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声学原理的解释似乎更有可信度,声学研究所的专家李晓东称,雷电交加的夜晚,狂风呼啸而过,吹进惊马槽的风,在与岩壁不断的撞击后,就形成了共鸣与声音反射的声学现象,当地的村民很可能将这些声音臆想成了马鸣声或战场的声音,“阴兵借道”很可能也是这个原理。不过在七擒孟获中,诸葛亮也有进行不顺利的时候,相传诸葛亮率军南下抵达陆良,与孟获的南军在战马坡交战,孟获为此特意请出了八纳洞洞主木鹿大王(精通法术的木鹿大王并未出现在正史,但在《三国演义》中有出现)。

据《滇元纪略》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擒于白崖,今赵州定西岭。一擒于邓赊豪猪洞,今邓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腾越州之间。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

“七擒孟获(当地酋长)”因为《三国演义》的大幅度改编而显得十分传奇,不过此事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有提到,《三国志》中也有记载:“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不过在七擒孟获中,诸葛亮也有进行不顺利的时候,相传诸葛亮率军南下抵达陆良,与孟获的南军在战马坡交战,孟获为此特意请出了八纳洞洞主木鹿大王(精通法术的木鹿大王并未出现在正史,但在《三国演义》中有出现)。

木鹿大王让南军挖了两条长不到40米、宽不足1米的山路,然后将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引到这个地方,很快号角声响起,虎豹豺狼、飞禽走兽出现,蜀军毫无抵抗之力,因此退至山谷,结果蜀军又遭遇马惊人坠的事情,最终损失惨重。

为什么提到这个传说?与“阴兵借道”有什么关系?事情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此时距离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孟获交战之事已经过去了1800年,木鹿大王命人挖的坑也已得到了名字“惊马槽”,是当地村民上山、下山的唯一通道。

但是村民们却经常能听到兵器相碰、战马嘶鸣的声音,让当地的村民很是惊讶与心慌,挑柴路过时还得磕头拜拜,保佑自己能顺利通过。而村民们将这一现场称作是“阴兵借道”,联想到千年前的传说,也是传得沸沸扬扬,更增添了几分色彩。

因此吸引了许多专家前往,试图找出真相,工程师金德山称这里的地层主要是以石英岩为主,石英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便是二氧化硅,具有很好的传导性,常用于各种电子元件,如安装在录音机里。

并且在惊马槽周围岩石中还存在极少量的磁铁矿,每当打雷、闪电时,在惊马槽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晰,于是人们猜测石英岩将千年前古战场的声音录了下来,千年后就可以在惊马槽听到这些兵器相碰、战马嘶鸣的声音。

不过也有人提出古战场的声音早已被其他的声音取代,为什么还能长期保留,没有消除掉?

但声学原理的解释似乎更有可信度,声学研究所的专家李晓东称,雷电交加的夜晚,狂风呼啸而过,吹进惊马槽的风,在与岩壁不断的撞击后,就形成了共鸣与声音反射的声学现象,当地的村民很可能将这些声音臆想成了马鸣声或战场的声音,“阴兵借道”很可能也是这个原理。

现如今惊马槽的旁边修了一条公路,因此当地人再没有听到过惊马槽传出的声音,但依然有不少人认为“阴兵借道”并不是声学原理能够解释的。

在《太平广记》、《旧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金史》等都有过关于“阴兵借道”的记载,《金史》记载道:“临潢府闻空中有车马声,仰视见风云杳霭,神鬼兵甲蔽天,自北而南,仍有语促行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