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谈判在1937年上半年进行,其间,双方围绕红改编后的规模以及指挥权的问题争执不下,面对南京方面的苛刻要求,红军据理力争,直到卢沟桥事变爆发,双方才达成一致: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南方各省的工农武装整编为新四军。改编还未完成时,就特地指示在山西与阎锡山交涉的红军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要尽可能从阎锡山那里获得刺刀、工具、子弹、手榴弹等军械补充。

作者:风千里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双方就建立抗日战线及红军改编问题进行了谈判。谈判在1937年上半年进行,其间,双方围绕红改编后的规模以及指挥权的问题争执不下,面对南京方面的苛刻要求,红军据理力争,直到卢沟桥事变爆发,双方才达成一致: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南方各省的工农武装整编为新四军。
国难之下的第二次合作终于实现,不过,此时双方只是在编制问题上达成一致,且红军一方已做出重大让步。至于改编之后,经费、军火和后勤物资供应问题,则从一开始就是一笔糊涂账。从名义上来看,八路军与新四军是隶属于南京方面的军事单位,南京自然有义务向这两个军级作战单位提供与之地位相称的军饷物资等。
【接受改编前的陕北红军,地上摆放的是从长征一路背过来的ZB-26轻机枪】
作为从土地革命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打拼出来的军队,八路军(后又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和新四军在完成改编后,其军备情况基本延续了红军时期的状态。单兵武器性能落后且质量差,多为在战争中缴获的敌军武器,口径、威力和保养状态参差不齐。重武器严重不足,只有从老根据地历经万里跋涉带来的迫击炮和山炮。当然,最令人揪心的还是弹药不足,很多战士在高强度的作战环境中还要挖空心思地节约弹药,遑论金贵的炮弹了。在完成改编后,日军的侵略势头已经愈发猛烈,就是在这样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八路军和新四军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陕北红军抗日先锋队官兵肩扛晋造汤姆逊冲锋枪】
1937年秋,八路军三个师分批进入山西,正式参与对日正面作战。此时,这三个师隶属于第二战区,该战区的司令长官正是阎锡山,与该战区其他晋绥系部队相比,八路军的装备水平只能用“贫弱”来形容。
比如,八路军120师开赴抗日前线时有官兵8000余人,装备有迫击炮4门,重机枪35挺,轻机枪143挺,冲锋枪仅1挺。步枪和马枪共计4091支,驳壳枪788支,手枪91支。从装备数量上还不够每名战士分得一支武器。而该师的子弹仅有276955发,刺刀居然只有117把。
同时期的129师境遇更为困窘:超过9000人的部队,只有迫击炮6门,重机枪29挺,轻机枪93挺,步枪马枪4126支,手枪93支,驳壳枪539支,算上手枪子弹在内,该师配备的子弹仅102828发。
整体来看,这样的装备水平和火力输出,远不如晋绥军其他师级单位,甚至连晋绥军的一个旅弹药数量也远超过八路军的一个师。具体到单兵武器上,八路军三个师枪械成分复杂,型号众多,这让八路军在枪械维护与补充上时常要面临很大困难。而且子弹匮乏到令人咋舌的程度。比如120师,每人最多配备22发子弹,加上近战用的刺刀严重短缺,很多战士与有着丰富格斗经验的日军贴身肉搏时,不得不拿起传统的红缨枪和鬼头大刀作为武器,甚至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的长刺刀,这些都极大制约了八路军的作战能力。
【使用中正式步枪进行瞄准训练的八路军战士】
八路军弹药和军费短缺至此,无论作为最高上级的南京方面,还是直属上级的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都有义务为八路军提供足额的物资支持。在红军刚刚开始改编时,南京方面确实提供了一笔50万元的善后款项,用于部队整编。此后从1937年2月到8月的6个月时间里,南京方面每月为红军和整编中的红军提供约30万元款项作为经费。这些钱可不仅是要用在购买武器弹药、医疗用品和军粮等物资上,还包括官兵每月的军饷,给整编后裁撤下来的战斗人员的生活费用等等。这样算来,按照抗战初期的物价水平,这笔费用对于维持一支5万左右的部队来说,实在是有点捉襟见肘。
而对于蒋军嫡系和其他地方派系军队来说,除了按月领取固定军费外,军械物资的供给都是有保障的(尽管部分部队获得的军械缺斤短两)。而在八路军完成改编的1937年夏秋之际,八路军在领取军费外,仅得到了南京提供的4.5万套军装,最重要的枪支弹药根本没见到。
对于军队物资匮乏状况,八路军领导层心急如焚。改编还未完成时,就特地指示在山西与阎锡山交涉的红军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要尽可能从阎锡山那里获得刺刀、工具、子弹、手榴弹等军械补充。
不久,毛主席更是亲自致电彭雪枫,一口气罗列了八路军所需的各种亟需补充的军用物资达5类19种之多。同一天,伟人又在清单之外增加了5000支步枪、40门小钢炮(迫击炮)与5000发炮弹,冬天用的皮衣、皮帽和布鞋4.5万件。第二天,伟人再次致电彭雪枫,强调:“红军技术与装备极其贫弱,需照昨电开五类十九种物品要求补充,否则与强敌作战是很难收效的”。两天时间里,毛主席为军备物资之事,居然连续三次向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亲自发电,这种情形在红军和八路军历史上着实罕见,八路军此时物资缺口之大可见一斑。
【正在仿造日本九二式重机枪的太原兵工厂职工】
而收到改编中的红军补充军械的请求后,山西的阎锡山却如铁公鸡一般吝啬不已,他本人对彭雪枫的回复是:“小钢炮,刺刀,水壶,十字镐,七九子弹等恐一时难以办到。”以山西本地军备物资不济为由,一口回绝了红军的请求。
然而,事实真如阎锡山所说的那样吗?作为老牌军阀的阎锡山,摸爬滚打多年,非常明白武器装备对维护地盘的重要性。早在1917年,阎锡山就着手筹办山西的军事工业,他接手了清末遗留下来的旧厂房,成立专门的修械所,同时成立铜元局,通过铸造货币获得巨额收入去支持修械所的运营。到1927年,原来的修械所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太原兵工厂。鼎盛时期,拥有2万名职工,3000余部车床、锅炉等设备,中原大战期间具有月产3000支步枪,15挺机枪,900支冲锋枪,400余万发各型子弹的能力,在军阀割据的中国其军工生产能力名列前茅。
抗战爆发前,太原兵工厂可生产日美德等多国制式武器,包括日本三十式、三八式步枪与三八式和九二式重机枪,美国汤姆逊M1921型冲锋枪,德国毛瑟M1896手枪和MP18冲锋枪等等,同时还参照日本三八式的设计改进生产了晋造六五步枪。同时太原兵工厂还能生产75毫米山炮(即日本94式山炮),82毫米迫击炮和120毫米榴弹炮,甚至还能生产当时国内罕见的高射机枪。如此雄厚的军工生产能力,难道会连子弹都没有盈余拨给八路军?显然,吝啬的阎锡山是不想让八路军做大,以影响到自己在山西的利益。
【八路军装备的太原兵工厂生产的三八式重机枪】
【使用太原兵工厂生产的九二式重机枪的120师士兵】
不过,随着日军在山西的步步紧逼,阎锡山的算盘很快就落空了。1937年9月,山西战局骤然恶化,晋绥军在与日军的作战中损失惨重,驻华北的日军分两路,分别扑向山西的核心地带:大同和太原。此时阎锡山才如梦方醒,八路军未必会动他在山西的奶酪,日军却可能端了他的老巢,加上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胜利,让阎意识到八路军是可以倚重的盟友。吝啬的他立刻慷慨解囊,一次性送给八路军200支冲锋枪,50万发7.9毫米子弹和50万发中正步枪弹,曾经冷清的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很快堆满了太原兵工厂送来的武器。
与此同时,在南京的八路军办事处,也向南京方面申领到了一批数量可观的军火,包括30万发子弹,20万发机枪弹,620枚迫击炮弹和1.5万颗手榴弹。抗战初期,合作抗日的氛围比较良好,从太原和南京领到的这批规模可观的军火,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八路军军械弹药的严重匮乏。
【1942年冀辽热边区的八路军部队,所装备的轻重机枪多为在战场上俘获的日式装备】
【在一次伏击战中缴获日军军用电话的八路军士兵,这种贵重的通讯器材对物资匮乏的八路军来说,弥足珍贵】
而在1937年末,太原失守前夕,晋绥军在太原的仓库里囤积着海量的军需物资,由于来不及转运,又不想让这批物资落入敌手,阎锡山只得忍痛将这批物资直接送给了八路军。这批物资中,不仅有步枪机枪火炮,还有各类医疗物资,棉大衣,甚至还有成批的防毒面具,还有极为稀缺的通信器材,这批囤积物资规模之大,让前来接收的八路军军政人员都感到吃惊。
【1942年陕甘宁边区军民用自制的锅炉炼制钢铁,用于自制枪弹】
【晋察冀军区军民在一次战役胜利后俘获的日本装备】
然而好景不长,到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曾经在抗日战场上颇为积极的蒋军逐步把枪口转向内部,在敌后发展壮大的八路军、新四军让蒋介石如鲠在喉,拨来的经费与物资与日俱减。特别是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永久性停发了给八路军、新四军的经费与物资,从此,一直到抗战结束,八路军和新四军再也没有通过正规渠道从南京方面获得过一枪一弹,所有的物资供给只能依靠战时缴获、自办军事工业和开展大生产活动来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