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信勇敢快樂地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費盡了心思。但是,你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很多時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這樣子對孩子的成長並無益處。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這幾種行爲,正在摧毀掉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爲孩子包辦一切

太多的中國家長,對孩子的飲食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爲孩子的課餘時間安排衆多的學習項目,音樂、繪畫、舞蹈、外語……家長們希望孩子將來有遠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越俎代庖的方法,會使孩子在生活上產生依賴性,在學習上產生被動,消極的情緒。這極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必須獨立承擔他生命裏的責任。父母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創造力的無情扼殺。一個孩子什麼事沒做過,只是學習絕不可能成爲天才。恰恰相反,如果從小到大家長什麼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後,在羣體中會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自信,根本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拿自己孩子與別家孩子比較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那麼好,你只要有別人一半,我就心滿意足了,唉……”這世界上有一種最了不起的孩子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好,無所不能。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聽着這句話長大的,這種話聽多了,使孩子心裏總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他人。中國青年報社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83.4%的受訪家長有過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作比較的行爲。

其實,父母說這句話,本意可能是讓孩子進步,向更好的孩子學習。但是總拿“別人家的孩子”去跟自己孩子做對比,這是最傷害孩子自尊和自信的做法。鄰居家12歲的傑傑,原本他的學習成績不錯,但是父母總覺得他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總是以此來打擊他,慢慢地他的成績越來越差,做什麼都提不出興趣,因爲他覺得反正我做的不如別人好,反正怎麼做都不能讓父母滿意,慢慢地成績一落千丈。而且,原本活波開朗的他,也變得心事重重。父母老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會讓孩子揹負厚厚的情緒包袱,喪失這個年齡段的人應該有的天真爛漫。

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多聽聽孩子的內心,而不是一味地去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和長處,父母要做的就是發現孩子的長處,培養孩子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給他自信。其實,人生在世,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如果你一味的拿孩子和別的孩子攀比,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就是在一步步的磨滅孩子的自信心。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選擇就投胎到一個家庭,這個家庭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我們在這個家庭遇見了自己的親生父母。

所以,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我們從自己做起,將優秀與愛傳遞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快樂自信地成長。比起否定的態度,孩子更需要的是肯定和信任,與其做一個老是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家長,不如做一個善於發現自家孩子閃光點,善於鼓勵自家孩子的家長。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未來,所以纔會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家孩子。但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不是你的孩子。千萬不要因此,傷了自己孩子的心,這樣子就得不償失了。

父母行爲輕浮

正如詹姆斯·鮑德溫所說:“孩子們從不擅長聽長輩們的話,但是從來不會不模仿他們的行爲。”

家長的行爲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家長如果自己行爲上諸多不檢點處,平時出言不遜,言語粗俗,習慣於搬弄是非,孩子就會認爲人和人之間沒有尊重是正常的。即使,他道理講得再生動,孩子也不會學會尊重。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他們的身上具有無限的潛能,只要經過適當的培養,他們就會變得很優秀。只有在正確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纔會擁有積極健康的心靈,從而更好地學習、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