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聯接實現了千行百業瞬時互聯的基礎上,在新計算強大的算力推動下,兩者的激烈碰撞產生了無與倫比的“中國式”新速度,各行業由內而外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落地。爲了滿足各行業企業在生產、決策系統加速走向數字化、智能化過程中產生的數據爆發式增長所需的極致計算、多樣化數據計算、分佈式協同處理,以及“數據在哪裏,計算就在哪裏”等新需求,同時實現每比特成本最佳,讓各行業都能用得起、用得上,新計算以其能耗低、環境友好、可再生的綠色特性,以多樣性算力匹配不同應用、以軟硬件聯合設計進行垂直優化、以數據驅動的架構,以及無處不在、觸手可及的普惠性,贏得了各行業企業的特別青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日訊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新基建”,成爲全國兩會期間的熱詞。不少觀點認爲,後疫情時代,新基建將在我國經濟復甦中唱主角。那麼,作爲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新基建將如何引領我國進入數字經濟發展的全新賽道?又將如何助力相關企業成就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新速度?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數字經濟和新基建、新計算等相關話題接受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的採訪。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猛,目前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約爲35%,總量超過30萬億元。而作爲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保障,新基建一頭連着巨大的投資需求,一頭牽着不斷升級的強大消費市場,成爲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今後新基建將對數字經濟發展有重大貢獻,其規模將達到幾十萬億元。”倪光南表示。據初步估算,到2025年,新基建下5G、特高壓、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板塊直接投資近10萬億元,帶動投資約17萬億元。

  從短期來看,新基建不僅能促消費惠民生,還能調結構增後勁。放眼未來,新基建更將助力我國數字經濟不斷轉型,爲產業數字化升級夯實基礎。藉助這一歷史性機遇,各行業企業將乘着東風,創造出更多的“中國式新速度”,爲經濟發展“增後勁”。在這樣的轉型中,以“快”爲標籤的“新聯接”、“新計算”不可或缺。

  瞬時聯接千行百業 要“快”!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5G和F5G築成了新一代聯接的柱石和底座,千行百業正以“中國式”高速度實現新聯接。技術的不斷成熟,將助推新聯接打通雲、AI、邊緣計算、物聯網、高清視頻等新ICT技術,使行業數據採集、傳送、存儲、計算、分析及反饋實現閉環,助力行業構築數字生產力,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隨着行業正在日益成爲新聯接的主力,5G將成爲未來行業聯接的“新常態”。數據顯示,未來5G將有80%的流量來源於行業,其中50%來源於行業增強,如基於5G實現的智慧城市、遠程醫療等;25%來源於行業重構,如基於5G實現的智能製造等;25%來源於行業創新,如基於5G的車聯網、VR/AR帶來的新旅遊、新娛樂等。

  2019年,廈門遠海碼頭與廈門移動聯合,成功實現了基於5G的AGV通訊控制及智能理貨操作,運營商、港口、車廠實現了聯接創新。這一案例充分顯示了新聯接在助力行業打通企業內部生產體系及外部生態系統方面的重要性所在,並可推動行業實現跨行業跨領域創新,加速行業數字化與智能化。

  “5G投入1塊錢,它在其他行業的帶動,能產出6塊錢,是1:6的關係,遠遠大於其它基礎設施投入產出比。”針對5G所帶來的溢出效應,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在兩會期間對媒體表示。

  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2020到2025年,我國5G建設投入規模約爲1.2 萬億,中國5G商用將帶來10.6萬億的經濟總產出,其中80%分佈在各行各業。

  數字化轉型加速 要“快”!

  隨着各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對計算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算力增強、增速勢在必行,由此,“新計算”的概念自然誕生。

  爲了滿足各行業企業在生產、決策系統加速走向數字化、智能化過程中產生的數據爆發式增長所需的極致計算、多樣化數據計算、分佈式協同處理,以及“數據在哪裏,計算就在哪裏”等新需求,同時實現每比特成本最佳,讓各行業都能用得起、用得上,新計算以其能耗低、環境友好、可再生的綠色特性,以多樣性算力匹配不同應用、以軟硬件聯合設計進行垂直優化、以數據驅動的架構,以及無處不在、觸手可及的普惠性,贏得了各行業企業的特別青睞。

  在新基建的東風下,國產高端芯片以優越的新計算能力正在崛起。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測試結果,在中國架構分佈式數據庫支持下,一個鯤鵬920集羣(11臺)算力達2193萬tpmC,超過所有已知小型機和x86架構多路單機服務器,滿足高性能事務處理領域需求,同時,鯤鵬芯片的能耗遠低於x86架構芯片,機房不擴容,即可滿足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新基建的算力要求。

  “過去這類領域我們主要依賴x86架構的芯片,而根據有關部門的測評,從計算能力方面可以看到,目前鯤鵬等國產芯片也能達到類似的水平。”倪光南院士表示,“新基建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讓金融、能源、交通、通信等重要領域能夠用到我們自己國產的芯片,從過去跨國公司的生態中轉到新的自主可控的生態上來。”

  跟跑、並跑、領跑 速度安全並重

  如果將數據比喻爲數字時代的“石油”,那麼新聯接和新計算就可看作更高效的“發動機”,賦予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在新聯接實現了千行百業瞬時互聯的基礎上,在新計算強大的算力推動下,兩者的激烈碰撞產生了無與倫比的“中國式”新速度,各行業由內而外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落地。

  疫情期間,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雲直播”成爲全球網民關注的熱點,許多網友通過5G網絡成爲這兩所醫院建設過程中的“雲監工”。其中,雷神山醫院在短短十天建成,三天內完成網絡部署和調試,堪比火箭的“中國式”新速度讓觀看直播的全球網友讚歎不已。這背後,正是華爲配合三大運營商快速完成了5G基站建設、調試優化等工作,將步入5G時代的“中國式”新速度的優勢和行業創新價值全面展現在全世界面前。

  “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是,將新基建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聯繫了起來。我國相關技術發展比較快,像5G在全世界還是走在前頭,新基建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機會,利用市場不斷推動5G的發展。”倪光南院士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從跟跑到並跑,再走到領跑,新基建可以推動這些技術實現更大的發展和前進。”

  構建起“中國式”新速度的底座,自主、安全是基本保障。今年4月,我國12部門聯合發佈《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其中明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採購網絡產品和服務,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按照本辦法進行網絡安全審查。

  《辦法》的出臺,爲我國新基建確定了保障網絡安全的正確方向。“網絡安全審查堅持防範網絡安全風險與促進先進技術應用相結合、過程公正透明與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事前審查與持續監管相結合、企業承諾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從產品和服務安全性、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等方面進行審查。”倪光南院士介紹道。

  爲了確保重要領域的自主可控,有關部門對核心技術產品在實施以往的“質量測評”和“安全測評”外,新增了“自主可控測評”。作爲網絡安全的必要條件,“自主可控測評”已於近期在有關領域實施並取得成效。“這些測評包含的內容和實施經驗都可以作爲《辦法》的借鑑,爲落實《辦法》提供幫助。”倪光南院士表示。

  記者瞭解到,近期,通過自主可控測評的國產芯片和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軟件已經在許多重要領域中成功應用,正從可用向好用發展,其中包括申威、飛騰、龍芯、鯤鵬等國產芯片。(記者劉瀟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