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爺爺奶奶的教養方式總是和父母不同,長此以往,隔代教養方式帶出來的孩子,不容易建立起規則意識,他們不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更不知道界限和邊界應該在哪裏。就是怕爺爺奶奶把自己好不容易培養起來孩子的規則意識又生生地破壞了。

01

有統計數據表明,在我國城鎮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爺爺奶奶,在上海更是都已達到了88.9%。而陳妍媽媽寫過一篇文章我調查了100組家庭,發現既能上班賺錢,又不需要老人帶娃的媽媽,根本不存在!,隔代養育是我們大多數人無法避開的話題。

我有一個朋友開工廠的,業務很忙,很少回家,所以教育孩子的重心就壓在爺奶奶身上。

這天,朋友好不容易回了一次家,一家人在喫飯時,孩子們還在打遊戲機,

“喫飯了!喫飯了!”叫了幾次都沒有回應,父母很生氣,“怎麼光知道打遊戲,飯也不喫?”

爺爺奶奶在一旁好言相勸。面對批評,孩子們不敢對父母有所反抗,但是卻對爺爺奶奶表現出不耐煩,可見他們一點都不怕爺爺奶奶。

喫完飯了,父母又要去工廠忙工作了,對爺爺奶奶說:“我們平時不在家,你們一定要對他們管得嚴點。”

可是父母一走,爺爺奶奶又恢復慈祥臉,孩子們開始肆無忌憚地打遊戲。

直到有一天,學校老師要求家長到學校談話,孩子無故不完成作業,已經不止一次了,天天被點名批評。父母這時才知道,孩子在家裏經常騙爺爺奶奶作業已經做完了,沉迷遊戲,成績一塌糊塗。孩子根本不聽爺爺奶奶的話,到了難以管教的地步。

爺爺奶奶的教養方式總是和父母不同,長此以往,隔代教養方式帶出來的孩子,不容易建立起規則意識,他們不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更不知道界限和邊界應該在哪裏。

02

暑假到了,很多朋友家都是雙職工家庭,但是他們寧願花100元錢一天把孩子託管在機構,也不願意交給爺爺奶奶帶。就是怕爺爺奶奶把自己好不容易培養起來孩子的規則意識又生生地破壞了。

規則意識是一種被內化的秩序。一個內心充滿愛、有秩序的孩子,他不需要別人經常的強迫他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1、時間規則,即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比如喫飯時間、課程時間、遊戲時間、點心時間;

2、空間規則,即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比如喫飯在廚房裏、遊戲在遊戲室;

3、物權規則,即誰的東西誰做主。

規則感不好的孩子,自私,專橫,不願與人分享,在與人交往中會出現大問題。

等規則制訂了,關鍵在實施。但是隻有老人在,一般是很難始終如一地執行下去的。這也是我們經常和老人起衝突的導火索。

其實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都是愛孩子,但是爲什麼會因爲孩子教育問題和我們不時起衝突?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看門人情結,就是說所有照顧孩子的人,無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是爸爸媽媽,甚至家裏的保姆,都會不自覺地產生競爭和排他的情緒。

養育中的每一方都試圖給孩子他自己認爲的最好照料,同時堅定不移地相信他做的是最好的。

但武志紅曾說:“愛是一個極度危險的東西,常常導致傷害,並且越愛越容易導致傷害。”從另外一個方面看,這種情結很容易演變成互相爭奪的場景,每個人更關心的是誰對孩子最有話語權、誰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孩子本身是不是能夠健康發展,反而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次要問題。關於隔代養育,每個媽媽也許並沒有那麼無辜。但在這場拉鋸戰中,孩子的規則意識卻很難被樹立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