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从新疆出土的文物来看,的确见证了中原的新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向西域乃至欧洲传播,等等这一切,丝绸之路无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了中国的印刷术和造纸术已在西域广泛流行,并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摇过渍,应驮白练到安西。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这是唐朝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三首》中所写的诗句,诗人用“边城”、“铃声”、“白练”、“安西”、“古镇”、“胡兵”、“边将”、“凉州”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了河西走廊至西域丝绸之路上的景象。从中也可以看出,丝绸之路在汉唐时期的繁华场景,真实地见证了西域和中原往来贸易与密切关系。
但至今,有很多人还不明白古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古丝绸之路的大致情况以及古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顺着时光隧道,沿着历史的足迹,去追寻丝绸之路上曾发生的故事……

古丝路的命名和佐证
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以此名。
十九世纪下叶,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先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被中外史学家认同,而沿用至今。其基本走向定于西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道路。
丝绸之路正如其名,在这条逾七千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产自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这个东亚强盛国度繁荣文明的象征。
比如: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以及还出土了不少汉晋时期的丝织品;二十世纪初外国探险家在新疆楼兰发掘出东汉时期的丝绸制品残片,包括一幅写着“延年益寿”隶书字体的锦面等。
其实,早在丝绸之路还没有形成之前,就有中原和西域的商人以购买产自新疆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进行着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从汉代开辟河西四郡,打通河西走廊之后,这条商路开始畅通无阻,日渐繁荣。特别是中国进入繁荣的唐代后,西北丝绸之路再度引起中国统治阶级的重视。
为重新打通这条商路,唐朝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了西域各国,并建立了四镇作为军政机构。与汉朝不同的是,唐在西域、中亚控制区建立了统治秩序,西域小国林立的历史结束,从而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丝绸之路有数条干线和支线,有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我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绿洲丝绸之路,也就是从河西走廊到西域
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是历史上世界民族大迁徙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中原文化、古罗马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亚文化和印度文化都曾通过丝绸之路在这里粉墨登场。

南北疆古丝路清晰线路
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再由各国商人组成商队,浩浩荡荡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青海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到达新疆后分为三路:
一是北道,是经伊吾(今哈密)、蒲类(今巴里坤)北庭(今吉木萨尔)、到乌鲁木齐,然后经过石河子、阿里麻里(今霍城)、伊犁抵达黑海沿岸。
二是中道,是经吐鲁番、焉耆、轮台、库车、拜城、温宿、喀什,翻越帕米尔高原抵达地中海;或从乌什县经碎叶(今属吉尔吉斯斯坦)抵达西方国家。
三是南道,是经阳关、若羌、且末、于田、莎车,过阿姆河抵达伊斯坦布尔。丝绸之路所经过的路线,往往是因为可以凭借一块块绿洲获得喘息和补给,因此也可以说,这三条路线也大致反映了当时西域各族人民的居住分布情况。

目前,新疆各地还分布着很多古代遗址,从汉唐至明清时期,这些古城、烽燧、驿站、戍堡等,都是沿着丝绸之路来设置的。百年以来,不管是外国探险家,还是中国考古学者,在新疆各地都发掘出了佐证古丝路的文物。
比如,在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一幅《托盏仕女图》,经考证,此画年代为唐代,整体画面是一位当时的贵妇正在下棋,旁边一位侍女正端着茶杯为贵妇送茶。
从这幅画卷证明,南方的茶叶也是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了西域,那么茶叶的流通也可追溯到两千多年的西汉。毕竟新疆自古以来不产茶,至今新疆少数民族还延续着喜欢喝的茯砖茶、奶茶等生活习惯,这就证明了中原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相互贸易情况。
因此,丝绸之路作为亚洲与欧洲联系的动脉,在世界历史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它把世界历史上最主要的古代文明联系起来,对人类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新疆的文物古迹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也特别丰富,可以很好地印证当时的文化传播情况。

中原新技术向西传播的通道
另外,除物资贸易之外,丝绸之路还承载着科技的交流。随着它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唐王朝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失利,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从西域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区多沙漠戈壁,水是决定各地的繁荣与发展的关键。然而收集、利用这天山、昆仑山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融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间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
从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地区,这又为西域带来了一次农业革命。比如新疆吐鲁番市境内著名的坎儿井,巴州轮台县的古渠道等。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着丝路逐渐西传的科学技术之一。
在敦煌、吐鲁番、若羌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比如,新疆吐鲁番市于1959年至1975年阿斯塔纳古墓等出土了两千七百多件汉文纸质文书,年代从魏晋至唐。这说明了中国的印刷术和造纸术已在西域广泛流行,并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足以证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
同时冶炼和建筑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来了西域。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市、拜城县、乌什县等地,至今还保留着汉唐至清代的冶炼遗址。2007年,库车市因施工发现了十余座魏晋时期的古墓,不仅有瓷器,还有刻有龙首的砖雕,以及古城发掘的木雕等。
目前,从新疆出土的文物来看,的确见证了中原的新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向西域乃至欧洲传播,等等这一切,丝绸之路无不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丝路上的文化交流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的贡献还体现在文化的交流上。东汉初期,佛教自于阗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侧之“丝绸之路”孔道,全面传到西域各地。
在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圣地于阗向西或北方传播到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喀什、阿克苏、库车、焉耆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北路各地,接着又向东北方向传播到且末、若羌、米兰、楼兰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南北路诸地,继而继续东传,到达中原地区。
我们应该知道,除了佛教之外,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拜火教是中国人对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称呼,有记载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各国皇帝的支持。
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地方统治者为加强拜火教的管理,设立萨薄一职,试图将宗教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不过,任何宗教都是为了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寄托,但却不能影响到政治,否则就会被消亡。

景教则是叙利亚基督教聂斯脱里教派的一个分支。据史料记载,景教在唐代初期博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长安兴建庙寺一所,初称“波斯寺”,后更名为“罗马寺”、“大秦寺”。
根据相关记载得知,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在“会昌法难”之后,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直延续到明朝天主教进入中国之时。
从西方到东方的丝绸之路,只是在元朝之后逐渐不受注意,间接刺激了欧洲海权兴起。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发表后,中国及亚洲成为许多欧洲人向往的一片繁荣富裕的文明国度。
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企图绕过被意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线,与旧有的丝绸之路接通中国,并希望能从中获得比丝路贸易更大的利益。一些国家也希望将本国的所信仰宗教传至东方,蒙蔽和奴役当地的人民。
十九世纪初期,尽管欧洲强权已在海上遍布,中国依然被西方认为是向往之地,是最兴旺与古老的文明。这也说明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晚于绿洲丝绸之路的发展。
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丝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带来的精神性影响,也造成西方在近代两百多年期间,认为与中国交易能获得巨大利润的绝佳印象。而随之跟来的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使中国人民蒙受了百年耻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