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債券市場方面,在經歷了4月長端利率橫盤震盪後,隨着隔離政策逐步放鬆、復商復市持續推進以及大力度促消費政策出臺落實,基建投資和消費主導的基本面邊際回暖預期加強,市場風險偏好也逐步修復,金融數據高增及人民幣匯率約束下貨幣政策維持謹慎操作,加之資金面的波動劇烈,5月長短端利率均有較大幅度上行。此外,爲了應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全球央行開啓了“大放水”模式,市場利率出現大幅下行,債基類產品因此獲得了非常豐厚的資本利得回報。

市場上長期流傳着一句話,叫做五窮六絕七翻身,簡單說就是每到每年的五六月份,A股市場往往會出現回調。回顧近一個月的大盤走勢,自5月中旬之後,兩市延續震盪態勢,市場情緒也漸趨謹慎。綜合來看,5月滬指下跌0.27%、深成指和創業板指小幅上漲,分別錄得0.23%和0.83%的漲幅。板塊上,食品飲料以9.07%的漲幅領漲28個申萬一級行業,商業貿易、休閒服務緊隨其後;通信、非銀金融、農林牧漁跌幅較大。

債券市場方面,在經歷了4月長端利率橫盤震盪後,隨着隔離政策逐步放鬆、復商復市持續推進以及大力度促消費政策出臺落實,基建投資和消費主導的基本面邊際回暖預期加強,市場風險偏好也逐步修復,金融數據高增及人民幣匯率約束下貨幣政策維持謹慎操作,加之資金面的波動劇烈,5月長短端利率均有較大幅度上行。

債市陷入震盪回調,走熊VS慢牛?

身處多變的資本市場,大家都希望投入的每一筆資金都能感受到安全性和確定性。而在當前震盪的市場環境下,這種看似簡單的小確幸卻沒那麼容易實現。進入2020年以來,全球疫情蔓延,美股連續熔斷,原油跌成負值,A股亦無法獨善其身。本該享受“穩穩幸福”的債券基金,也從4月底開始,上演了一出跌跌不休、震盪不斷的局面。

上交所週末重磅發聲,將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利好消息帶動A股早盤放量單邊上行。此外,5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50.7,重回擴張區間,爲疫情暴發以來最高,顯示製造業景氣明顯上行,經濟轉暖預期亦壓制債市人氣。

受風險資產上揚打壓,十年期債在週一開盤後即跳水翻綠,短債一度表現堅挺,五年期債盤中漲超0.20%。但在滬指收復2900點之後,期債承壓持續回落,五年期債衝高無力轉而下行翻綠。現貨市場跟隨期債走勢,整體亦表現分化。十年期利率債收益率反彈3-4BP,兩年期利率債收益率則小幅回落。

從收益角度來看,作爲固定收益類產品,雖然債券價格會隨着利率波動,但由於其本身所具備的票息收入,因此長期來看債券向上趨勢不改。據wind統計,在過去10年中,即使債市起起伏伏,債券基金仍然保持了年均正收益。中短債基金因具備投資久期較短、波動較小、風險較低等特點,即便在債市普跌的情況下無法規避短期的一定回撤,但只要堅定持有一段時間,有望能夠斬獲較爲穩定的正收益。

從資產配置角度看,債券基金與權益類基金的弱相關性,使其天然成爲資產配置中的有效安全墊。中短債基金相較於權益類基金風險較低、預期收益相對穩定,且由於股債存在的蹺蹺板屬性,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配置偏股基金的同時配點中短債基金,可以有效平衡風險,降低波動,以獲得更加長期穩健的收益。

後市配置價值如何?

2020年前四個月來看,有將近九成的固收產品都實現了正收益,遠超其他策略,甚至有部分產品收益超40%。但在經歷了2月以來的持續上漲之後,4月底開始債市及債券基金出現了普遍調整,包括短債基金在內,不少債券基金5月以來淨值出現連續下跌。市場寬鬆預期遇冷、地方債供給增加、風險偏好上升,可能是這一輪債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不過本週開始債市整體跌勢有趨緩跡象。

海楚資產研究部認爲,今年以來,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石油價格戰開打等“黑天鵝”事件衝擊下,投資者避險情緒急劇升溫,股票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大量資金紛紛湧入債券等避險資產,利好債市;此外,爲了應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全球央行開啓了“大放水”模式,市場利率出現大幅下行,債基類產品因此獲得了非常豐厚的資本利得回報。

領睿資產研究部認爲,2020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爲應對疫情暴發以來央行實施的對沖政策累計達5.9萬億元,從總量、價格、結構、政策配合四方面總結了這些對沖政策,加速了債券市場牛市的進程。通過3次降準、加大OMO力度、增加再貸款再貼現等,超預期投放流動性。在一季度大部分經濟指標大幅度下滑的情況下,央行可以較少顧慮去投放流動性,貨幣信貸逆勢增長。1-4月人民幣貸款新增8.8萬億元,同比多增近2萬億元,M2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別爲11.1%和12%,增速明顯高於去年,體現了有力的逆週期調節加大債券市場融資支持。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隨着CPI逐漸放緩,可以對沖部分經濟數據上行而帶來財政及貨幣政策刺激減少帶來的風險,爲債券市場牛市的後段延展了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