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中的代表是徐秀珍旧铺,位于连州市东陂镇东陂村跃进街29 号,这幢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建筑非常有特色,只可惜珊珊三丫头这次来到时,这幢建筑大门紧闭,只能在外面参观,不能进内。谢氏宗祠位于连州市东陂镇东陂村跃进街42 号右侧,始建于明代,谢姓族人为祀奉先人而建,现存的是清代建筑。

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

广东清远连州

,位于粤、湘、桂三省交界位置,

是一座“山城”

,珊珊三丫头刚到达连州,就发现这里是一座依托“山地“建设的城市,在市区中许多的建筑设施是在崎岖地形上安置的。同时,连州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市,

这座城市是古时“秦汉古道“的尽头位置,是中原通往岭南的门户

,有“岭南第一州”的美誉。两千多年来,络绎不绝的车马途经贯通南北的秦汉古道,使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在这里融汇一起,使连州逐渐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城市。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来连州旅行。

珊珊三丫头在刚到连州吃了一顿“东陂水角“之后,就马上爱上了这道小吃,于是,在连州的好几个清晨,东陂水角这道小吃成了我的“必点”早餐。这天清晨,在吃着“东陂水角“的时候,珊珊三丫头忽然在想,东陂水角中的“东陂”,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呢?

因为有这个想法,珊珊三丫头临时决定到“东陂古镇“走走。

连州东陂古镇,位于连州市的西北部,是一个连接湘、桂、粤三省的“边城小镇”

。自古以来,秦汉古道就从东陂古镇中经过,非常值得游玩一番,从连州市区到达东陂古镇的交通非常方便,每天有许多公交车从市区往来,车程大概二十多分钟就能到达。让珊珊三丫头印象深刻的是:市区进入东陂的沿途,山清水秀,空气非常清新。

关于东陂镇的名字来源,有一个故事:在明崇祯丙子年(公元1636年),有几个谢姓的东莞籍人逃难经过这里,看到这里四面环山,土地肥沃,还有一条河流从这片土地经过,河岸郁葱树木,让这些逃难的东莞谢姓人有了落地生根的愿望,于是,就依河而居,从此落叶生根,世代人们于是在河边落脚定居,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东陂的大姓。

同时,因为河西有座陂,为了念记自己是从东莞来到这里,就把这里称为“东陂”。

沿途的美丽风景,开启了珊珊三丫头一天愉快的参观行程。此时,整个古镇大概只有珊珊三丫头一个游客,显得非常“小众”,因为前来游玩的游客少之又少,避开人海,正是珊珊三丫头所享受和喜欢的,

这样,就可以细细品味整个古镇的“六大看点”了:

看点一、极具特色的东陂“石板街”。

在清朝中期,东陂古镇就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石板街,后来到了清末,司长冯少珠为方便这里经商,又把石板街扩大了,街道用青石板铺就路面,再用鹅卵石砌成路肩,青石板两边镶嵌均匀的鹅卵石。

整条石板街很长很长,从兴隆门往下,分为头铺街、接龙街、水拱街等十四条街,连着石板街,东西两侧有东门巷、西门巷、左屋巷、右屋巷等四条巷。

此时的石板街上还住着许多当地人,让人能感受满满的生活气息,珊珊三丫头到来的时候正是放学的时间,见许多小孩在石板路上奔跑,又让这条石板街焕发着活力。

看点二,依稀可见的“林立商铺”,其代表性建筑“徐秀珍旧铺”。

当珊珊三丫头走在路上时,能感受到这里当年的商贸繁华,从留存的建筑中,看到一些旧铺面,如理发铺、盐铺、丝绸铺、伙铺、裁缝铺、药铺、打铁铺、当铺……等,另外,这里还有会馆、教堂、祠堂、牌坊、东岳庙、八角凉亭、临江桥……等,让整条石板街充满古色古香的味道。

当中的代表是徐秀珍旧铺,位于连州市东陂镇东陂村跃进街29 号,这幢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建筑非常有特色,只可惜珊珊三丫头这次来到时,这幢建筑大门紧闭,只能在外面参观,不能进内。

徐秀珍旧铺首层曾作干货销售的铺面,建筑坐西北向东南,正面开五扇木门板,素石门槛,正面墙高1.3 米处设有大窗户,方便做生意,檐下设木雕鳌鱼托脚;夯砂地面,阁楼木楼板,非常有特色。

看点三、谢氏宗祠,找寻东陂镇名字的起源。

谢氏宗祠位于连州市东陂镇东陂村跃进街42 号右侧,始建于明代,谢姓族人为祀奉先人而建,现存的是清代建筑。谢氏宗祠坐东南向西北,二进一井带两廊,地面二进比一进略高,通面阔三间9.8 米,通进深18.2 米,建筑面积178 平方米。这里在2011 年7 月公布为连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前为青石铺地坪,地坪现存有阴刻“道光二十一年、光绪十五年、光绪二十年岁进士候铨儒学训导谢玉楷、谢草芳、谢岩阿立”的旗杆石二通。

谢氏宗祠总体布局完整,有鲜明的岭南艺术风格。清道光、光绪年间立的旗杆夹石,是研究谢玉楷、谢草芳、谢岩阿生平事迹的珍贵实物资料。

看点四、关屋门楼

门楼,是传统村落的建筑之一。然而随着古旧住宅的拆毁和坍塌,门楼已经成了一个村落的最后印记。在东陂镇,珊珊三丫头看到了“关屋门楼”。眼前的关屋门楼充满了岁月痕迹,还能看到当年曾被火烧过的‘痕迹“,在门楼的有一副对联“陇西传世泽,启翼振家声”。

随着东陂镇的发现,一些商贾就从湖南、广西及广东各地搬来这里定居,人越来越多,这里在明清时期就成为了一个粤北“边城”的商商埠重镇。从迁来的各姓中,有一个“关”姓人,从南海搬来了,并建起了这座门楼。

看点五、石板街外围的西溪河

沿着石板街走着走着,就看到环绕着镇的西溪河,靠河还有三个码头旧码头。自明清开始,广西贺州、湖南蓝山、道县以北的山货土产,由挑夫经古驿道肩挑至镇上,在码头上船运至广州,而广州的食盐、百货,又通过水运至镇上,再由挑夫挑到湖南、广西。

因为刚刚下了一场大雨,西溪河的河水是黄色的,两岸绿树葱葱,还有许多古老建筑,非常有韵味。

看点六、冯达飞将军故居和纪念馆

东陂镇是冯达飞将军故乡,他是中国工农红军首个飞行教官。

现在镇上保留了冯达飞故居,位于连州市东陂镇达飞巷,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3年),位于今天的连州市东陂镇达飞巷,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只是珊珊三丫头来到时大门紧闭,无法进内参观。

冯达飞故居旁还有一间“冯达飞纪念馆”,以照片和文字资料为主,真实地反映冯达飞的革命一生。纪念馆共分冯达飞青年时代、广州起义、百色起义立头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飞行员、红色教官功勋卓著、新四军、铁窗烈火等十个主题,展出了50多幅图片,配以精要的解说文字约2万字,全面展示冯达飞短暂而伟大光辉的一生。

除了以上“六大“看点外,来到东陂古镇,还可以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东陂古镇最出名的美食在东陂腊肉和东陂水角

,只可惜现在还没有到吃腊肉季节,暂时没法品尝东陂腊肉。于是,珊珊三丫头的午餐就简单的吃了一份正宗的“东陂水角”,非常的美味(有兴趣了解东陂水角的朋友,可以看前面的文章《广东清远有种小吃,可清淡又可辛辣,像虾饺又像饺子,五元一份》)。

走在那条长长石板路上,细细品味,忽然的一幢建筑、忽然的一间铺面……都或者隐藏着一个故事,仿佛都在向人们说着这座“边城小镇“的悠悠岁月。

那么,你有来过广东清远连州旅行吗?你了解连州是秦汉古道的尽头吗?你了解秦汉古道经过的“东陂古镇“吗?走在东陂古镇的老街老巷中,是否勾起你的回忆?如果有机会来连州,你是否会来这个”小众“的古镇看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