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后,邹衍又游历至赵,受到赵国平原君的厚待。邹衍游历燕、赵、魏各国并非同年事。

济南章丘相公庄街道有一个郝庄村,位于相公庄街道驻地正北6公里,在长白山脚下,村北与豆辛、梭庄接壤,村西与王庄村相邻。有一条笔直的柏油公路从相公庄通到了郝庄村头(相郝公路),今年的5月18日,开通了相公庄到梭庄的214公交从村头路过,村民出行非常方便。

郝庄村共有660余户,2300多口人,是相公庄整个北部沿长白山区10个村子的第二大村,仅次于千年古村梭庄,农历二、七为集日。据《章丘地名志》载:明初郝姓建村,名郝家沟,后沿革为郝庄。郝庄村分郝庄一村、郝庄二村两个村委会,以阁子街为界,北为二村,南为一村。

据资料考证,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阴阳学家邹衍就是郝庄人,由此推断,郝庄的建村时间可上溯到战国时期。

邹衍(读音:zouyan)是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创始人,战国末期齐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邹衍因为阴阳五行学说,在战国时期那可是大红人,在当时各国的影响极广,均受到诸侯“尊礼”。他不仅在稷下游学,还议论国家的兴盛衰亡,直接参与政治活动,频繁往来于各国之间,走访游说,广交士林。他除在齐外,还先后到燕、赵、魏等国游说讲学,宣扬个人提出的政治主张,受到极高的礼遇。

《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记载:“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国平原君则行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邹衍游历燕、赵、魏各国并非同年事。他游说燕当在最先,是受到燕昭王招贤纳士政策的吸引,“邹侯畏之,皆郊迎而拥篲。”其离燕国后,慕魏安王有礼贤之风,便游历至魏,宣传尊贤强国之道。其以“七士”为例,侃侃而谈,指出明臣得遇明君方可治国安邦,建立卓功伟勋。

此后,邹衍又游历至赵,受到赵国平原君的厚待。《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邹衍过赵、言之道,乃绌公孙龙。”其和赵名噪一时的辩术大师公孙龙当面辩论,他强调指出“烦文以相假,饰词以相惊,巧譬以相移”的辩术必将有害于“大道”。在邹衍无懈可击的辩论之下,公孙龙不得不拱手避席,难堪地败下阵去。

邹衍一生勤奋著述、四处奔波、八方游说,为后世留下传世的著作有《终始》、《大圣》等十余万言。《汉书艺文志》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等。清代辑佚大家马国翰之《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也辑有邹衍的相当一部遗说。

另据《汉书刘向传》记述,邹衍还有《重道延命方》一书,这是一部医药养生的书籍。我国中医理论也是以五行说来解释人体。可以说,古代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皆同邹衍的学说息息相关。大到历代王朝的更替,小到城乡婴孩的取名,无不同五行相互关联。阴阳家邹衍对中国古代的影响广泛、深长且久远。

邹衍故后,葬于今相公庄郝庄西北。原章丘县城(今章丘区绣惠街道政府所在地)东关鱼市街北首建有邹衍祠,明代万历年间知县董复亨撰有碑文,今已荡然无存。现章丘将邹衍列为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