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太多的父母爲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每天給孩子安排大量的“業餘”興趣作業;也有一些父母忙於看電視劇或打麻將,把孩子的睡眠時間給“消遣”了,讓孩子熬成了“夜貓子”。這些不科學的生活習慣實際上是讓孩子直接“輸”在了起跑線上。小編認爲,爲了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應儘量要求孩子在22點之前入睡,養成良好的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對他以後的學業和身體至關重要。

5歲的孩子每晚8:30睡覺。事實上,從小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離不開父母的訓練。在我母親的培訓手冊中,有一個記錄:20點睡前故事時間,閱讀兒子最喜歡的安徒生童話,並幫他洗完臉和腳。喝點水,刷牙,8點上廁所。八點半,全家關燈,陪孩子睡覺,互相道晚安,看着他入睡,安靜。一些家長感到不解:孩子睡覺前也喝牛奶、聽音樂、聽故事,但爲什麼不能這麼早睡覺呢?這是因爲很多家長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家長的陪伴。如果父母每天晚睡晚起,孩子怎麼能早睡早起呢?爲了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編輯從以下三個方面總結了一些家長可以做的建議。

第一,改變孩子的作息習慣,必須從父母做起。如果父母生活不講究規律,睡覺起牀隨心所欲,或者一到週末就玩至深夜而週日早上全家人賴牀,孩子自然就會學着大人的樣子。因此,請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早睡早起的好形象。爲了培養規律的作息習慣,媽媽從孕期起就開始重視自己的作息習慣。當出生之後,媽媽依舊重視培養他的作息時間,每晚7點半準時安撫睡覺,後來隨着他的成長,入睡時間也相應地延後了,但基本都是穩定在8點半左右。從上幼兒園開始,媽媽就給他分房分牀,以保證他相對獨立的睡眠時間,不會與父母的作息“捆綁”在一起,更容易培養他形成獨立的作息時間。

爲了把好習慣保持下去,即使到了寒暑假期間,爸爸媽媽帶他回老家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會跟老人溝通好,讓他的作息時間和以前一樣,爭取全家支持配合他的早睡早起習慣。案例中能夠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主要在於父母的以身作則。可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規律並不難,父母只要從自身做起就好。

第二,理性對待孩子的午睡問題。孩子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一晚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已經足以保證孩子的高睡眠質量,讓孩子一整天保持精力充沛,此時,午睡對於他來說是一種煎熬。可是,在很多父母的生活中,午睡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也會強迫孩子午睡;或者有些父母一有時間就選擇睡個午覺,而且一睡到傍晚,有了孩子之後,也會把這個習慣延續給孩子,孩子的午睡時間過長,就會直接導致晚上難以入眠,從而打亂了孩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

4歲的小鐘基本不睡午覺,在幼兒園時他睡不着,周未在家更是不肯睡覺。媽媽急得抓耳撓腮,每天中午總是想盡辦法連哄帶騙地把他抱到牀上,可是小鐘確實不困,或者困了也要玩玩具不願意睡覺。一天週末中午,媽媽又在強迫小鐘睡午覺,他委屈地說:“媽媽,我並不困,我晚上睡了好長時間,我不想睡午覺了。”媽媽說:“怎麼會不困呢,中午大家都要睡覺的呀。”小鐘說:“我就是不困呀,躺在牀上我也睡不着,我難受。”

聽兒子這麼一說,媽媽才意識到兒子晚上的睡眠時間和質量已經足夠了,午睡對他來說成了一種負擔,便不再要求他睡午覺,於是對他說:“好,你不睡覺可以,但是你只能安靜地玩,不能搞破壞,也不能影響爸爸媽媽的午休,好不好?”小鐘愉快地答應說:“好的,媽媽,您睡吧,我就在這裏安靜地玩。”此後,小鐘雖然不太情願自己一個人在一邊獨自玩耍,但總比強迫去睡午覺好多了,他可以愉快地度過午休時間。爸爸媽媽接受他不睡午覺的現實後也有了一個良好的午休時間。

第三,原則在先,彈性安排時間。很多父母下班很晚,到家就已經七八點了,喫過晚飯,再跟孩子玩一會兒,時間就不早了。因此,父母要根據各家的特殊情況,來制訂“儘量早睡計劃”。讓孩子既能保證良好的睡眠時間,又能讓全家人儘可能感到舒適和方便。總之,給孩子制訂一個睡眠時間表,讓孩子在日復一日中形成習慣,營造安靜舒適的氛圍,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的睡眠習慣以後不僅對孩子的健康做好基礎,也對未來孩子的工作學習也能有更好的效率,希望各位寶媽get這幾個讓孩子養成睡眠好習慣的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