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媽利用我,去攻擊爸爸”:把孩子變盟友的父母,這次真的做錯了!

最近小康君看到一條消息,說是一女子玩美顏自拍,鏡頭下的超高顏值讓女子有種錯覺:老公配不上自己!

還好家人清醒,及時幫忙關掉濾鏡,才讓女子走出幻想,迴歸現實。

(新聞來源:央廣紀實)

有點世人皆醒我獨醉的感jio了~

新聞中的這種還屬少見,不過現實生活中,寶媽“嫌棄”奶爸,那可是比比皆是!

媽媽嫌棄爸爸

並利用我攻擊爸爸

小康君不止一次聽到鄰居寶媽對寶寶說,“你爸那熊樣”“你爸笨死了,人的頭,豬的腦子”“傻不拉嘰的,千萬別學你爸”……

不知道他們家寶寶是什麼感覺,小康君聽着很不舒服,這讓小康君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從小時候有記憶開始,小康君就聽着媽媽嫌棄、指責爸爸,在小康君的印象中,有一段時間極其討厭爸爸。

不能看見爸爸,更不能聽爸爸說話,爸爸說“抱抱”,小康君扭頭就跑。

當媽媽和爸爸吵架時,小康君會不由分說上去啪啪打爸爸。

當時爸爸心裏是多麼心酸,小康君並不知曉。

那時小康君心裏只有媽媽,只有媽媽灌輸的爸爸“罪狀:

“對堂哥一家人好,根本不照顧咱倆”;

“沒照顧你一天,都是我一把屎一尿養大的”;

“光知道喫,像豬一樣”……

多年後小康君才發現,曾經安在爸爸頭上的罪狀,其實有失偏頗,更多的是添油加醋的說法。成人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爸爸也並非想象中的“壞人”。

而那時,小康君已經很難與爸爸建立親密關係,而且心中對媽媽的印象也打了折扣。

小康君不能理解,爲什麼媽媽要試圖通過詆譭,來阻止我愛我爸。

假如夫妻關係出了問題,首先要做的,難道不是雙方好好聊聊,努力解決問題嗎?爲什麼要把孩子喊來當“隊友”,打壓另一半?

將孩子拉入“戰場”

有害無益

孩子對父母彼此之間的評價,非常敏感,而且非常容易受影響。不管是媽媽指責爸爸,還是爸爸指責媽媽,只要把孩子拉入了戰場,危害就已經產生。

1、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父母若是互相指責,或向孩子訴苦,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因爲在孩子的世界裏,爸爸和媽媽是一個整體,逼着孩子站隊,逼着孩子選擇,他們會覺得自己背叛了另一個,給孩子帶來的只能是痛苦和分裂感。

《小歡喜》裏的英子,父母離異,媽媽控制慾極強,看不起爸爸,甚至嫉妒英子和爸爸走得近:你是不是就喜歡你爸,你是不是想借機離開媽媽?

(圖片來源:網絡)

對於英子來講,這種選擇,就像是一場拔河,要生生撕裂自己的情感,才能重新找到與母親相處的方式。

(圖片來源:網絡)

2、婚姻更孤獨

聯合孩子打壓另一半的行爲,傷害的不僅是孩子,還有自己。

看家庭倫理劇時,小康君經常見夫妻吵完架後,一個母親或父親對孩子說,“我只有你了!”

可是婚姻的基石是夫妻關係,只有孩子,把另一半排斥在外,等於自己主動在伴侶之間豎起一道圍牆,婚姻更孤獨罷了,於事無補!

父母對立

別讓孩子買單

或許丈夫或妻子的角色做得並不好,但這不是惡化爸爸、媽媽形象的理由。

能評價丈夫角色的是妻子,能評價爸爸/媽媽角色的是孩子。

爸爸/媽媽是好是壞,孩子自會分辨。隨着長大,孩子更會看得清清楚楚,不需要別人幫忙貼標籤。

我們家長能做的,是做好自己的角色!

1、大人的情緒大人自己處理

再恩愛的夫妻,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也會生出不滿,但不要把這種不滿帶給寶寶,不要當着孩子的面怨懟、指責對方,更不可遷怒於寶寶。

成年人有情緒,應學會成年人的解決方式,你可以直接找伴侶對峙,也可以找朋友傾訴,但還懵懂的孩子,絕對不是你的傾訴對象。即使孩子長大成人,孩子也不一定願意當你的情緒垃圾站。

(圖片來源:知乎用戶留言截圖)

2、及時制止對方當着孩子的面說壞話

沒有孩子,夫妻之間的談話方式影響的只有兩個人。但有了孩子,就不能肆無忌憚,在孩子面前要掂量清楚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

如果愛孩子,就不要在孩子面前談伴侶的壞話;如果愛孩子,當對方當着孩子的面奚落、貶低自己時,請不要委曲求全,及時回擊,有誤解講清楚,有不滿則改正,不能改,那也要約定好不能在孩子面前醜化對方

夫妻可能會分道揚鑣,但孩子的親生父母角色,卻永遠不會改變。如果不想孩子痛苦,那就不要在孩子面前醜化另一半的形象,因爲那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呀!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