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1、送孩子上幼兒園可上可不上?

我曾經在一所幼兒園當過一段時間的實習老師,經常遇見一個情景:

有些小朋友經常遲到,早退,家長看心情送孩子到幼兒園,可以隨時送來丟在幼兒園,也可以隨時來接走,完全不遵守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於是,老師提醒家長,應準時送來幼兒園,沒特殊事情,儘量到了離園時間再來接回家。

家長不屑一顧的說“反正幼兒園也只是孩子玩一玩的地方,不寫字,不背書的,沒什麼要緊。

很明顯家長只是把幼兒園當成了一個託管孩子、讓孩子娛樂的地方。想去就去,不想去就算了,所以更不存在要尊重幼兒園規則。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我也問過很多家長,知不知道爲什麼送孩子來幼兒園?孩子來幼兒園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家長都抓抓腦袋,有些懵。

表示沒想過或者不知道,只是覺得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所以就按部就班的來了。又或許是因爲看到別家小孩都會讀幼兒園,跟隨大衆,也就送來了。

更有家長認爲,只有教給孩子知識的幼兒園,纔是真正值得去上的幼兒園,大多幼兒園就是帶着孩子玩,對自己來說,就是找一個能有人看孩子的地方。

如果這樣的話,還不如直接讓孩子在家裏,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就直接讀小學了。爲什麼還要花很大一筆錢送孩子去讀幼兒園呢?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2、幼兒園都學什麼?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高大的建築,那幼兒園的啓蒙教育就是根基,可能會對他以後的人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名記者採訪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爲最重要的東西?”那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在幼兒園。”

記者接着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呢?”諾貝爾獲得者說:“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要誠實,不撒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做錯了事情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的。”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幼兒園老師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幼兒園老師引導着孩子學會了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最必不可少的本領。

幼兒園絕不是一個玩一玩的地方。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在幼兒園重點培養孩子什麼呢?

一、適應集體生活,初步社交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面對的只有自己親近的人,所以情感單一,交流範圍有限。

而上了幼兒園之後,面對的是陌生的老師,不同性格的小朋友,還有很多孩子沒見過的新鮮事物,不同的生活模式,不再只是在家庭這個小圈圈活動了。

孩子有了更多的情感體驗,會經歷焦慮——平靜——適應的過程。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朋友的孩子晶晶是家裏的寶貝,從來沒有單獨離開過爸媽。剛上幼兒園時,哭的撕心裂肺。聲音沙啞。

父母看着也心疼,但沒辦法,始終要走出這一步的,每天送到幼兒園果斷交給老師,然後就咬咬牙走了。

在老師發過來的視頻中,看着自己的孩子根本沒想象中那麼脆弱,而是很平靜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跟着老師的指令做小遊戲。老師耐心引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一步一步的適應集體生活。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大概過了一週多,朋友的孩子就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每天都吵着要去上幼兒園。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一起玩遊戲,一起喫點心,一起學本領等。

他們非常樂於找一個好朋友作伴,他們通過自我介紹,詢問對方姓名等方式來互相認識,出現矛盾時,會通過協商、退讓、道歉或吵架等,屬於自己的方式去解決。

在幼兒園裏的社交單純至極,卻最能讓孩子理解社交的真諦,據統計,在幼兒園時期學到的社交技能,與他長大後是否成功有着密切關係。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二、良好習慣的培養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說過:幼兒園就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正確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最重要時期,一旦養成終身受益,一旦錯過,以後長大想要糾正孩子不良壞習慣卻很難。

培養孩子正確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家長和老師需要相互配合,站在同一個教育戰線上。所以,不要再覺得孩子上幼兒園不用管,不關自己的事了。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可能在家裏時,家長們總是幫助孩子做一切事情,習慣一手包辦。包括一些很簡單,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去做的事。

很多剛入園的孩子,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很差。不會自己拿勺子喫飯,不會自己洗乾淨手。

但在幼兒園,老師會通過示範法讓孩子握住勺子,並告訴孩子細嚼慢嚥,不挑食。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會手把手教會孩子正確洗手,認真洗手。並告訴孩子洗完手及時關掉水龍頭,不浪費水,培養孩子節約用水的習慣

這些都是最貼近孩子生活的習慣,也是最基本的、必備的生活經驗。對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的。

而每天不斷重複,不斷提醒。漸漸地孩子就會養成這些習慣,並把在幼兒園學到的習慣帶到家裏。

很多家長髮現孩子長大了,就是從一些習慣上體現出來的。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三、拓展思維,尊重想象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每一個環節,都是老師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精心設計的。

在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下,孩子在有趣輕鬆的氛圍中大膽思考,老師鼓勵孩子勇敢說,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並通過表揚、肯定讓每一個孩子都體驗成功。

幼兒園裏老師設計的區間活動更是豐富多彩,孩子喜歡去參與,喜歡動腦筋去探究。在玩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比死記硬背,強行灌輸給孩子知識好了很多。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3、別再讓幼兒園的孩子超前學習

上幼兒園是孩子離開家庭,邁出第一步的重要階段。幼兒園教育在孩子的人生中佔據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需要家長格外的關注,正確的理解。

俗話說“人生那麼長,該走哪一步時,自有規律”。

幼兒園教寫字,背書,做加減法的行爲,看似是超前行爲,卻爲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涯埋下了禍根。

國外曾經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院,做過一個實驗,讓兩組孩子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同一幅畫,並且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來畫這幅畫。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這兩級孩子,一組是接受過幼兒園早教的超前學習,一組沒接受過幼兒園早教學習。

兩週後,做上面研究的教授再一次重複實驗的每一個步驟。

結果顯示,上過幼兒園早教的孩子,再一次的畫作和自己上次畫的幾乎一模一樣,但沒上過早教幼兒園的孩子,兩次創作出的畫作和自己上次畫的截然不同。

實驗結果很明顯,那就是孩子越早接觸超前學習,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到的磨損和消耗就越大。

孩子太小了,上幼兒園只是換個地方玩?可別再這樣想了

因爲早教,讓孩子過早失去想象力和創造力,懂了更多的規矩,卻失去了未來的多種可能。

所以,當孩子上幼兒園時就讓他們盡情享受這歡快的氛圍,精彩的時光吧,他會在這個小世界收穫很多很多。

不要再覺得上幼兒園就是換個地方玩了,幼兒園所要學的東西,纔是孩子以後立足的根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