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報道 西媒稱,疫情期間,社交疏遠是日常生活中必須習以爲常的習慣。對兒童來說,理解和執行社交疏遠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因爲他們的天性就是與人親近,有時甚至對陌生人也毫無戒備。對於如何幫助兒童應對疫情,心理學家給出了幾點建議。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5月31日報道,西班牙心理學家莫妮卡·雷東多表示,孩子們必須適應這種新常態,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適應社交疏遠。她表示:“重要的是,讓他們意識到在公園等公共場所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時有被病毒感染的危險。”

雷東多表示,顯然這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但爲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除了讓孩子們保持社交距離,還必須採取其他措施。

報道認爲,首先要區分兒童時期的兩個階段。第一個是0到3歲階段。由於年齡很小、理解能力弱,向他們解釋也起不到太大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應結合口頭說教採取一系列具體措施,以幫助孩子們保持安全距離和個人衛生。例如,儘可能減少在同一區域玩耍的兒童人數。爲每個孩子準備好包括玩具和寢具在內的個人物品,避免與其他孩子共用。經常在教室等公共區域採取消毒措施等。

第二個是3到6歲階段。隨着年齡增加,孩子們能更好地理解成年人的解釋。居家隔離期間,家長也可以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在逐漸放寬管控措施之後,他們也應當學會如何在公共場所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並養成出門必須佩戴口罩和經常洗手等習慣。

報道稱,很多孩子可能會對病毒產生恐懼心理。雷東多指出,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最好使用他們容易理解的詞彙來解釋真正的原因。應該實話實說,告訴他們疫情是暫時的,結束後就能像以前一樣找小朋友玩耍。還要告訴他們,雖然管控措施很嚴格,但這麼做是爲了避免更多人生病。此外,要想不讓他們感到太過擔心和恐懼,還應當告訴他們,大多數孩子患上這種疾病時,只會表現出輕微的症狀。

由於年齡更小的孩子還無法理解這些原因,因此養成新的習慣對他們而言纔是更加有效的措施。

報道還稱,很多家長擔心疫情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嚴重創傷。對此雷東多表示,原則上講,疫情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而且大多數人的心理創傷也不會太嚴重,因此不太可能給孩子們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一名戴口罩的奧地利小學生在返校時洗手(路透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