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鰻財經》文 / 米萊

業績增長持續低迷拖累了科倫藥業股價,但該公司在研發上的大力投入讓人印象深刻,近期該公司推出的員工股權激勵計劃似乎又是一項積極的舉措。

5月30日,科倫藥業發佈公告表示,爲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員工激勵機制,鼓勵公司仿製藥業務板塊研發核心人員工作積極性,公司擬通過四川科倫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科倫藥研”)作爲股權激勵實施主體,實施仿製藥業務板塊研發核心人員的股權激勵。

此次股權激勵的激勵對象爲科倫藥研、蘇州科倫藥物研究有限公司(“蘇州藥研”)、天津科倫藥物研究有限公司(“天津藥研”)的高級管理人員、技術骨幹及其他核心員工,前述激勵對象將通過持有成都藥研聚智企業管理服務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都藥研聚能企業管理服務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都藥研聚才企業管理服務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都藥研聚德企業管理服務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四個合夥企業(暫定名,“員工持股平臺”)相應份額間接持有科倫藥研股權的方式參與此次股權激勵。

科倫藥研、蘇州藥研及天津藥研的核心員工將持有員工持股平臺的相應份額,員工持股平臺的激勵份額來源於員工持股平臺以3000萬元的對價合計受讓公司持有的科倫藥研30%的股權。該次股權轉讓完成後,上市公司將持有科倫藥研60%的股權,員工持股平臺將合計持有科倫藥研30%的股權,自然人王晶翼將持有10%的股權。

扣非淨利潤徘徊不前

財報顯示,科倫藥業主要從事大容量注射劑(輸液)、小容量注射劑(水針)、注射用無菌粉針(含分裝粉針及凍乾粉針)、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腹膜透析液等25種劑型藥品及抗生素中間體、原料藥、醫藥包材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涵蓋鎮痛麻醉類、精神類、抗病原微生物類、營養輸液、呼吸類、心腦血管類、抗腫瘤類、抗骨質疏鬆類、水電解質平衡類等。

2019年,科倫藥業98.07%的營業收入來自醫藥製造;按產品劃分,來自大輸液產品的營收佔比爲59.31%,非輸液相關產品的營收佔比爲38.76%。

事實上,2010年上市的科倫藥業近年來的業績增長並不好看,2015年至2019年的扣非後淨利潤增速分別爲-31.7%、-14.3%、-74.09%、698.96%和-29.05%。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三年下滑,2018年突然增長近7倍,2019年又再次負增長。

對於2019年的業績下滑,科倫藥業表示,由於市場競爭加劇導致2019年產品大幅下降,造成利潤下降。《電鰻財經》注意到,儘管產品價格出現下滑,但科倫藥業在2019年的毛利率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9個百分點,不過,營收佔比較高的輸液相關產品的毛利率下滑了0.35個百分點。

“限抗令”致大輸液市場規模萎縮

大輸液是科倫藥業的主要收入來源,2019年爲該公司貢獻104.6億元,收入佔比比上年增長了5.86個百分點。事實上,科倫藥業近年來的業績下滑與大輸液行業的發展狀況有一定的關係。

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佈的2019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據顯示,注射給藥佔62.8%,遠超佔比32.5%的口服給藥,在注射給藥中,靜脈注射給藥又佔到了92.5%。報告再次強調:能口服給藥的,不選用注射給藥;能肌肉注射給藥的,不選用靜脈注射或滴注給藥。另外,從2012年8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限抗令”以來,整個大輸液行業開始步入寒冬,僅2013年一年,就有115家大輸液廠商因爲未能通過GMP認證而停產。

另外,近年來,大輸液不論在產量還是銷量上都出現萎縮。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大輸液產量達到134億瓶(袋),創歷史新高,此後幾年產量開始下滑,到2019年,我國大輸液產品產量仍維持下降趨勢,估計2019年我國大輸液產量爲110億瓶(袋)左右。

在大輸液消費量方面,2008-2016年,我國大輸液消費量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2016年我國醫療輸液約爲113億瓶,創近年新高,隨後逐步下滑,初步估計2019年我國大輸液消費量約下降至105億瓶(袋)左右。

業績下滑不礙研發投入

由此可見,大輸液市場規模的萎縮從一定程度導致了科倫藥業業績的下滑。但業績下滑並沒有阻擋該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2019年,該公司的研發費用金額爲12.86億元,同比增長了41.53%;研發投入金額爲13.5億元,同比上升了21.24%;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同比提升了0.85個百分點。

研發投入增長換來了專利數量的增加。Choice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31日,醫藥生物行業共有317家公司。Sixlens的數據顯示,這317家公司的專利申請總量爲77655件,其中有314家申請了專利,另外3家沒有申請專利。平均而言,每家公司申請了244.97件專利。

在這些申請專利的公司中,專利申請最多的前3家公司分別是科倫藥業、邁瑞醫療、新華醫療,所對應的專利總量分別爲3216件、2851件、2832件。維持年限爲11年。

一季度業績繼續萎縮 機構投資者看好公司新品

該公司於4月28日發佈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實現營業收入35.4億元元,同比下滑17.5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89萬元,同比下滑93.48%。基本每股收益0.02元/股。

對於第一季度業績下滑,科倫藥業在公告中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醫療機構非疫情科室未正常開展診療工作,導致公司輸液產品銷量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二季度預計仍處於恢復階段。另外,子公司伊犁川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工藝持續優化及產能充分釋放,使得產品生產成本持續下降,雖在上半年產品價格受市場環境影響恢復性上漲,但尚未回升至去年同期平均水平,造成利潤同比下降;公司持續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研發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

事實上,儘管目前的行業狀況以及新冠疫情到科倫藥業的業績增長持續不給力,但機構投資者比較看好該公司的研發能力。在該公司發佈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後,多家機構投資者發佈積極評價。

機構投資者認爲,科倫藥業以“全域、全渠道、全產品線”爲指導思想,完善營銷體系建設,加速仿製藥、創新藥的市場準入。在城市醫聯體、基層醫共體的整合中,強化領頭醫院的准入和帶動作用。推動密閉式安全輸液對傳統輸液的替換,提升用藥安全性。全面開拓以城市連鎖和基礎三終端爲代表的OTC市場。探索性研究電商市場。進一步調整和改革新藥銷售組織結構。

另外,該公司積極的研發投入也爲公司躋身一流創新藥企奠定基礎。今年以來,科倫藥業有15項藥物獲批上市,通過一致性評價7項(首家4項);38項藥物申報生產;2項創新藥物獲批開展臨牀,1項獲FDA批准並啓動美國臨牀I期研究,1項IND遞交CDE審評。

另外,近三年來,科倫藥業已實現41項仿製藥連續獲批上市,16個通過一致性評價;31個品種進入臨牀(創新藥11個,仿製藥16個,NDDS4個),2個創新藥開展中美臨牀研究,新一代腫瘤免疫藥物A293獲批臨牀,首個創新藥A167完成關鍵II期臨牀療效評估。近期,公司的創新抗體偶聯藥物注射用SKB264獲批臨牀,是公司第二個實現中美雙報的創新ADC藥物。

從今年初至5月29日收盤,科倫藥業的股價下滑了11.14%,同期所屬行業板塊的漲幅爲12.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