話,婚姻關係好了, 婆媳關係纔會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