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織錦技藝

貴州省苗族織錦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20世紀90年代以前,苗族織錦以母傳女的方式世代相傳,盛行不衰。


麻江縣苗族織錦主要有錦布和花帶兩種。錦布一般寬一尺餘;花帶根據用途寬窄不一,寬者五六釐米,窄者僅二三釐米,長度同樣根據需要確定。苗族織錦所用絲紗分素、彩兩種,彩紗可有五色。織錦圖案多源於生產、生活,以自由靈活的裝飾紋樣爲主,主體是幾何圖形,以大菱形爲框架,各種圖案花紋相互連接在一起,佈滿畫面,整體圖案規整緊湊,飽滿對稱,美觀大方。

雷山縣苗族織錦有手織和機織兩種,而以手織爲主。所謂手織,是將織錦帶的一端繫於固定的樹幹,一端系在織者的腰帶上,然後用綜線在織錦帶上挑織經線緯線。織平布的綜線只要兩綜,一般用黑線和白線即可織成;織錦則至少要五綜以上,經緯交織,顯出立體感較強的圖案。一般情況下苗錦都是反面織線,正面現圖,交替使用紅與綠、黑與白等綵線以造成顏色的交錯,在對比中實現圖案的和諧統一。
  

苗錦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多用做衣服、圍腰、揹帶、揹包、腰帶等的面料。它反映着苗族的歷史和社會形態,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織錦本身構圖精美,圖案靈活多變而又協調對稱,立體感強,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由於苗族織錦全是用手工織造而成,既費時又辛苦,而年輕一代的苗民喜歡穿着漢裝,不願穿本民族服裝,所以現在從事苗錦織造的人不多,愛好而願意學習的也爲數極少。目前這門富於特色的手工技藝已經瀕臨失傳,掌握它的只有極少數中老年婦女,保護苗族織錦技藝已成爲當務之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