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村窖藏文化遺址中,考古專家們曾找到三件奇怪的寶物,至於寶物爲何奇怪?完全是因爲這三件器物上繪製有三種不同的怪獸。此時一個問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三件器物上的不同怪獸究竟長什麼模樣?它們又會是哪些動物?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爲您揭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何家村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的何家村附近,曾出土過一大批唐代金銀器物,共有1000餘件,分別埋藏在兩個大陶壇與一個銀罐之內。何家村遺寶自1970年出土後,便成爲了舉世矚目的重要遺址,其內精美的金銀器物,不僅做工精細、造型獨特,且藝術價值極高,屬於唐代皇室的日常用品。

著名考古學者郭專家,曾在著作《出土文物二三事》中提出,何家村出土的文物應該大有來頭。推測在唐玄宗天寶十五年(即公元756年)6月安史之亂時,邠王李守禮因戰亂逃奔四川,邠王府中的財物一時無法全部帶走,後人纔將其窖藏於此,但最終卻未能再次挖出,以至於被今人發現。但是經過陝西曆史博物館、北京大學的學者考證,認爲何家村窖藏的主人,可能是唐代尚書租庸使劉震。窖藏的埋藏年代,應該發生在公元783年的涇原兵變之時。總之無論如何,結果都無法撼動何家村窖藏寶物在文物界的重要地位。

何家村窖藏遺址寶物衆多,不禁令考古專家們感到眼花繚亂。不過有趣的是,在諸多珍寶之中,考古學者們還找到了三件特殊的器物,而這些器物上所雕刻的怪獸圖案,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難以窺破其中的祕密。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1.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

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碗高3.6釐米、口徑11.2釐米、重達152克。銀碗腹部之上,被人工捶打出14條均勻的水波紋,波紋之間鏨有飛禽走獸、花草、山嶽圖案,在銀碗碗內底中心處,還貼焊有一隻鎏金的海獸,其造型飽滿豐富,細節精緻有度,可謂是生動逼真。

不過令專家感到疑惑的是,碗底的海獸造型有些怪異,它的身體與魚類相似,卻有着與動物一樣的爪子,頭部與老虎頭幾無二致,整體呈現出“四不像”的狀態。考古專家們提到,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非常特別,尤其是碗上的曲線水波紋,完全區別於碗底的水波紋形象。從風格角度來看,前者屬於中國器物紋飾的傳統造型,而後者則多見於粟特器物之上。

正是因爲如此,考古專家們確定,被描繪於碗底的海獸圖案,應該是一種受外來文化影響的“綜合體”,其形象介於獅子、狐狸和魚類之間,屬於中西合璧的產物。

2.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

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整體器形十分工整,且紋飾圖案精美,其製作工序之複雜,完美體現了唐代金銀器工匠的聰明才智,如此具有高超製作工藝的器物,堪稱是唐代金銀器中的精品。在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的底部,刻畫着一隻牛首鳥身且展翅飛翔的異獸,被學者稱爲是“飛廉”。

在我國古代,飛廉是一種神話傳說中的異獸,史書記載稱:“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以及“飛廉風伯也”,認爲飛廉是掌管風的神明。不過從現實角度來講,飛廉在歷史中的形象呈多樣化發展,包括牛首鳥身、鹿首鳥身和馬首鳥身等。

不過還有學者仍持不同意見,認爲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中飛廉的形象,很可能也吸收了諸多國外元素,這種藝術手法在唐代器物紋飾中很常見。

3.銀鍍金獨角神獸寶相花紋盒

銀鍍金獨角神獸寶相花紋盒,呈圓形,底面部微微隆起,完全由手工捶打而成。器身之上有平嵌塗金花紋,蓋心柳葉圈之內,存在八層八瓣團花,外部繞有四朵寶花組成的蓮葉卷草,草中還有雙鳥立於其上。除此之外,底心的柳葉圈之內,繪製一隻遍身披甲的獨角獸,獨角獸的口中,還銜有一株瑞草,應該存在吉祥的寓意。

考古專家曾對該怪獸進行過研究,但是並未得出最後的確定結論。不過有專家認爲,從怪獸的外貌形態上來看,其全身的甲殼呈區域狀,並在頸部位置明顯出現隔斷,很可能就是一種名爲“犰狳”的動物,它們盛產於熱帶草原地區。

直到今天,何家村窖藏文物怪獸圖案,仍未能被徹底破解,不過小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過考古學家的努力,一定能給我們揭開重重的歷史迷霧,最終令謎團真相大白。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