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扼殺寶寶想象力的三種行爲,很多家長都在犯!看你有沒有中招!

前幾天小康君在網上衝浪,無意中發現了一些可愛的小詩:

“我畫的樹,太漂亮了,接下來畫的鳥,畫的雲,畫的池塘和花朵,都配不上它。”

“我揮揮手,就有很多手,我跑步,就有很多腳,然後,我打鞦韆,就有很多我。”

“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

而這些詩句均出自7、8歲小朋友之手,小朋友看待事物的角度,總是這樣新奇和有趣,怪不得被稱爲“天生的詩人”。

其實每個小朋友都有着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只不過在不同家長的引導教育下,有些孩子始終能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而有些孩子的想象力,則可能在無意中被家長扼殺了,沒有想象力,何來創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家長的某些做法,可能是在扼殺孩子的智力發展。快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對寶寶做過下面這些行爲!

家長“完美示範”

作爲成人,我們總是不自覺的告訴寶寶,“這個事情要這樣做”“這個玩具要這樣玩”……其實這是在提高預設值,孩子如果達不到這個預設,就會產生挫敗感。

比如陶虹在一期訪談節目中說,女兒小的時候,她給孩子買了積木,但發現孩子很少玩。

起初她以爲孩子不喜歡,可當她離開時,女兒會去摸那個積木。

後來她才明白,是自己玩得太好了,而孩子做不到這種程度,所以纔會一看到家長在玩積木就跑掉。

於是陶虹讓徐崢故意表演失敗,然後抓住機會告訴女兒,“你看大人也會犯錯。”

而女兒看到家長的“失敗”,馬上就開始開心得玩積木。

爸爸媽媽的“不完美”,孩子纔不會害怕失敗,纔有勇氣嘗試和探索。

(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像這樣的事情,生活中很常見,比如小康君家小侄女1、2歲時特別愛畫畫,連睡覺都要握着畫筆,畫風多數是下面的這種:

(圖片來源:網絡)

後來她爸爸帶着她畫畫,但小侄女對畫畫的熱情卻一天不如一天,直到看到爸爸的畫,小康君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爸爸畫的畫,大部分是這一類☟

(圖片來源:網絡)

對於1、2歲的孩子來講,“畫的像”不是我們的培養方向,孩子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對色彩的挑選、以及畫畫中得到快樂,纔是1、2歲這個年齡應該得到的東西。

父母的不完美,其實也是在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底氣。

家長時刻制止寶寶的探索行爲

小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所有都充滿了好奇,小到自己的手指頭,大到天空白雲,都是他們疑惑的對象。

他們嘴、手、腳並用,按着自己的方式不斷探索世界:

他們會用嘴啃咬物體;

用手扒開泥土;

用腳踩踩蟲子……

(圖片來源:pexels.com)

不過因爲有些家長怕髒,不讓孩子探索,導致孩子慢慢沒有了求知和探索的慾望。

小康君身邊有個極端的例子,李姐和她丈夫都有潔癖,所以在養孩子上,全小區都沒有他們“乾淨”,乾淨到哪種程度呢?

因爲怕髒,所以不讓孩子爬行,直接過渡到走路階段;

因爲怕髒,所以不讓孩子玩沙,孩子在小區下面的沙坑旁,從來都是看別人玩;

因爲怕髒,即便是在家裏,也不允許孩子趴在地上玩,不允許爬沙發,不允許把玩具扔到牀上……

兩三歲的孩子本該是調皮搗蛋,活潑開朗的年齡,可她家寶寶卻無一點孩子的活潑生機,每天正經的感覺身體中像是裝了一個成人的靈魂。

"愛乾淨"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過度“愛乾淨”,會剝奪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這就適得其反了。

更別說想象力和創造力了,孩子的學習和同齡交往都可能出現一定的障礙!

童年時期的折騰,是孩子想象力、創造力、求知慾、探索欲的集合,不讓孩子折騰玩耍,相當於親手扼殺孩子的大腦發育。

家長對寶寶不耐煩

除了制止孩子的探索行爲外,家長在日常中常做的可能還有對寶寶不耐煩,特別是兩、三歲的寶寶開啓“話癆模式”:

“天空爲什麼是藍的?”

“爸爸爲什麼有鬍子?”

“我要買個比房子大的滑梯”……

(圖片來源:pexels.com)

起初做父母的會很高興看到寶寶的變化,但當寶寶像連珠炮似的小嘴不停的嗒嗒嗒,父母可能就要瘋了:“你能不能消停會兒?”

還有孩子會有一些“離經叛道”的詭異想法,比如黃磊家小女兒,“要趁姐姐睡着的時候在姐姐頭上鑽一個洞,然後爬進去,將來有一天姐姐生寶寶,就可以做姐姐的女兒了……”

(圖片來源:@黃磊微博截圖)

即便是育兒小能手黃磊,聽到這樣的話也是感到“奇妙又嚇人”。

在生活中,遇到寶寶的離奇想法,不少父母會感到心煩意亂,更甚者會對寶寶大聲呵斥或糾正,“胡說八道些什麼呢?”

其實大部分父母自己本身能力和認知就有限,但我們不要抹殺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能力,不要強迫他們變成我們。

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想象,和寶寶一起天馬行空,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間。

我們要肯定寶寶,其次引導寶寶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利用寶寶的好奇心,引導他主動思考,讓他自己嘗試尋找答案。這個過程倒不是一定要讓寶寶自己得出正確答案,只是給他一個自我思考的時間。

小孩子的奇思妙想,需要我們大人的引導和保護。有時大人的一個小舉動,就可能打擊到寶寶的積極性。

(文中圖片及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