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媽媽沒有辦法抱,只好哄孩子說:“。父母暴躁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發脾氣的頻率。

很多媽媽說,自己家的孩子會看人下菜碟,每次看到爸爸都是乖乖聽話,一聲不吭。

但是隻要自己在孩子身邊,馬上就不一樣了。

馬上三步一哭,五步一鬧。在不管馬上就要打滾了。媽媽沒辦法只好抱起來哄着。

其實仔細一想,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上次坐地鐵,在上地鐵的時候,在路上看到了一家三口,帶着孩子拿了兩個大包的東西,因此沒有辦法抱孩子,孩子也差不多有4歲的樣子。

就準備攙着孩子在路上行走。

結果,孩子沒有走幾步,就馬上攔住媽媽的去路,

雙手張着要媽媽抱着。

但是媽媽根本騰不出來手去抱孩子,加上這個小男孩胖胖的,看着也不輕,

媽媽沒有辦法抱,只好哄孩子說:“

寶寶,乖乖的好不好,媽媽現在騰不開手呀!

孩子不聽,坐在地上就開始大哭起來。路上引來很多人在觀看。

孩子爸爸馬上就按捺不住了,放下包裹,一手提着孩子的手臂,另一隻手

狠狠在孩子屁股上

打了幾巴掌。

對兒子說:“

你到底走不走,你不走我們就走了

。”

孩子一邊捂着屁股,一邊急的跳腳。鼻涕眼淚一大把,拖着媽媽的腳不肯放手。

最後爸爸實在沒有辦法,拿出殺手鐧,把孩子一拖拉到路邊。就開始拉着媽媽走。

小男孩看到父母都拋下自己,

馬上急得大哭,在後面踉蹌追了起來。那哭泣的聲音真的好絕望。

終於上了地鐵,看着孩子抽泣的樣子,媽媽給孩子抹了眼淚。後來看到孩子老是在蹭鞋子。

媽媽把孩子鞋子脫下,

看到一個小石頭,一直抵在前面,才知道孩子是因爲腳疼纔不願意走路

當時看到這個情景,覺得很心疼,孩子的世界其實很簡單,不應該從小讓孩子留下這樣被拋棄的陰影。

孩子爲什麼喜歡哭鬧

其實豆媽認爲,一個正常的孩子,都會有情緒問題的。

快樂、傷心、不滿、嫉妒、委屈

等等。

不知道如何釋放,於是就和自己的家人發泄出來了。

因爲是自己最親的人,所以在

釋放情緒時,會無所忌憚。

小嬰兒在大約7個月的時候,就會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一般是不懂掩飾自己的真實感受的。

所以的情緒都會表達在臉上,當發脾氣的時候,你會覺得不可思議,明明是很小的事情。

隨着孩子越來越大,自我意識就開始不斷強大,開始強調自己的主權意識。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失望就是失望。都會用眼淚和脾氣表達。

作爲父母往往會手足無措,當實在沒有辦法時就會用暴力壓制解決。

一般孩子發脾氣的內心訴求是這三種:

1、控制我,我不高興要反抗

2、不懂我的意思,我生氣要反抗

3、心情不好,不哄我,我就生氣要表達

但是很多父母一般的解決方式是這三種:

1、先溫柔一點,講講道理,哄着

2、哄不動,就不管,哭累了自然就好了

3、實在不行,巴掌上身,孩子就是欠揍

往往很多家長最後都喜歡使用這個法子,

因爲帶來的效果立竿見影。

孩子不哭鬧,受委屈憋在心裏不是一件好事

也正因爲這樣,孩子的脾氣有可能會反覆無常。

或者時間長了,孩子的性格有可能會維諾,開始謹言慎行,看臉色行事。

但是大部分孩子因爲小時候長期受到父母的壓制,長大以後,對於表達情緒就會出現障礙,就會帶着面具,或者壓抑情感。

這樣的孩子,心理會健康嗎?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帖子:

一位網友說:

自己長大以後幾乎沒有痛哭過,自己都忘記了哭泣是什麼感覺了,因爲從小媽媽就告訴自己,不許哭,不可以影響別人。

時間一長,什麼時候都習慣性的自己扛着。

當遇到問題時,幾乎身邊最親近的朋友都看不出來,因爲自己僞裝的很好。

這些都是來自父母的教導。

但是自己並不快樂,最難受的時候,也習慣了一個人的孤獨。

的確是這樣,成年人的世界,很多人都說哭泣是沒有用的,

但是和自己身邊的人傾訴,表達都不會的話,很容易傷身,鬱結於心。

在能夠表達的年紀,作爲父母一定不要刻意壓制孩子的情緒表達,可能這也是每個人一生中最任性最快樂的時刻了。

從小讓孩子敢於表達,長大以後才能幫助他們更好的表達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忍受憋在心裏。

正確引導,孩子需要的是先“情”後“理”

情緒真的會傳染,

父母暴躁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發脾氣的頻率。

在積極樂觀的家庭中,父母更多表現了一種快樂積極的情緒,孩子在控制自己失望悲觀的情緒能力就會強一些。

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表現的更加隨和,沒有攻擊性,會容易獲得其他孩子的認可,更快融入集體當中去。

作爲父母,我們要學會共情,和孩子交流時,不要着急講道理。

先表示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然後再嘗試用孩子可以理解的道理說服。

擁有這樣的能力,往往會化解很多矛盾。

這樣的能力,父母具備以後

一定要傳遞給孩子。

一般

4-5歲的孩子

就可以開始慢慢發展了。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體驗,幫助孩子理解認識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能夠正確自己的情緒時,再幫助孩子學會理解他人的情緒。

這就需要

父母很多的耐心來滋養。

很多時候,當你暴力把孩子打的服服帖帖時,轉身孩子就忘記剛纔發生的事情,過來原諒你。

千萬不要沾沾自喜,以爲打斷了骨頭,連着筋,血濃於水,孩子不會記仇。

用“愛”的名義毀掉孩子的例子還少嗎?

也許孩子的軀體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傷,但是心理上的創傷卻是經久不斷的。

不要辜負孩子每一次你發完脾氣,對你的擁抱和原諒。

因爲它也是有次數的。

作爲父母,不是生兒即爲父母,學會教養,學會自省,纔是父母一生的功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