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元璋雖感嘆這種制度幫自己消除了北方的後顧之憂,但仍提心吊膽,所以規定了“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可即便如此,也不能根本的消除危害,藩王依舊擁有兵權,以至於後來燕王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朱棣當上皇帝后,深知不能削藩,於是換了一種策略,就是“藩禁”,在政策上對藩王進行一種限制,凡是藩王府的成員皆不可農、工、士、商,同時對入朝也做了一些規定,比如不能隨便進京。

藩王是什麼呢?其實就相當於是中間商,他們有自己的地盤,但是卻受皇帝的管制,同時又能管制地方官。
什麼人能成爲藩王?宗室成員、功臣以及勢力首領。
朱元璋在公元1370年建立了藩封制度,這個藩封制度是借鑑了以往的各種分封才製作而成的。
在藩封制度實行之後,朱元璋先後將自己的兒子們和一個孫子分封在了各地,比如朱棣被封爲燕王,封地是北平;十子朱檀封爲魯王,封地兗州。
朱元璋爲何建立封藩制度呢?他的初衷是爲了抵禦遊牧民族的侵略,尤其是元朝的餘黨。
當然,既然是制度,那一定就有漏洞,每個藩王都有屬於自己的軍事權利,其中燕王朱棣是所有藩王中實力最強大的。
朱元璋雖感嘆這種制度幫自己消除了北方的後顧之憂,但仍提心吊膽,所以規定了“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可即便如此,也不能根本的消除危害,藩王依舊擁有兵權,以至於後來燕王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其實就是因爲朱允炆削藩而導致的,這種削藩行爲讓藩王們利益受損,於是只能奮起反抗,推倒朱允炆的統治。
朱棣當上皇帝后,深知不能削藩,於是換了一種策略,就是“藩禁”,在政策上對藩王進行一種限制,凡是藩王府的成員皆不可農、工、士、商,同時對入朝也做了一些規定,比如不能隨便進京。
清朝時期分封的藩王和明朝時期的藩王又有所不同,清朝是爲了控制南方所以分封了一些漢人降將來管理南方。比如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他們合稱三藩,權利非常大。
其實想要解決藩王問題,最根本的就是解決藩王實權,讓藩王沒有實質性的權利,只是有一個宗室政治待遇就可以了,或者讓其權利分散,不全部掌握在藩王手中。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