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的願望,不是給自己買一個玩具,也不是去哪裏玩兒,而是希望媽媽不要哭了,自己也會努力活下去。小田的六一兒童節願望,當然也和媽媽有關。

  最近被一個懂事的小姑娘,感動哭了。

  小姑娘叫萌萌,今年4歲了。她有些特別。5個月大的時候,被查出患有一種罕見疾病,這讓她不能說話,靠插管,做復健維持生命。

  萌萌的媽媽,爲了照顧她,辭去了設計師的工作。

  (圖片來源:江蘇新聞)

  剛被確診的時候,醫生說孩子一般活不過2歲,如今萌萌4週歲了,即將迎來自己第5個兒童節。

  在被問到兒童節願望時,萌萌的回答令人動容。她的願望,不是給自己買一個玩具,也不是去哪裏玩兒,而是希望媽媽不要哭了,自己也會努力活下去。

  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都是父母爲子女着想”,實際上,愛是雙箭頭,孩子也會反過來,想到父母。

  就拿願望這件事來說。很多孩子的願望,都和父母有關。像是萌萌,她捨不得看媽媽傷心難過,再像是6歲的嘉樂。

  嘉樂的六一願望,是「飛到天空上,看看爸爸」。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願望,是因爲已經7個月沒見到爸爸了。

  嘉樂是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的一名留守兒童。他的爸爸一直在廣東打工,他平時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或許是有代溝,嘉樂和爺爺奶奶的交流並不多,所以大多數時間,他都自己玩兒。

  平時是沉默了些,可只要一提起爸爸,嘉樂就非常興奮。他會打開話匣子,回憶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光,“爸爸回來我可快樂了。我們一起去超市,什麼都買給我喫,還給我買玩具……爸爸陪我打球、游泳,然後還要喝一罐冰可樂!”

  可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去年10月,嘉樂的爸爸回來給他過生日,之後再也沒回來。平時嘉樂只能通過爺爺奶奶的老人機,聽聽爸爸的聲音。

  和嘉樂一樣,聽聲音來緩解相思之情的,還有9歲的小田。

  小田是來自雲南滄源縣翁丁村的一個留守兒童。她從3歲起,就和外公一起生活。她的媽媽去外面打工,每年只有過年的時候纔回去。

  那短暫的相聚,就是小田最快樂的時光。她會黏在媽媽身邊,一刻也不離開,每次媽媽離開,她都要哭兩三天才好。

  所以小田特別羨慕自己的小夥伴,有媽媽陪在身邊。

  小田的六一兒童節願望,當然也和媽媽有關。

  因爲媽媽一直在外面打工,從來沒參加過她的家長會,她就希望媽媽能來一次。當然,如果能一直陪在自己身邊,就更好了。

  和小田的願望一樣。今年7歲的若芸,也希望媽媽給自己開一次家長會。

  小姑娘也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她和奶奶一起生活。她非常懂事,會幫奶奶做家務。煮飯,放牛,餵豬樣樣都不在話下。

  不過比起小田,她對父母的「思念之苦」又少了一些。

  因爲奶奶給她買了一部智能手機。那是今年3月份,學校要上網課的時候買的。有了智能機,上課之餘,若芸就用微信和在外地的父母聯繫。

  能隔着屏幕和父母見面,小姑娘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一個好消息是,上面這些小朋友「見」爸爸媽媽的願望,在六一兒童節前夕實現了。

  5月25日,一場特殊的 “雲端家長會 ”在滄源縣勐董鎮中心完小舉辦。20多名6-12歲的學生,通過教室裏的網絡多媒體一體機,實現了與異地打工的父母“雲端會面”。

  看到爸爸的那一刻,小嘉樂哭了。他千言萬語匯成一句,“爸爸,我想你了。”

  看到媽媽的那一瞬間,小田眼裏劃過了驚喜。那一幕,真的有被戳到。

  對這些留守兒童來說,和爸爸媽媽「見面」,就是最好的兒童節禮物。

  說實在的,除了「思念之情」,長期的「留守生活」,難免會給孩子們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傷害。

  比如他們會很敏感,會自卑,會灰心喪氣。還會有一些人際關係上的障礙,很多留守兒童,不願敞開心扉和他人交流。更嚴重的,會逃課,甚至輟學。

  孩子們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是「陪伴」。

  雖然很多家庭因爲現實原因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與兒女相隔千里。但是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多年前信息封閉的時候了,至少多給孩子們打個電話。

  好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