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電動車行業存在停放難題突出,管理成本與執法難度大。但因爲市民需求量大,購置成本低等原因,大量超標、安全隱患嚴重的私人電動自行車上路行駛,加大了監管部門的管理成本與執法難度。但這一難題近期在昆明有了新的解答。

做“喫螃蟹”的城市昆明有效管理促企業比拼服務

目前我國電單車保有量約2.5億輛,平均每8個家庭就有5個家庭保有一輛電單車。不過,也由此帶來很多問題,全國每年因電單車引發的火災約2000起,造成羣死羣傷等人身安全和財產損失。此外,亂停放問題也給城市交通管理帶來了很多挑戰。

早在2019年7月31日,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就發佈《昆明市共享單車運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修訂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昆明市城管局及時考慮到超標電動車可能引發的消防安全隱患、電單車具備定點停放更易管理等因素,因地制宜對轄區共享出行管理提出多項創新的管理措施,通過定期考覈、總量控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充分發揮了政府監管的引導作用,推動行業整體健康發展。

經測算評估,昆明市內共享單車及電單車健康承載總量不超過20萬輛。爲此,實行總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共享電單車企業改善服務水平、加速市場優勝劣汰進程、改善城市及區域因共享電單車數量過多而帶來的各種問題。通過總量控制及有效的激勵措施,對考覈靠前的企業予以份額獎勵。

“現在每天早上可以多睡十五分鐘,而且是定點停放,街上看着也不亂。”家住翠湖附近的陳欣然女士對管理部門准入的共享電單車產品表示滿意,“以前經常能看到單車東一輛、西一輛的狀況,現在都整整齊齊地擺在白框內。”

美團獲昆明共享單車運營管理考覈第一名。供圖

目前,昆明交通管理部門還試點推廣共享單車“網格化”管理模式,依託社區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共享單車管理微信羣,快速處置共享單車停放不規範的現象。在5月21日發佈的《昆明市共享單車運營管理考覈情況通報》中,美團以多項領先的優勢獲得了此次考覈第一名的成績。

上班路遠又不想擠公交共享電單車成爲最優選

如今共享出行越來越規範化,隨着人們對於綠色出行和健康生活理念的加深,面對1至3公里的短距離出行,更熱衷於選擇共享單車,但是面對超過3公里的中短途出行需求,純靠人力驅動的單車難以滿足。

有調查顯示,38.1%的用戶每天騎行超過3公里,有7.4%的用戶每天騎行超過6公里;有71.2%的共享單車用戶表示,復工復產後對於3-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他們願意選擇更爲省力的共享電單車。在雲貴川等有起伏路面的城市,共享電單車出行更受歡迎。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建議,引導支持共享電單車行業發展,同時加強共享電單車騎行安全管理。他認爲,在安全的基礎上,電單車在速度、適合里程上相比普通單車都具備更大的優勢,完全可以實現中長距離的綠色出行。

60萬就業崗位應運而生共享電單車便民更利民

事實上,行業的健康發展歸根結底還是對社會發展提供益處。谷樹忠委員還引用了數據證明,通過共享手段,可在滿足同樣出行需求的前提下,用6000萬輛共享電單車將1.5億輛低頻使用電單車完全替換,最大限度減少長期停放的風險概率,減少的2700億元購車成本又可轉移至消費市場。

此外,發展共享電單車模式還將創造60萬個運營、維修等崗位需求,共享電單車線下運維等工作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學歷、技能等方面要求不高,可以精準吸納大量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增加貧困人口收入,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有效手段。

另外,在低線級城市共享電單車擁有大量用戶,企業重點招收當地貧困人員,可實現貧困人口就近脫貧就業。運維人員的工作性質與外賣騎手高度相似,2019年在美團平臺就業的外賣騎手脫貧比例高達98.4%,預計共享電單車運維等新生崗位將成爲助力貧困人口脫貧的又一新選項。

可以預見,在運營企業本身的技術發展和政府相關部門的有力指導下,共享單車、電單車未來將對提升社會效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