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和世界的關係”

這是電影《春潮》宣傳海報上的一句話,直戳心底。

讓人窒息的、擰巴的愛

《春潮》講述了一個祖孫三代,三個女性,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的故事。

母親紀明嵐是個典型的“雙面人”,對外人熱情善良,對家人卻尖酸刻薄,十分不堪。

紀明嵐年輕時,爲了當城裏人,和丈夫結婚,然而丈夫卻是個“流氓”,在菜市場偷摸女人;在戲院裸露身體;把妓女帶回家。爲了跟丈夫離婚,紀明嵐寫過很多檢舉信舉報他。

她痛恨生活,痛恨丈夫,於是,她將對這種恨轉嫁到女兒郭建波的身上,郭建波成爲了母親眼中的“孽”,成爲了母親發泄對生活不滿的“垃圾桶”,紀明嵐每天都在不斷地咒罵、摧殘着這個“替罪羊”。

紀明嵐帶人回家練合唱,郭建波回來後只能躲在陽臺上抽菸,母親就罵她“見那麼多人還抽菸,有毛病”

郭建波做記者揭露社會痛點,她罵:“國家養你,還報道國家的不好,沒良心,連畜生都不如!”

女兒說話,她罵:“我從來沒見過你這麼不要臉的人吶!”

女兒沉默,她照樣有話說:“你看我高興了就故意潑我冷水!”

總之,女兒做什麼對不對,怎麼做都是錯、錯、錯。

除此之外,她還挑撥建波和外孫女婉婷的關係,建波要帶婉婷出去住,她就嚇唬婉婷說:“你媽媽要殺死你。”

她見不得女兒和婉婷親近,殘忍地對婉婷說“你兩個月大的時候,你媽要把你打掉,連你媽也不知道你爸是誰。”

在紀明嵐的眼裏,女兒就是丈夫的替身,在她的潛意識中,女兒是她不幸的根源,心理扭曲的紀明嵐,用這種變態的行爲換取戰勝命運後勝利的快感。

40歲的郭建波,是一個單身媽媽,面對母親的咒罵,她從來都只有“沉默”。

她的反抗是無聲的,當自己抽菸被母親臭罵,她轉身就把菸頭擰在餃子皮上,打開廚房水閥,水漫客廳。

她的反抗是可悲的,因爲她選擇摧毀自己來折磨母親。

母親希望她找個男人過上安定生活,“你想讓我找個好男人,過體面的生活,我偏不?我就是要讓你看到我這個樣子。”於是,她嚇跑相親對象,和不同男人在一起。

面對母親無休止地謾罵羞辱,麻木的郭建波沉默地將手按在仙人掌上,滿手是血。

郭建波的扮演者郝蕾說“生活對她的折磨,就像一個小細刀在不停地刮,而不是上來就捅兩刀。”郭建波在母親惡毒的咒罵中麻木隱忍地活着。

影片最後,建波對躺在病牀上昏迷的母親說:“你什麼時候才能明白,家庭不是戰場,你的勝利也不是榮耀......你想讓我找一個好男人,在家,過體面的生活,我不,我就要你看見我現在的樣子!”

圖源自豆瓣

你說我會遭報應,我就得到了報應,

你說我貧窮、孤獨、孤兒寡母、疾病纏身,我會一一實現給你看。

郭建波選擇用最慘烈的方式報復着母親,最終兩敗俱傷。

劇照圖

刻薄的姥姥、忍耐的母親,郭婉婷每天周旋在兩個擰巴的女人之間,充當潤滑劑。這樣的生活,讓郭婉婷成爲了一個早熟而敏感的孩子。

和媽媽的忍耐不同,郭婉婷會正面反抗,

面對姥姥的催促,她會拍碎桌子上的麪包表達不滿;

面對姥姥的期望,她選擇放棄合唱比賽和好朋友出去玩。

對母親,她有着依戀和維護,母親和姥姥鬧矛盾後,婉婷連忙送走母親“你趕緊走,你們倆八字不合,你一走她就又變個人了。”

婉婷是這個家庭中唯一的陽光,將這個壓抑的家裏撕開一道裂縫。

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厭女》這本書中寫道“母親的不如意,與自己無法改變現狀的無力感混爲一體。母親一邊詛咒自己的人生,一邊又將同樣的人生強加給女兒,引來女兒的憎惡。”

紀明嵐年輕時,將省下的口糧寄回家,卻被母親埋怨“寄糧食幹什麼,幹嘛不寄錢” ,可見紀明嵐和自己的母親的關係就是非常有問題的。

輪到自己做母親的時候,紀明嵐將自己遭遇過的不幸複製到了女兒的身上。

郭建波“墮落的”、“一團糟的”的生活皆因母親所起。

因爲沒有母親的良好示範,郭建波不懂得如何與人打交道,和他人保持疏離。

因爲缺愛,她將對愛的渴求投向各種男人,未婚先孕。

最可怕的是,這種悲劇同樣投射在了婉婷身上。婉婷從小被姥姥灌輸“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所以當她看到同學崔英子的爸爸揹着崔英子,父女倆一起跳舞,唱歌時,這個小女孩感到的只有迷惘。

就如《與狼共奔的女人》中說的那樣:“對大多數的成年人而言,即使一生只跟母親發生過一次問題,心中就會存在一個說話、行爲和反應跟童年時期一模一樣的‘母親複本’。”

演員陳喬恩說:“小時候就活在恐懼裏,不知道怎麼和媽媽講,怕她打我。”,所以她毫無安全感。

導演姜文說,小時候因爲媽媽總是不高興,自己被打擊的毫無自信。

在一個家庭中,孩子從身心情感上更依賴的是母親,孩子從母親身上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從母親身上學會什麼是愛,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曾從科學的角度闡明: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母親溫柔和善、包容理解,孩子才能心態平和、堅定溫和;

母親抱怨焦躁,孩子就會被帶入到同一種心理狀態中,他的行爲情緒、思想三觀不斷被這種負能量干擾,造成心理陰影,成爲性格行爲上的缺陷。

可以說母親,決定着一個孩子成長的溫度,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影響孩子和世界相處的方式方法。

生活真的無解嗎?

東野圭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電視劇《都挺好》中有一句臺詞,說得特別好“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也可以選擇放下。”

人生漫長,是否跳出泥潭,繼續前行,其實全在自己。

首先要學會不糾纏

曾有網友問奇葩說辯手黃執中,她說自己和母親無法溝通,

一次,她和男性友人出去玩,回家後,就跟母親爲“出去喫飯到底應該誰花錢?”起了衝突。

母親覺得應該男的花錢,不花錢,幹嘛要和他出去?

女孩認爲,男方最近經濟有點緊張,自己花點錢也沒什麼關係。母女誰也說服不了誰,陷入無止境的爭吵。

黃執中說:跟母親對話,沒必要像寫考卷一樣,她問什麼,就答什麼。當母親說:“應該是男的花錢”時,就簡單回應下:“嗯嗯嗯,果然老媽擔心我啊”。當母親問:“男的不出錢,跟他出去幹什麼”時,也不必認真回答,就說:“嗯,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我會跟你說哈!”

因爲誰也無法達到對方的期待,所以乾脆就放下糾纏,不要試圖去說服對方,放過對方,也是放過自己。不要讓自己消耗在這種永遠都沒法改變的事情上。

不要因爲深陷泥潭,就放棄活下去的希望,不要因爲身上有一塊爛瘡,就放棄自己的生命。

尼采曾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爲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糾纏是對自己最大的懲罰。我們無法改變父母,但是可以改變自己對事情的處理方式。

當你選擇放下糾纏,你會發現一身輕鬆。

其次學會重塑自己

從黑屋子裏走出來,接受陽光的照耀,重塑一個全新的自我。

傑克.倫敦在《馬丁.伊登》中寫道:一個人只要有意志力,就能超越它的環境。

在原生家庭中,我們很難去改變父母,但是我們可以療愈自己。

蔡少芬的母親好賭,欠下鉅債。蔡少芬爲了替母還債,小小年紀就進了娛樂圈,甚至一度被母親逼到斷絕關係,可是她沒有放棄過自己,和張晉結婚,生了三個孩子,婚姻美滿,生活幸福。

張韶涵,母親婚內出軌,索要鉅額生活費。被拒後,父母在媒體面前污衊她不孝、酗酒、吸毒。讓她的事業一度遭受打擊。

她因心臟病發赴加拿大治病,母親趁機轉移她的財產。好不容易翻紅後,舅舅和父親再次出面控訴張韶涵棄養,聲稱要毀掉她。

然而她頂住壓力,默默努力,通過《我是歌手》的舞臺又一次迎來了事業的高峯。

畢淑敏老師說:

“人的創造和毀滅都是由自己完成的,人永遠是自己的主人。即便當他在最虛弱最孤獨的時候,他也是自己的主人。當他開始反省自己的狀況,開始辛勤地尋找自己的生命所依據的法則時,他就變得漸漸平靜而快樂了。”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我們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有辦法選擇自己的人生。選擇放下,你才能輕鬆而行,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從原生家庭中擺脫出來。

人生不是一個沒有出口的莫比烏斯環,你只要用剪刀將它從中間剪斷,你就會得到解脫。

神奇麻麻木小暖說

這是一部沉重的電影,但也是一部給予我們很多思考的電影,爲人父母,該如何將自己從原生家庭中解脫出來,在新生家庭中對待孩子,養育孩子呢?

昨天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小女孩興高采烈地和媽媽說自己考了倒數第二名,而不是倒數第一。媽媽聽了只是溫柔地笑了笑。

女孩活潑的性格,生動的表情和良好的心態,足見她和媽媽之間的信任與關係的和諧。正是這種良性的互動,女孩未來的成長必定也是充滿陽光和幸福的。

同時也最準確地映證了文章開頭的那句話“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和世界的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